在諮商之前,還真不知道感覺有多麼重要。
我記得諮商師常常會在我敘述完一個事件之後,問我是什麼感覺。一開始,我都覺得很困擾,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感覺,腦袋一片空白,我跟諮商師說:「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思緒斷了,好像前面有一堵牆。」
或許這面牆是為了保護孩提時代的我,等到有一天遇見了一個足夠有能力承接的人出現時,後面隱藏的情緒才會浮現。
在情緒覺察能力越來越好了之後,其實發現身邊有不少人是不知道自己的感覺的,而這些識別情緒的能力都可以經由後天慢慢學習,所以不用太擔心唷!
下面分享幾個要點可以幫助了解自己的情緒覺察力如何,以及怎麼改善的方式
幾個基本情緒 (參考腦筋急轉彎):快樂、悲傷、生氣、厭惡、驚嚇。
大家可以想想看自己是否能想出這些情緒對應的記憶,把他們寫下來,好好感受一下。
比方說,我自己是在獨自旅遊、探索新景點的時候會感到開心,被勉強做事情的時候會生氣,不被信任的時候會感到失落與悲傷。
試著寫情緒日記,有意識的記錄自己的感受,這樣就能越來越快識別自己與他人的情感囉!
我記得之前自己有個下意識的習慣,當我覺得胸口悶悶的時候,就去看場聽說很好哭的電影,試圖讓自己哭出來。
畢竟情緒是不會消失的,只是暫時被壓抑,如果不習慣透過語言表達疏通自己的情緒,那麼確實看一場讓人難過的電影是不錯的情緒出口。
跟第一點是類似的,就是無法說出自己的感覺,但有些人不會直接承認:「我不知道自己的感覺」,而是回答「我覺得他應該要先告訴我才對啊」,用要求、指責來表達內心的失落,這也是其中一種跡象。
當然並非所有喜歡刺激性運動的人都有情緒覺察能力的問題,因為有些人確實很享受極限運動帶來腦內多巴胺分泌的快感,不過這當中也有些人是用極限運動來逃避內心的憤怒或悲傷。
其他歡迎大家補充~~
現代社會對於情感的認識真的太少,我們的父母都是被他們的父母用「道理」「規則」管教出來的,所以也很難去覺察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說去幫助孩子瞭解和消化自己的感受了。
最後分享一個小故事,高中朋友有兩個女兒,記得她的大女兒四歲的時候,我去他們家玩,陪著大女兒用充氣海灘球打排球。她玩的非常開心,看她活蹦亂跳笑著的樣子,那瞬間真的有被治癒的感覺。後來,看著朋友用高八度的音調陪孩子童言童語時,我又感到無比的羨慕。那天回家以後,我開始想,這當中究竟有什麼我很渴望的事物呢?
或許是孩子沒有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開心了就笑,難過就小臭臉,然後難過的時間蠻短的,很快又被逗笑了,這種情緒自然流動起伏的樣子,讓我很嚮往吧。
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允許自己有各種情緒、自在體驗和表達情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