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強納森.海德特
譯者 : 鍾玉玨
我們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擔心這些煙霧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當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人對此採取行動。
這是一本講述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慢慢開始普及,對成人、青少年與孩童影響的書籍。
「手機玩太多對孩子不好」,這想法,或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但通常就只是個想法,當希望圖個清靜時,看著孩子雖然六神無主如同被掏空靈魂一般的重複著用手指上下滑動,也或許會覺得:「應該也還好喇」,而更多時候,即便是大腦較為成熟的成人,也一同沉入在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無限滑動影音的那無盡洪流中,無法脫身。(即便我在整理這本書時,也是如此)。
本書的作者強納森,本來是想出一本社群媒體如何破壞美國民主的書籍,但就在整理負面影響時,發現這波科技潮流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比他想像的還要嚴重,使他不得不先停下原本的計畫,改來研究社群媒體、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到底怎麼、又如何影響著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
作者在爬梳各種不同的研究資料,發現自2010年代後期,Z世代的青少年(1995以後出生)不論男女心理健康都急遽下降,越來越高比例的青少年罹患憂鬱、焦慮等症狀,人際互動減少、開始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覺得自己不會成功等等等,甚至自殺率都顯著提高。
對此許多人提出不同的可能,包括氣候變遷、經濟結構變化等等,但這些原因都不足解釋,這些焦慮與憂鬱現象為什麼主要鎖定在Z世代年輕人,而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甚(男性的症狀更多元、分散)。對此作者在總總資料中看到了一則不可忽視的轉折。
作者發現2010年是個轉折點,而這轉折點發生的關鍵事件則是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後續智慧型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世界各地訊息的個別化裝置開始普及化,且手機的功能、軟體的數量、社群媒體的客製化技巧皆開始快速上升,原本在歷史長河中,幾乎所有哺乳類在童年以玩耍為主的時期,人類這物種則史無前例的以虛擬世界的體驗來取代。
這樣的狀況,作者用「童年大塑造」,以及「到火星生活」來形容。而原本演化需要透過身體直接參與、同步互動、自由玩耍來成長的身、心、靈,失去了養分。慢慢的,原本來科技偉大的勝利下所誕生的第一代年輕男女們,開始崩潰了...
對於層出不窮的心理狀況,除了童年開始因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以及社群媒體的普及而被重新塑造,本書還提出另一個相應的風潮,與智慧型手機形成共同夾擊之勢,雙向轟炸孩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那就是「安全至上主義」(後續的文章會詳敘)
簡單來說,本書將2010年代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主因以兩個自相矛盾的重點來概略
這本書詳盡了說明智慧型手機對孩童與青少年的影響,嚴重性超過我自己的認知,即便是已經成年的我,有時都無法自拔的沉入其中,何況大腦正在發育的孩子們呢 ?
除此之外,書中也提到其中企業、政府、每個家庭在這股趨勢下的推波助瀾,如何讓發現問題的那些男男女女、學校、機構、政府,即便覺得奇怪想要改變,但也窒礙難行...
最後幾章提出可以改變的部分建議,我會嘗試分段分享書中的段落,希望讓大可以一起了解這個我們都覺得怪怪的狀況,是如何的超乎所想...
下一篇我會嘗試說明書中提到,智慧型手機對青少年的四個主要影響 : 社交剝奪、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