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公民」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但我們不會後退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成為「公民」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但我們不會後退〉2024-12-19

 

  這幾個月以來,隨著工作變忙、變多,以及各種令人不安的立院濫權新聞帶來的無力感。老實說,真的讓人很想迴避一切「嚴肅的社會議題」,不去看、不去想,專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裡面,試著應對已經好久沒有清空(之後也很難再清空)的行事曆。

 

  但就連這樣也不容易。因為「事情」很煩,任何需要對人交代,需要提前籌備,需要對外聯絡,需要在群組中說話的事情都很煩。在成為一個「公民」之前,成為把自己手邊事務都做好的人就已經非常困難了。甚至,對許多人來說,睡飽就已經很難了。

 

 

  天氣變得很冷。但有一些人在台北的街頭上,為全體台灣人的權益在努力。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很困難且很辛苦的事情。我實在很難想像,享受著過去與現在其他人爭取來的自由與民主的人之中,為什麼有人有辦法躲在房間裡面,自以為是地用鍵盤寫下那些嘲諷的字句。他們真的從來沒辦法稍微看一下、稍微想一下嗎?

 

  譬如說,不經過討論、將其他政黨的人鎖在外面,快速把法案推進,無論法案的內容是什麼,這樣的事情不是很明顯是錯的嗎?又或者幾個月前的,才剛被憲法法庭裁決核心內容及多數條文違憲、立即失效的法案,提出那部法案的同一批人又用同樣的蠻橫不經討論地提出更多涉及全體國民權益的法案時,為什麼還能有人覺得這沒有問題?

 

  有人喜歡自己所處國家的官員如此蠻橫嗎?有人真的喜歡自己的權利被人這樣踐踏嗎?還是真的像一些人所說的,部分台灣人就像「民主的富二代」,不記得前人費盡了多少血和汗才爭取到這些。可是,我們真的要讓一切倒退到十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嗎?

 

 

  「大不了再來一次太陽花」,這幾天許多人在說,當初講過這種話的人如今出來了嗎?其實我不太關心那些人現在在哪,畢竟他們從來就不值得我們指望。可是最令人煩躁想哭的事情是,再一次沒那麼容易,而且,我們並不知道這一次的結果會變得怎麼樣。

 

  也有人說,民主是走三步退兩步,所以不用慌張、不用氣餒。但過去幾年的民主進展,對我們來說大概就像飛速發展的經濟一樣,就算再怎麼明白存在有「市場週期」的人,生平第一次遭遇全球金融海嘯時,還是得痛苦到喘不過氣、覺得人生無望吧。

 

  在太陽花之前的那幾年,抗議大埔強拆、反媒體壟斷、聲援關廠工人……,我們經常需要為大大小小的事上街頭。如果不是那些運動積累經驗與能量,也沒辦法完成後面的立法院內外集結抗議。

 

  換人執政之後當然還是有一些討人厭的事,但和過去經歷過的那些相比,前幾年真的過得太舒適了。好像可以不用再煩惱這些問題,好像社會真的有在慢慢變好。誰能想到,這一切可以多脆弱?

 

 

  我記得一月份選舉前最後時刻,賴清德陣營的其中一部宣傳片叫做「拒絕倒轉篇」,影片中的口白說「你不想要的會回來,你得為同樣的事情再次站上街頭」。那時候雖然知道影片說的是真的,但還是覺得有種被情緒勒索的感覺。如今看來,那支影片說得已經算很保守了。

 

  十年之後,台灣人民面對的是更大的、內外並進的挑戰。財劃法、憲法訴訟法、選罷法,每一部都直指台灣的命脈與全體國民的權利。雖然肯定很累、肯定一切都很艱難。沒有心力站上街頭也好、沒有心力發聲也罷。但還是至少在下班之後,稍微關注一下,看一下、想一下。有餘力的話,告訴你身邊處在狀況外的人,事情是怎麼回事。其他時間裡,過好自己的生活、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會有適合你發揮力量的時候。




延伸閱讀:

〈好好生活,準備好再次面對那漫長的消耗戰〉

〈尋找保持關注議題,而不致疲乏的方法〉

〈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民主防衛戰的現在進行式〉

〈「他們」在騙你:陰謀論與認知作戰〉

〈做好準備,有些權利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

〈「對自己的要求不能這麼低」:一場街頭鬧劇帶來的提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7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話說,人民的生活素質提升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這幾天看台灣的疫情更有感觸,政府已經宣導這麼久了,但,還是看到有民眾不戴口罩、硬要集體聚集戲水、聊天,最後被開罰單,還嗆警察管太多?What?  心想,為什麼不能好好管理好自己呢?到底有無這麼困難?在民主自由的背後,要造成多少的資源浪費?如果讓大家自己管
Thumbnail
話說,人民的生活素質提升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這幾天看台灣的疫情更有感觸,政府已經宣導這麼久了,但,還是看到有民眾不戴口罩、硬要集體聚集戲水、聊天,最後被開罰單,還嗆警察管太多?What?  心想,為什麼不能好好管理好自己呢?到底有無這麼困難?在民主自由的背後,要造成多少的資源浪費?如果讓大家自己管
Thumbnail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七年前的太陽花學運。 這場運動就像1990年的野百合運動一樣,學生集結民間的力量,再次將台灣推向下一個民主化的過程。這篇文章重點不會談論服貿本身,而是人民發現服貿未經正確民主程序通過,且可能對台灣造成侵害後,對政府行使「抵抗權」的行為,到底合不合法?
Thumbnail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七年前的太陽花學運。 這場運動就像1990年的野百合運動一樣,學生集結民間的力量,再次將台灣推向下一個民主化的過程。這篇文章重點不會談論服貿本身,而是人民發現服貿未經正確民主程序通過,且可能對台灣造成侵害後,對政府行使「抵抗權」的行為,到底合不合法?
Thumbnail
「民現」意指雨傘運動及反修例街頭抗爭,人們走進並佔領公共領域。但自從武漢肺炎肆虐,加上國安法通過,「民現」已變為「民隱」。心情固然沉重、失意,但我轉念一想,忽然發覺這正是另一種「民現」。我們雖然未必能看見手足,他們也從公共領域裡隱沒下來,但他們不合情理的「不存在」,反而提醒我們,他們的存在。
Thumbnail
「民現」意指雨傘運動及反修例街頭抗爭,人們走進並佔領公共領域。但自從武漢肺炎肆虐,加上國安法通過,「民現」已變為「民隱」。心情固然沉重、失意,但我轉念一想,忽然發覺這正是另一種「民現」。我們雖然未必能看見手足,他們也從公共領域裡隱沒下來,但他們不合情理的「不存在」,反而提醒我們,他們的存在。
Thumbnail
泛民把民主說成是「解決他們目前困境的希望」,例如期望民主後就會有公屋(國宅),會保障言論自由,民主不是理想,而是紓困的可能性。那些書生會講得出叫人等幾十年,是因爲他們人生不需要紓困,他現在就不需要公屋,他可以等幾十年,但現在還在等公屋的人,他的人生就全部沒了,何時有公屋?泛民說民主後,何時有民主?
Thumbnail
泛民把民主說成是「解決他們目前困境的希望」,例如期望民主後就會有公屋(國宅),會保障言論自由,民主不是理想,而是紓困的可能性。那些書生會講得出叫人等幾十年,是因爲他們人生不需要紓困,他現在就不需要公屋,他可以等幾十年,但現在還在等公屋的人,他的人生就全部沒了,何時有公屋?泛民說民主後,何時有民主?
Thumbnail
本來這篇要納入“荒誕人生的生存之道”第四集,但是想說大陸那邊沒有辦法發佈這則時事評論,所以這篇也不納入同系列裡面了。當然可能會有反對者想要炮轟我,但是我無所謂,因為我寫這篇也不是要批評哪個政黨,我只是想到一句話: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知不覺會變成跟他一個樣子。
Thumbnail
本來這篇要納入“荒誕人生的生存之道”第四集,但是想說大陸那邊沒有辦法發佈這則時事評論,所以這篇也不納入同系列裡面了。當然可能會有反對者想要炮轟我,但是我無所謂,因為我寫這篇也不是要批評哪個政黨,我只是想到一句話: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知不覺會變成跟他一個樣子。
Thumbnail
作為溝通社團的一員,其實我原本以為自己在裡頭的定位會是像年輕時一樣是個激進份子,但1124的結果令我的心態轉變了不少。不論是看待社運、看待政治的操作與許多人口中的「政治酬庸」,我以前宛如「左膠」般的鋒利被磨平,逐漸把自己的思想核心拉回到左與右的中心,也就是為自己的政治意念取得平衡。
Thumbnail
作為溝通社團的一員,其實我原本以為自己在裡頭的定位會是像年輕時一樣是個激進份子,但1124的結果令我的心態轉變了不少。不論是看待社運、看待政治的操作與許多人口中的「政治酬庸」,我以前宛如「左膠」般的鋒利被磨平,逐漸把自己的思想核心拉回到左與右的中心,也就是為自己的政治意念取得平衡。
Thumbnail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的話,會發現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民主轉型,台灣社會的威權陰影還是相當深。在去年總統大選的時候,曾經橫掃一切的「韓流」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樣的陰影,以及陰影的龐大。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民主轉型之後的台灣,還有這麼多人對威權時代如此懷念?
Thumbnail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的話,會發現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民主轉型,台灣社會的威權陰影還是相當深。在去年總統大選的時候,曾經橫掃一切的「韓流」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樣的陰影,以及陰影的龐大。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民主轉型之後的台灣,還有這麼多人對威權時代如此懷念?
Thumbnail
這座島嶼或許不盡如人意;這片土地或許還有許多都待改進;這幫政客不分紅橙黃綠藍或許都不安好心,意見紛擾、思辨分歧、假消息到處肆無忌憚攻擊。但我相信一定還有人是真正愛著這片土地,在這座島嶼上等候天明。
Thumbnail
這座島嶼或許不盡如人意;這片土地或許還有許多都待改進;這幫政客不分紅橙黃綠藍或許都不安好心,意見紛擾、思辨分歧、假消息到處肆無忌憚攻擊。但我相信一定還有人是真正愛著這片土地,在這座島嶼上等候天明。
Thumbnail
繼上一篇〈天猶未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再來是我開始關心一些社會議題的始末。說也奇妙,轉折點一樣是在大學、還信仰神壇上的國民黨的時候。想想或許是因為人在臺北,離了家更容易接觸到同溫層外的資訊(嗯對我很宅),而當時Facebook亦在臺灣興起的緣故,意外地成為轉變的契機。
Thumbnail
繼上一篇〈天猶未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再來是我開始關心一些社會議題的始末。說也奇妙,轉折點一樣是在大學、還信仰神壇上的國民黨的時候。想想或許是因為人在臺北,離了家更容易接觸到同溫層外的資訊(嗯對我很宅),而當時Facebook亦在臺灣興起的緣故,意外地成為轉變的契機。
Thumbnail
關於我們所生活和成長的台灣,我已經醞釀、沉澱很久了,我想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陸續書寫一系列貼近台灣日後真實趨勢的觀察和體悟,當中也會提及個人要如何從一個共同的歷史共業與大環境命運底下脫困的方法。台灣如今嚴峻的發展趨向,並不是你我每天起床工作或退休泡茶而感覺日子還是這樣過、就以為可以從此安穩過完一生…
Thumbnail
關於我們所生活和成長的台灣,我已經醞釀、沉澱很久了,我想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陸續書寫一系列貼近台灣日後真實趨勢的觀察和體悟,當中也會提及個人要如何從一個共同的歷史共業與大環境命運底下脫困的方法。台灣如今嚴峻的發展趨向,並不是你我每天起床工作或退休泡茶而感覺日子還是這樣過、就以為可以從此安穩過完一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