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一件認真的事:《誰說輪胎不是方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看到這一本《誰說輪胎不是方形?》,想到在討論「創意」這個詞彙時,許多人會將它與「天馬行空」的「瘋狂點子」聯想在一起。然而,《誰說輪胎不是方形?》的觀念反而是:「創意是一件需要被認真看待的事。」原書英文書名其實就叫做《Serious Creativity》 更進一步點明了這一點——創意並非叛逆者的專屬,乖乖牌也能發揮創意!


創造力的迷思

  1. 恐懼不是主要障礙
    有人認為阻礙創造力的最大敵人是對失敗的恐懼,但書中提到,即使消除了恐懼,創造力也不會自動爆發。(就像你如果僅憑勇氣放開煞車,不代表就能變成開車高手XD)
  2. 腦力激盪的盲點
    有一個會議方式叫做「頭腦風暴」,這種腦力激盪似乎充滿創意,但實際上常常低效且充滿限制,特別是我們其實需要更深層的解決方案時。頭腦風暴或許更適合廣告等需要快速新潮點子的領域,但它並不是一個可以激盪出創意解決方案的Good idea。


水平思考:創造力的三大關鍵

書中提到「水平思考」的三大方法:

  1. 「質疑」現有框架:敢於質疑標準答案。
  2. 探索「替代方案」: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3. 接受「刺激」:透過新資訊或矛盾挑戰,激發新見解。


當問題沒有標準解法時,運用創造力能夠協助我們整合新舊系統,開創出新的可能性。





「超競爭」:卓越是為了超過原本的自己與創造獨佔價值

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裡,組織不能只仰賴維持型管理,在你設法維持既有地位時,你的對手正全力超越你

一個人或公司不應只追求「贏過競爭對手」,而是要超越競爭本身,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賽道才是長久之計,而這通常來自於企業整合能力。例如:將看似無關的資源組合成新的獨佔價值,進一步建立自己的優勢。



創造力的兩種形態

  1. 經驗型創造力
    這類創造力基於既有知識進行延伸,包括:
    • 錦上添花:將現有商品重新包裝成新產品。
    • 模仿與混合:抄襲成功模式或拆解重組資源。
  2. 動機型創造力
    動機型創造力則來自對異常、錯誤或矛盾的敏感度。願意審視那些看似不合理、被忽視的問題,往往能誘發突破性的見解。

    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另一本書《科學證實你想的會成真》:新進研究人員因為沒有閱讀「失敗備忘錄」,反而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全新方法。顯示了某種程度的「無知」可以成為創造力的助力——因為他們不受慣例和限制的束縛。



結語:小跳躍的力量 

創意不必總是追求驚天動地的大突破,或是刻意叛逆要跟別人不一樣,相反地,讓無數的小跳躍發生——修正、改良、重組,就是推動創造力持續前進的關鍵唷!☆ミ(o*・ω・)ノ


延伸閱讀:

avatar-img
6會員
74內容數
厚積而薄發,守靜以畜養。 這是一個探索星辰與命運交織的小世界。占星、易經、書籍——這些都是通往內心深處的鑰匙。願每一次點擊,都是與自己更靠近的一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ove心櫥 的其他內容
購物節總是讓人心癢難耐,無數折扣訊息、優惠活動像海嘯般襲來,好像不買就會錯過什麼人生大事似的。然而,當我們從瘋狂消費的潮流中抽身,不妨靜下來翻翻一本書——《窮得有品味》。
有時候,讓別人贏,反而會讓你自己更強大。作者帶著我們重新思考「贏」和「輸」的定義,並且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透過讓別人成功來增進你自己的影響力,改善人際關係,甚至獲得更多的尊重。
在傳統觀念中,財富往往被視為需要積累和儲存的資源,提到財富自由,我們可能會試圖透過省錢、節儉來改善財務狀況。
自古以來,所有的智者都在世間歷事煉心,不問世事躲在書中當一個哲學家,頂多稱作為自了漢。 做事的目的是為了修練自己的心,不要總是去關注結果,結果並不是做事的目的, 況且,結果也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購物節總是讓人心癢難耐,無數折扣訊息、優惠活動像海嘯般襲來,好像不買就會錯過什麼人生大事似的。然而,當我們從瘋狂消費的潮流中抽身,不妨靜下來翻翻一本書——《窮得有品味》。
有時候,讓別人贏,反而會讓你自己更強大。作者帶著我們重新思考「贏」和「輸」的定義,並且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透過讓別人成功來增進你自己的影響力,改善人際關係,甚至獲得更多的尊重。
在傳統觀念中,財富往往被視為需要積累和儲存的資源,提到財富自由,我們可能會試圖透過省錢、節儉來改善財務狀況。
自古以來,所有的智者都在世間歷事煉心,不問世事躲在書中當一個哲學家,頂多稱作為自了漢。 做事的目的是為了修練自己的心,不要總是去關注結果,結果並不是做事的目的, 況且,結果也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建立次文化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獨立思考,並且不要過度比較。就像有些人喜歡騎單車、喜歡走路,但整個文化告訴你:「應該買一台車子來象徵自己的地位」你如果沒有自己次文化,那可能就會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準則,即便你根本不需要一台車......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建立次文化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獨立思考,並且不要過度比較。就像有些人喜歡騎單車、喜歡走路,但整個文化告訴你:「應該買一台車子來象徵自己的地位」你如果沒有自己次文化,那可能就會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準則,即便你根本不需要一台車......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