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觀照的凝聚,所帶來物理層次的關心與照顧,而精神層面則不需要實際的關心與照顧,只需要觀照。 但前提是傷口並不是前進道路所需要的開鑿,怎麼說?
當過於理性只為守護神聖時,為避免表面上無法共情而被當作機器人,就要以色(外貌)來表達,也就是世俗所在意的外表,但這並不是說當理想具皆一體時,讓外在同步於內在的表達方式不可行,而是認清「色即是空」背後想表達的涵義是尊重的存在,尊重著外表的呈現可能,以及外表可以填滿(即為空)的現實,因為外表甚至可以並自己所厭惡,只因為自己厭惡著自己的一部分存在,而外表最不重要。
但厭惡是排斥壞的最好方法嗎? 我們只能經由厭惡來變得更好嗎?
對我來說,答案為否定。 一樣回到「色即是空」的真諦中,當榮耀形成的具體給予不是目的,只是為自己而活著時,外表就會被他人填滿光芒,以便符合客觀現實的存在,以及自己作為給予者,背後有著源源不絕榮耀的事實。 因為我們變得更好,始終是為自己,當世界存在著真空時,作為生命存在,想讓生命佈滿整個宇宙,只是感謝著擁有生命的具體表達而已。
因此可以看見傷口的存在,可以是前進所需要的減法,回到第二段所敘述的內容,「就要以色(外貌)來表達」,因為先前太過於理性要守護神聖,所以外貌就會習慣性地製造冗餘,即便任何時候、一舉一動,都有著守護神聖的目的,會讓人覺得不是由衷地與對方相處,但從外表的冗餘裡,對方還是能感覺到人情的溫暖,自己才不會像個機器人。 所以在達成神聖的使命後,此時進行減法,冗餘的部位就會呈現出傷口,代表著自己意志是在做減法,也許會有著更大的傷口與疼痛,用來剷除之前累積製作的冗餘外表,但自己終於能像自己一樣,回歸到理性,終於讓外表也屬於自己。 而傷口的存在,也可以是觀照的凝聚,但觀照實在太好用而且接近於神聖,因此與其說是用來治癒傷口、克服弱點,倒不如說是用正氣來滋養,以便活得更好,而將觀照用來凝聚於滋養生命時,其屬性就會自己治癒傷口,根本不用直接用觀照的凝聚來治癒傷口。
只要抱持著這樣的思維,其所構成的習慣,就自然而然地會讓自己在強大的道路上持續地前進,即便是傷口也只是前進必須的存在,早已經在未來被現在所治癒(而能更快地將傷口恢復成正常),這就是活在榮耀時,生命所附贈的穿越時空能力。 生命確實是一種天賦(Gift),人人都擁有著與生俱來無比神秘且深奧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