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1》-煙霧迷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好」,這想法,或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但通常就只是個想法,當希望圖個清靜時,看著孩子雖然六神無主如同被掏空靈魂一般的重複著用手指上下滑動,也或許會覺得:「應該也還好喇」,而更多時候,即便是大腦較為成熟的成人,也一同沉入在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無限滑動影音的那無盡洪流中,無法脫身。(即便我在整理這本書時,也是如此)。

本書的作者強納森,本來是想出一本社群媒體如何破壞美國民主的書籍,但就在整理負面影響時,發現這波科技潮流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比他想像的還要嚴重,使他不得不先停下原本的計畫,改來研究社群媒體、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到底怎麼、又如何影響著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

作者在爬梳各種不同的研究資料,發現自2010年代後期,Z世代的青少年(1995以後出生)不論男女心理健康都急遽下降,越來越高比例的青少年罹患憂鬱、焦慮等症狀,人際互動減少、開始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覺得自己不會成功等等等,甚至自殺率都顯著提高。

對此許多人提出不同的可能,包括氣候變遷、經濟結構變化等等,但這些原因都不足解釋,這些焦慮與憂鬱現象為什麼主要鎖定在Z世代年輕人,而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甚(男性的症狀更多元、分散)。對此作者在總總資料中看到了一則不可忽視的轉折。

童年大塑造-以玩耍為主的童年轉換成以手機為主的童年


作者發現2010年是個轉折點,而這轉折點發生的關鍵事件則是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後續智慧型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世界各地訊息的個別化裝置開始普及化,且手機的功能、軟體的數量、社群媒體的客製化技巧皆開始快速上升,原本在歷史長河中,幾乎所有哺乳類在童年以玩耍為主的時期,人類這物種則史無前例的以虛擬世界的體驗來取代。

這樣的狀況,作者用「童年大塑造」,以及「到火星生活」來形容。而原本演化需要透過身體直接參與、同步互動、自由玩耍來成長的身、心、靈,失去了養分。慢慢的,原本來科技偉大的勝利下所誕生的第一代年輕男女們,開始崩潰了...

現實世界的過度保護-安全至上主義


對於層出不窮的心理狀況,除了童年開始因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以及社群媒體的普及而被重新塑造,本書還提出另一個相應的風潮,與智慧型手機形成共同夾擊之勢,雙向轟炸孩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那就是「安全至上主義」(後續的文章會詳敘)

簡單來說,本書將2010年代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主因以兩個自相矛盾的重點來概略

  1. 在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2. 在虛擬世界中的過度放任


結論 :

這本書詳盡了說明智慧型手機對孩童與青少年的影響,嚴重性超過我自己的認知,即便是已經成年的我,有時都無法自拔的沉入其中,何況大腦正在發育的孩子們呢 ?

除此之外,書中也提到其中企業、政府、每個家庭在這股趨勢下的推波助瀾,如何讓發現問題的那些男男女女、學校、機構、政府,即便覺得奇怪想要改變,但也窒礙難行...

最後幾章提出可以改變的部分建議,我會嘗試分段分享書中的段落,希望讓大可以一起了解這個我們都覺得怪怪的狀況,是如何的超乎所想...

下一篇我會嘗試說明書中提到,智慧型手機對青少年的四個主要影響 : 社交剝奪、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瑋均的沙龍
2會員
53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洪瑋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8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2025/01/08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2025/01/08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
2025/01/08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
2025/01/07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Thumbnail
2025/01/07
前面談及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安全至上主義等等,造成的一些具體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好像有些更深層,內在的一股無力感在使我們越陷越深,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作者提到在具體造成的影響外,更深層、靈性層面的影響。 靈性的退化 自2010年代以來,社會就瀰漫一股無力感,彷彿看不到盡頭,用來表達這樣狀態的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個問題真的很嚴重。最近聽到一位家長無奈地說,她的孩子整天沉迷於手遊,不僅不想去補習,甚至連學校都不願意上。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忍不住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她——《失控的焦慮世代》。這本書深入探討了智慧型手機如何影響當代青少年,並點出四大核心問題:社交剝奪、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與上癮。這些問題不僅改變
Thumbnail
這個問題真的很嚴重。最近聽到一位家長無奈地說,她的孩子整天沉迷於手遊,不僅不想去補習,甚至連學校都不願意上。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忍不住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她——《失控的焦慮世代》。這本書深入探討了智慧型手機如何影響當代青少年,並點出四大核心問題:社交剝奪、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與上癮。這些問題不僅改變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啊!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有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你欲罷不能的經驗?😆 有什麼你有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愛不釋手的程度?😄 有沒有什麼時間可以讓你黏著不放的可能?😮 也許有,可能你的比較特別,也許你的跟我一樣?也許我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 就是那令人著迷、無法放手的手機! 時代的轉變風馳電
Thumbnail
天啊!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有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你欲罷不能的經驗?😆 有什麼你有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愛不釋手的程度?😄 有沒有什麼時間可以讓你黏著不放的可能?😮 也許有,可能你的比較特別,也許你的跟我一樣?也許我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 就是那令人著迷、無法放手的手機! 時代的轉變風馳電
Thumbnail
很多的問題多是來自人們對這類技術產品的迷戀,把從神賜給我們的正常人與人的交往進入到割裂的人與機,人與屏幕的交往之中。表面上各種線上的活動頻繁,實際上在這類交往中失去了人面對面,眼對眼之間帶來的信任,可靠,誠實,積極,陽光,鼓勵,向上的情緒。一個人若看到罪性,來到上帝面前,就在溫暖和生命中滿足快樂。
Thumbnail
很多的問題多是來自人們對這類技術產品的迷戀,把從神賜給我們的正常人與人的交往進入到割裂的人與機,人與屏幕的交往之中。表面上各種線上的活動頻繁,實際上在這類交往中失去了人面對面,眼對眼之間帶來的信任,可靠,誠實,積極,陽光,鼓勵,向上的情緒。一個人若看到罪性,來到上帝面前,就在溫暖和生命中滿足快樂。
Thumbnail
近日心理學節目討論兒少手機成癮,到底核心不外乎是「自我認同、排解壓力」主詞換成「青壯年、中年」都同樣成立。 手機成癮只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 先討論較簡單的壓力排解。我將近有半年時間,手機使用時數天天超過 9 小時。
Thumbnail
近日心理學節目討論兒少手機成癮,到底核心不外乎是「自我認同、排解壓力」主詞換成「青壯年、中年」都同樣成立。 手機成癮只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 先討論較簡單的壓力排解。我將近有半年時間,手機使用時數天天超過 9 小時。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3月16日在日本又發生了7.4強震,如今的世界自然災害一年比一年頻繁,地震、海嘯、颱風等各種災難頻繁地發生。其實導致這種狀況的根源不在別處,就在人類自己。這是大家的共業所感。也就是說,眾生都在造惡業,且樂此不疲而導致的結果。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3月16日在日本又發生了7.4強震,如今的世界自然災害一年比一年頻繁,地震、海嘯、颱風等各種災難頻繁地發生。其實導致這種狀況的根源不在別處,就在人類自己。這是大家的共業所感。也就是說,眾生都在造惡業,且樂此不疲而導致的結果。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我常覺得寂寞」、「我常覺得被拋下」 、「我常希望有真正的密友」
Thumbnail
「我常覺得寂寞」、「我常覺得被拋下」 、「我常希望有真正的密友」
Thumbnail
本文重點 根據《i世代報告》, 1. i世代花在螢幕的時間越長、與人實際互動的時間越少,憂鬱、焦慮、自殺的比率也會增高。 2. i世代是最注重安全的一代,但過度注重「情緒安全」反而更顯得他們的脆弱,並進一步危害到校園的言論自由。 3. i世代比較不追夢,也不會因為工作沒意義就不做,他們反而對工作有很
Thumbnail
本文重點 根據《i世代報告》, 1. i世代花在螢幕的時間越長、與人實際互動的時間越少,憂鬱、焦慮、自殺的比率也會增高。 2. i世代是最注重安全的一代,但過度注重「情緒安全」反而更顯得他們的脆弱,並進一步危害到校園的言論自由。 3. i世代比較不追夢,也不會因為工作沒意義就不做,他們反而對工作有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