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取得不好!
千萬不要被書名誤導!這本書主要在講先療癒好自己的童年創傷,
先照顧好自己,先愛自己,
再談原諒。
甚至「不原諒,也可以!」
(PS,我覺得這可以應用在任何事,
尤其社會上總是有人動不動在第一時間就高喊原諒,
我覺得,不先去安慰當事人,反而要求他原諒,
是不是太殘忍?)
作者是彼得沃克,
如果說,他的《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是工具齊全的工具箱,
那這本,就是大師親自坐下來,緩緩講述他的童年受創經驗,
也提供方法,一步步帶著你走出創傷,
如果你沒錢去看心理諮商,我很推薦這本。
發洩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除了作者、譯者提到,可以避免我們得到「情緒便秘」外,
對我而言,我覺得「讓情緒走完」,
是很健康、不壓抑、才不會日後形成「地雷區」。
我是愛哭的人,每次哭完,一定腫成核桃眼,
但我有一次哭完,竟然眼睛沒事,很正常!
我才發現,
原來那次我有好好發洩,而不是委屈的躲在棉被哭!
真的,身體都知道!假不了!
作者提到他走遍世界各地,
其實內心很孤獨,
只是想斷了原生家庭帶給他的痛苦連結。
我也是愛旅行的人,
看了他的心聲,
我也開始反省:我是為了逃離,才愛上旅行嗎?
=======
以下是書中讓我感動的段落: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
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哀悼的重要歷程,包括哭泣、發怒、言語抒發等等
*為自己掉下眼淚,是復原工作最強效的療癒體驗之一
*在有效哀悼中,
發怒就和哭泣一樣重要
*如果我們不停止拋棄憤怒,
就可能會繼續用無意識的憤怒行為,不小心傷害了自己或所愛的人
*發怒能建立信心
*釋放憤怒的方法:用六十公分水管打電話簿打到粉碎
*寫日記
作者在日記每一頁放美美的照片,每次翻看時,心情就跟著變好
作者說,
「許多新時代老師建議了錯誤的開悟概念,
彷彿開悟是可以永恆並必毫無痛苦,
在我二十五年的靈性修習和二十年的心理學探究中,
從未遇過哪位大師、治療師、熱衷者能夠達到永恆喜樂的狀態,
並且不再經歷情緒痛苦」
*若不接納並體驗全面的人類領域,我們就無法當個健康的人類
*不停的想(=執著),
相對的,健康的執著是,
當一件事卡關三次,
你要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工作狂是最陰險的強迫行為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
也說過:「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何遺棄我!」
(PS:可見,發洩情緒是人之常情、是健康的!
我最近看一個美國節目《諧星乘車買咖啡》,
金凱瑞說,如果他是耶穌,聖經的內容會很不一樣,
有次他演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說「等我去跟我爸告狀,你們就完蛋了~」
哈哈哈~我很愛!覺得這才符合人性!)
*情緒亂倫
父母與子女角色互換,把孩子「父母化」,
孩子被操弄去滿足父母本身未滿足的童年需求,父母從孩子身上榨取無條件之愛。
但其實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之愛
(PS:這點我很有感觸,
華人父母太習慣把孩子當成另一半)
===
很重要的是,
作者所說的原諒,
不只是原諒別人,還包括原諒自己
作者提到,有些倖存者一想到要拜訪父母,回到犯罪現場,就會引發痛苦
(PS:這讓我想到過年)
他建議:「覺得受不了時,
可以走出那道門,回到自己的家」
很多案主告訴他,
光是提醒他們有這種選項,就能讓他們放鬆
作者說,
也可以把與父母的接觸,限制在通信與通電話,
如果父母退化到不尊重的溝通,
我們有權利在任何時刻結束通話
*真心的人際之間的原諒,
需要先有哀悼,
而靈性的原諒不是哀悼的替代品
*如果我們不積極地處理自己的憤怒和怪罪,
靈性修行只會使我們困在虛幻的石化原諒,那種有如死水的狀態
我很愛作者提供的禱告版本
「我祈求能得到原諒的淨化之木的恩典,
我祈求能用一種有益而不貪婪的方式來與原諒建立關係,
讓我知道該原諒誰並且和他在一起,
該原諒誰並且避開他,
以及我不需要原諒誰。
讓我學會透過越來越原諒自己而原諒他人」
===
書名: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原文書名:
The Tao of Fully Feeling: Harvesting Forgiveness out of Blame
作者: 佩特.沃克(Pete Walker)
譯者: 陳思含
出版社:柿子文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