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溝通/對話的要點,有三個部分

【人際溝通】溝通/對話的要點,有三個部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際溝通】溝通/對話的要點,有三個部分

1.內容是否能「聽懂/理解」

2.是否「認同」其內容

3.是否會去做執行

raw-image


「聽懂/理解」、「認同」、「去做/行動」三部分是各自獨立的

不理解、卻認同、會去做

神的啟示

理解、但不認同、會去做

被脅迫

不理解、不認同、會去做

傻傻順從跟風

理解、認同、不去做

執行面困難或代價太大

不理解、不認同、不去做

你們到底在講什麼雞同鴨講

不理解、卻表示認同、不去做

敷衍吧

理解、不認同、不去做

聽聽而已不干我事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0會員
239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父母若還健在,我們是有爸媽的孩子,父母若過世了,我們會有孤兒的感覺 我們先簡單把長輩分為兩個族群:在經濟及生活上可自主的,以及不能自主的,兩組方式不同。
「酗酒」是一種失控行為,而在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特質是有優勢及劣勢的,不過一般來說,要跨越劣勢發揮優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和熟練 HSP(高敏感特質)也是,因此HSP書籍一般都在談困擾,較少正面形容,最終鼓勵人們往正向發展 我將HSP的四個定義重新撰寫(有的過於文謅謅不容易懂):
好朋友對你這樣說: A.「我順手帶一杯無糖紅茶請你喝」 B.「我老家住台南,有空要不要來玩?」 C.「有小叮噹展覽,要不要一起去看?」 假如你討厭紅茶、嫌台南太遠、不想一起看展覽,你應該怎麼回?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父母若還健在,我們是有爸媽的孩子,父母若過世了,我們會有孤兒的感覺 我們先簡單把長輩分為兩個族群:在經濟及生活上可自主的,以及不能自主的,兩組方式不同。
「酗酒」是一種失控行為,而在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特質是有優勢及劣勢的,不過一般來說,要跨越劣勢發揮優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和熟練 HSP(高敏感特質)也是,因此HSP書籍一般都在談困擾,較少正面形容,最終鼓勵人們往正向發展 我將HSP的四個定義重新撰寫(有的過於文謅謅不容易懂):
好朋友對你這樣說: A.「我順手帶一杯無糖紅茶請你喝」 B.「我老家住台南,有空要不要來玩?」 C.「有小叮噹展覽,要不要一起去看?」 假如你討厭紅茶、嫌台南太遠、不想一起看展覽,你應該怎麼回?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