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的運作奧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講到思考,一定要提到大腦如何運作。


大腦的「系統一」與「系統二」


關於大腦的運作,不得不提到行為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指出人的大腦運作方式分成兩種,分別為「系統一」和「系統二」。


簡單來說,系統一是反射性的直覺思考,負責快速回應環境的刺激系統二則是邏輯分析的理性思考,需要動用到注意力去做非常費力的心智活動。日常生活中,大腦幾乎開著自動導航也就是讓系統一帶著我們去完成各種任務,從你起床雙牙、換衣服、開車去上班、下班回家,甚至是跟另一半的日常對話,我們都是用比較不耗能、反應快速的系統一不加思索地完成任務;至於系統二則是很少出現,它只有在你的系統一無法完成快速反應的時候會出現,像是老闆丟給你一份看不太懂的文件的時候,你會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思考,這時候就會啟用系統二。



大腦的認知偏誤


通常只要是你熟悉的任務,交給系統一都能夠用熟悉的方式順利得完成,像是開你熟悉的道路、刷牙洗臉這類日常事務。不過正因為不加思考,且一直使用熟悉但不完美的方式完成任務,所以系統一有時候會出現失靈的狀況。以下列出最常見的幾個大腦失靈的認知偏誤:


1. 捷思法

可得性捷思法:

腦中最容易浮現的事件就愈認為容易發生、可信度也愈高。好比說,問一個人認為同性戀的比例高不高,他可能用身邊認識的人之中有多少同性戀來推算,如果他身邊沒有同性戀朋友,那他很有可能低估比例。

代表性捷思法:

認為與典型標準愈接近的事件就愈有可能發生,說白了就是刻板印象。舉例來說,35歲有穩定工作,已婚、喜歡玩遊戲、模型,個性有些內向,你覺得他的性別是什麼?你覺得他的工作比較有可能是律師還是工程師?如果用刻板印象來回答,應該會說出男工程師吧,但正確答案卻不一定是這樣。


2. 錨定效應

在觀察事物時,如果出現某個可參考的對象,這時我們對於原本事物的判斷會受到影響。最常見的是打折促銷的手法,商家可以能會把價格抬高然後再給折價,讓你覺得得到便宜,而忽略了商品真實的價值。


3. 稟賦效應

當我們擁有某件事物,主觀上會為這件東西加值。如果面臨另一個更好的選擇時,有可能會因為主觀上的加值會拒絕另一個的好。生活中最經典的案例是IKEA的家具,讓購買者自行組裝。除了可以下壓人工費以外,更重要的是由消費者自行組裝的傢俱,被消費者賦予了主觀上的價值,讓IKEA的產品受到更深的青睞。

4. 框架效應

一件事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雖然實質內容一樣,但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引起不一樣的反應和效果。最常見的例子是『還有半杯水』跟『只剩半杯水』兩種說法的比較,前者聽起來比較安心,後者聽起來比較煩惱。人對時間的感知也會受到框架效應影響,七天和一週是同樣的時間長度,但是數字「一」的感覺會比「七」快,所以感覺時間縮短了,實際上時間根本沒有因而縮短或拉長。

5. 損失趨避

人面對同樣的收益跟損失時,對於損失的感受比收益來得更加強烈。而且反映出人對於風險的判斷不一致。當面對收益時,人們規避風險穩定獲利;當面對損失時,人們會尋求風險規避損失。如果今天有一場賭盤,你有兩個選擇:第一種,你有 50% 的機率贏得 100 萬元獎金,但也有 50% 的機率什麼都沒有;第二種,直接給你 45 萬元獎金帶回家,請問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想都不想直接選了後者吧!

6. 確認偏誤

指的是個人直接選擇性得去搜尋對自身有利的資訊,忽略那些否證或是不利、矛盾的資訊,以鞏固自己的觀點或想法。我認為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纏的思維誤區。生活中有很多確認偏誤的例子,比如說算命師,相信算命的人聽到師父說的話之後,就採信算命結果,並把自己過去發生的事,和師父說的內容對應,變成算命準確的證據,卻沒有發現其他算命不準的部分。選舉時,常常可以見到黨派的死忠粉絲,也是確認偏誤導致的結果。當面對其他陣營的政治人物說的空頭支票,會很敏銳得察覺;但當同樣的空頭支票出現在他支持的政治人物口中,他會積極的尋找那些可以美化、合理化的資訊。


以上列舉的是一些常見且重要的認知偏誤,這些現象早已被心理學廣泛研究與探討。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感興趣,歡迎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探索更多有趣的心理學發現。


為什麼要大腦一直使用系統一

看來系統一的運作方式依賴經驗與直覺,容易受到各種思維偏誤的影響,這些認知偏差可能導致非理性的判斷與決策。那為什麼我們又要一直使用系統一呢?


答案很簡單:大腦本身的存在就很耗能,思考久了心智也會疲累。根據研究,成人的大腦平均重量大約只佔體重的 2%,但大腦運作所需的熱量卻高達基礎代謝率的 20%。假設一天的代謝率是 2000kcal,大腦就需要 400kcal。而大腦預設模式所消耗的大腦能量其實頗高,大約占了大腦全部能量的60~80%,大概是240~320卡。當你開始思考,例如寫文章的時候,大腦活性會增加,比例大概增加5%,也就是再付出 12~16卡。從熱量上看沒什麼,但對於心智的感受度來說卻非常疲累。


在過去的原始時代,食物的來源非常得不確定,身體一定要盡力保存熱量,大腦開預設的系統一就已經很耗能了,當然是能省則省,需要思考的時候再開系統二就好。


系統一和系統二合作搭配

雖然系統一看似存在許多缺陷,過度依賴經驗與直覺可能導致判斷失誤,但這些特點同時也是它的優勢。正因為它仰賴過往經驗與直覺,我們才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學習、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與認知模型。當我們積累足夠的知識與多樣化的思考路徑,便能讓系統一在關鍵時刻迅速做出準確決策。而系統二則是在系統一無法勝任時,再介入進行邏輯思考。只要能夠靈活運用這兩種思維模式,便能在效率與理性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結語

綜合來看,人類的大腦運作模式是效率與理性的權衡。系統一雖然容易受認知偏誤影響,但其直覺式思考的高速運作,讓我們能夠快速應對日常事務,減少心智負擔。而系統二則提供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進行理性分析與決策。理解這兩種系統的運作方式,並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學習、拓展認知框架,我們就能讓系統一變得更加精準,同時在必要時切換到系統二,做出更周全的判斷。最終,關鍵不在於完全依賴某一種系統,而是學會靈活運用兩者,提升思考品質,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avatar-img
1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默的天地 的其他內容
在訊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大腦每天接收到的訊息量遠超乎處理能力,而這些訊息的品質更受到「被安排」、「自我意識」及「突發」三因素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提升自我意識,強化訊息解讀、搜尋與擁有能力,以擺脫訊息操控,做出更理性、主動的選擇。
在訊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大腦每天接收到的訊息量遠超乎處理能力,而這些訊息的品質更受到「被安排」、「自我意識」及「突發」三因素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提升自我意識,強化訊息解讀、搜尋與擁有能力,以擺脫訊息操控,做出更理性、主動的選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我的房間,一個實體書迷的「災難現場」。教科書與各式書籍占滿了書桌和地板,衣服堆積在椅子上,禮品和包包散落一地,每次整理都無從下手。雖然我曾經努力進行斷捨離,但因執著於曾經買下的東西加上習慣不良,讓雜物重新湧現。我想改變卻遲遲未開始,希望能藉助大家的建議,找到解決這場亂象的辦法,真的很謝謝大家!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這是我的房間,一個實體書迷的「災難現場」。教科書與各式書籍占滿了書桌和地板,衣服堆積在椅子上,禮品和包包散落一地,每次整理都無從下手。雖然我曾經努力進行斷捨離,但因執著於曾經買下的東西加上習慣不良,讓雜物重新湧現。我想改變卻遲遲未開始,希望能藉助大家的建議,找到解決這場亂象的辦法,真的很謝謝大家!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6 篇文章|6601 字 思考觀|認知科學|管理學 本書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以下主題。 目錄 一章:思考的基礎 01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02  建立思考的框架: 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探索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大腦如何處理訊息。你知道我們的大腦有多厲害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你的大腦,為什麼這樣設計? 🗯「慣用左腦」的人在乎細節,「慣用右腦」的人看重整體?你更偏向哪一邊?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遇到意外驚喜更容易感到快樂,但也更難抗拒誘惑? 🗯你是依靠正面的「紅蘿蔔」還是負面的「鞭子」機制來學習? 🗯你有多會察言觀色,越過不同大腦之間的溝壑,讀取別人的想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6 篇文章|6601 字 思考觀|認知科學|管理學 本書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以下主題。 目錄 一章:思考的基礎 01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02  建立思考的框架: 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介紹大腦如何接收和處理新訊息,以及這對學習的意義。 認識你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探索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大腦如何處理訊息。你知道我們的大腦有多厲害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你的大腦,為什麼這樣設計? 🗯「慣用左腦」的人在乎細節,「慣用右腦」的人看重整體?你更偏向哪一邊?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遇到意外驚喜更容易感到快樂,但也更難抗拒誘惑? 🗯你是依靠正面的「紅蘿蔔」還是負面的「鞭子」機制來學習? 🗯你有多會察言觀色,越過不同大腦之間的溝壑,讀取別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