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1》-煙霧迷漫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好」,這想法,或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但通常就只是個想法,當希望圖個清靜時,看著孩子雖然六神無主如同被掏空靈魂一般的重複著用手指上下滑動,也或許會覺得:「應該也還好喇」,而更多時候,即便是大腦較為成熟的成人,也一同沉入在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無限滑動影音的那無盡洪流中,無法脫身。(即便我在整理這本書時,也是如此)。

本書的作者強納森,本來是想出一本社群媒體如何破壞美國民主的書籍,但就在整理負面影響時,發現這波科技潮流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比他想像的還要嚴重,使他不得不先停下原本的計畫,改來研究社群媒體、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到底怎麼、又如何影響著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

作者在爬梳各種不同的研究資料,發現自2010年代後期,Z世代的青少年(1995以後出生)不論男女心理健康都急遽下降,越來越高比例的青少年罹患憂鬱、焦慮等症狀,人際互動減少、開始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覺得自己不會成功等等等,甚至自殺率都顯著提高。

對此許多人提出不同的可能,包括氣候變遷、經濟結構變化等等,但這些原因都不足解釋,這些焦慮與憂鬱現象為什麼主要鎖定在Z世代年輕人,而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甚(男性的症狀更多元、分散)。對此作者在總總資料中看到了一則不可忽視的轉折。

童年大塑造-以玩耍為主的童年轉換成以手機為主的童年


作者發現2010年是個轉折點,而這轉折點發生的關鍵事件則是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後續智慧型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世界各地訊息的個別化裝置開始普及化,且手機的功能、軟體的數量、社群媒體的客製化技巧皆開始快速上升,原本在歷史長河中,幾乎所有哺乳類在童年以玩耍為主的時期,人類這物種則史無前例的以虛擬世界的體驗來取代。

這樣的狀況,作者用「童年大塑造」,以及「到火星生活」來形容。而原本演化需要透過身體直接參與、同步互動、自由玩耍來成長的身、心、靈,失去了養分。慢慢的,原本來科技偉大的勝利下所誕生的第一代年輕男女們,開始崩潰了...

現實世界的過度保護-安全至上主義


對於層出不窮的心理狀況,除了童年開始因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以及社群媒體的普及而被重新塑造,本書還提出另一個相應的風潮,與智慧型手機形成共同夾擊之勢,雙向轟炸孩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那就是「安全至上主義」(後續的文章會詳敘)

簡單來說,本書將2010年代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主因以兩個自相矛盾的重點來概略

  1. 在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2. 在虛擬世界中的過度放任


結論 :

這本書詳盡了說明智慧型手機對孩童與青少年的影響,嚴重性超過我自己的認知,即便是已經成年的我,有時都無法自拔的沉入其中,何況大腦正在發育的孩子們呢 ?

除此之外,書中也提到其中企業、政府、每個家庭在這股趨勢下的推波助瀾,如何讓發現問題的那些男男女女、學校、機構、政府,即便覺得奇怪想要改變,但也窒礙難行...

最後幾章提出可以改變的部分建議,我會嘗試分段分享書中的段落,希望讓大可以一起了解這個我們都覺得怪怪的狀況,是如何的超乎所想...

下一篇我會嘗試說明書中提到,智慧型手機對青少年的四個主要影響 : 社交剝奪、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37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這些事 ? 自然之母種起雜草,包護她寶貴的肌膚。科學家對於土壤的議題幾乎甚麼也沒做。農民和牧人在這方面遠遠超越科學家…札曼特 :「沒人贊助這類研究。肥料公司可不會做這種事。殺蟲器公司也不會。是錢決定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方向決定了錢。」 科學一度解決了飢荒,但至啟蒙時代所承襲人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作者 : 克莉絲汀.歐森 譯者 : 周沛郁 薩佛瑞 :「無論我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總是關注貧瘠的土地會使野生動物減少,造成貧窮和暴力,然後就是女人孩子受到虐待,政治動盪。在我的想法中,這些一向是同一件事。」 李奧帕德 :「世界上只有一體的土壤、一體的植物、一體的動物,還有一體的人類,因此只有一
今天閱讀「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讀到從1990年代後,慢慢成長的一種心態,稱作「安全至上主義」,在這股潮流中,安全的概念跟過往開始不太一樣(更加廣泛),而普遍對安全的追求變的更加狂熱到超過其他價值,而主流媒體、學校、成人都通力合作灌輸孩子””這個世界充滿危險的事情以及陌生人”” 並開始越來越長時間的
植物與土壤微生物早在歷史時期的黎明就已經跳著最奧妙的舞。我們不能一直當那個打斷舞蹈的蠢蛋,不斷把其中一個舞者撞開,還覺得我們能改善他們的舞步和舞姿。這樣的笨拙令我們吃盡苦頭。我們必須退後一步,注意這些舞者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幫忙,然後滿懷敬意的提供幫助。 在《土壤的救贖》一書的最後一篇心得,想來談談本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這些事 ? 自然之母種起雜草,包護她寶貴的肌膚。科學家對於土壤的議題幾乎甚麼也沒做。農民和牧人在這方面遠遠超越科學家…札曼特 :「沒人贊助這類研究。肥料公司可不會做這種事。殺蟲器公司也不會。是錢決定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方向決定了錢。」 科學一度解決了飢荒,但至啟蒙時代所承襲人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作者 : 克莉絲汀.歐森 譯者 : 周沛郁 薩佛瑞 :「無論我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總是關注貧瘠的土地會使野生動物減少,造成貧窮和暴力,然後就是女人孩子受到虐待,政治動盪。在我的想法中,這些一向是同一件事。」 李奧帕德 :「世界上只有一體的土壤、一體的植物、一體的動物,還有一體的人類,因此只有一
今天閱讀「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讀到從1990年代後,慢慢成長的一種心態,稱作「安全至上主義」,在這股潮流中,安全的概念跟過往開始不太一樣(更加廣泛),而普遍對安全的追求變的更加狂熱到超過其他價值,而主流媒體、學校、成人都通力合作灌輸孩子””這個世界充滿危險的事情以及陌生人”” 並開始越來越長時間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