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是每當新的一年到來我們對自己的期許,追求儀式感的我們,已經準備了新的手帳,在裡面寫下自己對今年的期許,然而這些計劃往往只留在我們手帳的第一頁。《12週做完一年工作》這本書提供我們另一種思維,將原本的年計畫,改成以12週一個單位去執行。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還以為這本書是要提供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但是其實我覺得這本書其實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新年計劃,改成12週這樣不會太短也不會太長的時間,足以完成一個目標或是拆分過後的小目標。在每週過完之後檢視自己完成的程度,並且給這週執行的表現打分。
想像一下,每當我們過去在訂定年度計劃時,是不是很容易覺得今年才剛開始,第一天的時候,我們總覺得還有364天可以執行計畫;過了一個月時,總想著還有11個月;到了後半年,內心開始對沒有執行的計畫感到些許愧疚,但是也沒有具體的改變,不知不覺間,一年的時間就悄悄地溜走了。
當你把整個計畫規劃在12週內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每一天的時間都很重要,比較不會出現做完年度計畫之後,因為時間還很長所以沒有立刻執行。當整體的計劃時間縮短,每一天的流逝也相對來說更有感,逼近期限的急迫感會更加真實,書中使用生產性緊張一詞來形容這種知道有代辦事項卻沒有完成的狀態,對於一個12週就需要完成的事,這樣的感覺會比年計畫更加強烈。每一週都有機會檢視自己,有沒有在往自己的12週目標前進,檢視過後就可以繼續修正下一週的方向。
我認為這樣子的計畫系統,特別像是我們學生時期一學期的制度,透過定期的評量或是打分,雖然很多人一聽到考試或測驗就會感到很反感,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透過這樣的打分機制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目前成長的進度。
另一本暢銷書《原子習慣》我覺得更適合用在培養一些本身不會太困難的長期習慣,例如運動、閱讀、良好的生活作息等,這種類型的活動對於想要執行計畫的人本身不會太困難,但是可能需要一些啟動能來克服本身的惰性。《12週做完一年工作》這樣子的季度計畫我認為更適合用在容易感到不舒服的工作,例如考某個語言檢定、證照,或者是提升某種能力,或是用在短期內達到某個實際的目標,例如減脂、減重、提升工作表現等。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12週的計畫雖然說比較高效,但也相對來說比較高壓,這些具體的目標往往意味著你需要花費心力去計劃實行,也需要定期去檢視目標的完成度,我覺得對於長期培養習慣來說會比較難長期維持這種狀態,但是對於你想要達成的目標包含許多枯燥乏味或是對現在的自己是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特別需要一個監督的系統來檢視自己的成效,就像是經歷一學期的考試再給自己一週的假期,決定下個12週的目標。
當然這兩本書的技巧可以互相使用,例如可以將「原子習慣」中的一些提升行動力的方法用在完成本週的代辦事項,也可以偶爾利用這種12週計畫檢視長期以來的的成效。
對我來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用12週這個單位,每週的一開始不一定是一年的第一天或者是每個月的一號,這樣子的思維仔細想想更符合我們生活的習慣,例如說可以減少作月計畫或是年計畫時,遇到第一天就是假日或是平日,馬上就有給自己找理由逃避計畫的機會。
如果你是很容易在新年買了新的手帳發誓要做計畫,但是過一個月就容易放棄的人,閱讀這本書可以帶來不少的動力,後面的附錄有附上簡單的模板,可以作為計畫初學者的嘗試。對於執行力本來就強的人來說,這本書的重點我認為還是聚焦在「把十二週當作一年」,其他的具體的做計畫的方法其實我覺得都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