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之中的投射,來看個人與集體的成長。

始力拼達人-avatar-img
發佈於給自己的話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收回投射是中年之路的主要議題,認識心的本質則是死亡之路的唯一功課。 《西藏度亡經》  愛智者書窩

感謝優質內容,我也想分享一下經歷。

要收回投射,首先要先理解什麼是投射。 對我而言,將心裡面各種想法,但無法同時在現實的展現的凝聚,放到非自己本身的人事物上,就是投射。 因此投射更像是在侵佔他人的生命,強迫他人必須以自己所認為的方式活著,在根本上來說,就是安於自我舒適圈的巨嬰,在利用其他可觸及的人事物,讓自己的習慣蔓延。 

可惜的事,是即便那所謂的舒適圈只是習慣的存在而已,以絕對來說,其實並不舒適。 舉例來說,從小被怎麼對待,即便是不好,也希望未來認識的人這樣子來對待自己,這樣子的斯德哥摩爾症候群,就是一種投射。 於是才有著社會制度、規範,以及法律等客觀公正的中立存在,要用來讓民有所依。

至此! 我們便可以得到收回投射的其中一種方法,那就是隨時將此時的自己與客觀的社會制度與規範,甚至是法律做出對比,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會帶來好的結果,要投射再投射,一旦這樣想、這麼做,就可以收回絕大部分的習慣投射,長此以往,甚至可以發現自己的陰影,進而讓心靈產生光明。 但這就是收回投射最好的方法嗎?

對我個人來說,還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活出理想的自己。 只要活在當下,展望未來,立刻就能發覺他人的投射,以及自己的需要。 用身心靈達成動態平衡而始終一體的自我,看見生命的軌跡,還可以滿足他人的投射,將其變好後,再讓他回到心中的光明。 

不可否認,在現代化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中,只要有能量,可以凝聚,無論是好壞都會有人在培養,其中就有著不好與壞的投射集合體,即便事實與現實並非如此,集體投射不好的在某個人身上之後,再霸凌那個人,就好像自己消滅的邪惡,成為了正義。 

但誰願意主動當壞人? 

於是最弱的人,就最可能成為這樣的角色,這就是小孩子在整個社會中處於弱勢時,會去欺善怕惡的由來,而成年人(中年),應該收回投射的原因,也根基於此。 成年人(中年)比起小孩子,已經夠有力量,而且三觀與價值觀都已經成熟,再也不用探索或接受全盤的應試教育,自己任何時候都可以培養自己的素質,而且更應該追夢,因為腳踏實地夢想就會隨時被實踐,也因此才會說成年人(中年)其實不太需要投射。 更何況,如果有在祈禱或禱告,此時的強大與韌性,都會變成無比溫柔的正義,彷彿自己可以成為美好的投射,但自己卻無比清楚,美好的來源是來自於神明,而不是自己。 

同時也因為已經被美好的一切所投射,對不好的一切,自然就會形成抗力。 因此! 收回投射,其實不是目的,目的是帶來美好,讓連同自己在內的人相信力量,跟小時候一樣。



用心理學之中的投射,來看個人與集體的成長

用心理學之中的投射,來看個人與集體的成長


avatar-img
31會員
857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存在到展露,最後給予神聖自己本身,神聖它的目的地,就只是想分享美好而已。
人生沒有絕對的正解,但絕對有你想完成的目標與使命。
建議可以從結果論來看許願。 面對如此願望,如果你有能力,你是否會應許? 還是會不答應? 就會發現,人生大多數時候都不用許願,只要祈禱。
對人來說,自然死亡,並不是一種選擇,因此通常不會去想像全能的上帝能否選擇主動地自然死去,因為在科學認知中,神明的存在是想像力的共和體,如果擺脫這一份想像,那麼就是直接證明神明存在。
對我來說,陰影並非只是邪惡的投射這麼簡單,而是容許不成熟的存在與可能,只是當陰影想擴大其自身時,就會像恐怖的友成君一樣,以友誼等善良為名義,而並非想著朋友應該是互相彰顯榮耀,接近光芒的存在。 於是可以看見團體的進步與昇華,更何況當我們遇見異性時,總是希望對方更成熟一點。
從存在到展露,最後給予神聖自己本身,神聖它的目的地,就只是想分享美好而已。
人生沒有絕對的正解,但絕對有你想完成的目標與使命。
建議可以從結果論來看許願。 面對如此願望,如果你有能力,你是否會應許? 還是會不答應? 就會發現,人生大多數時候都不用許願,只要祈禱。
對人來說,自然死亡,並不是一種選擇,因此通常不會去想像全能的上帝能否選擇主動地自然死去,因為在科學認知中,神明的存在是想像力的共和體,如果擺脫這一份想像,那麼就是直接證明神明存在。
對我來說,陰影並非只是邪惡的投射這麼簡單,而是容許不成熟的存在與可能,只是當陰影想擴大其自身時,就會像恐怖的友成君一樣,以友誼等善良為名義,而並非想著朋友應該是互相彰顯榮耀,接近光芒的存在。 於是可以看見團體的進步與昇華,更何況當我們遇見異性時,總是希望對方更成熟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果然像當初關注通靈的時候一樣吧,必須一次次回來檢視自己的意圖與初衷...我想連結他們,是為了什麼?我是否清楚自己需為此付出什麼、承擔什麼?如果有時我連自己和生活都顧不好...那注意力轉向另一個世界,是一種逃避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果然像當初關注通靈的時候一樣吧,必須一次次回來檢視自己的意圖與初衷...我想連結他們,是為了什麼?我是否清楚自己需為此付出什麼、承擔什麼?如果有時我連自己和生活都顧不好...那注意力轉向另一個世界,是一種逃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