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1.補】「的」和「得」的用法補充──兼論AI可能的錯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關像形容詞的「的」、像副詞的「地」,還有補充說明的「得」,我之前就有在Vocus的專題分析過了,文章的結論可以參考【E01】常用詞語解析(一:的、地、得)

不過這兩天刷Threads看到這個討論:

raw-image

身為國文老師自然不能放任這種明明不懂卻大放厥詞的人存在,加上我發現我的結論幾乎沒有討論到「動詞+的」的合法情況,所以今天趁著這個機會來補充一下。


1. 「的」字短語

圖一:「的」字短語介紹

圖一:「的」字短語介紹

上圖是王錦慧和何淑貞老師的《華語教學語法》,裡面提到「的」除了是類似「形容詞」的一個定語標記,它還可以是「名詞化」的標記。「的」附著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後面,會讓整個短語(phrase)變成「名詞性」的「『的』字短語」。例如:

1-A. 這個椅子是木頭的。
1-B. 作業寫完了的可以先離開。
1-C. 他是從臺北來的。

通俗一點來看,你可以把「的」字短語視為是「的」後面其實省略了一個名詞的成分沒有說出來,不過可以從前後文語境得知。例如:

2-A. 這個椅子是木頭的(椅子)。
2-B. 作業寫完了的(同學)可以先離開。
2-C. 他是從臺北來的(人)。

簡單總結一下「動詞+得」和「動詞+的」的差異:「動詞+得」後面接的是補語,用來補充說明動詞的狀態、結果、程度等,整個短語仍然是個動詞性短語。「動詞+的」則會變成一個名詞性短語,它的作用等於名詞,無關乎後面成分為何。


2. 煮「ㄉㄜ˙」泡麵

回到Threads的貼文,「煮ㄉㄜ˙更好吃」究竟要用哪個「ㄉㄜ˙」?答案是兩個都可以,但會有點語意上的差異。

3-A. 煮的更好吃。(泡麵有很多種烹調方法,其中煮的(方法)更好吃。)
3-B. 煮得更好吃。(更好吃是「結果」,用來補充說明動詞「煮」。)

但是,如果是「『用』煮ㄉㄜ˙更好吃」呢?答案是只能寫成「用煮的更好吃」,原因是「用」這個詞是動詞,類似於英語的use(或by/with),後面一定要接上一個名詞性的成分。因此在這裡只能用「煮的更好吃」,因為「煮得」沒有名詞化。

那麼,「你煮的泡麵」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這是一個名詞性短語,而前面「你煮的」則是一個限縮範圍的定語,類似形容詞的功能(也可以視作是和英語關係子句類似的成分),因此這邊必須要用「的」。其他的例子還有:

4-A. 我剛買的書。
4-B. 他寄來的信被我弄丟了。
4-C. 那個賣花的人非常辛苦。


3. 盡信AI,不如無AI

關於上面的討論,由於Threads的原PO一直拿AI的回答吵架,因此我也問了AI,發現這部分可能是語料不足的關係,三個AI(Deepseek、Gemini、ChatGPT)都沒有回答得非常好。所以如果要引用的話,還是要特別注意一下正確性的。

圖二:AI的不完整回答

圖二:AI的不完整回答


4. 用其他語言來分辨

另外補充一點,在華語全部都念成「ㄉㄜ˙」,但其實用其他語言就能夠區分。以臺語來說,「的」大約等於「的ê」,「得」大約等於「了liáu」、「甲kah」(不一定全然對應),例如:

5-A. 泡麵煮的更好吃→泡麵煮的較好食(Phàu-mī tsú ê khah hó-tsia̍h)。
5-B. 泡麵煮得更好吃→泡麵煮了較好食(Phàu-mī tsú liáu khah hó-tsia̍h)。

粵語也有類似的區分,有興趣的可以觀看Youtuber咩啊的短片解說:


5. 【本章重點小節】

  • 「動詞+的」是一個合法的結構,它有可能本身是一個名詞性短語,用來替代某個事物;也有可能是一個形容詞性短語,類似關係子句,來修飾某個名詞。
  • 「動詞+得+補語」是一個補語結構,後面的成分會用來形容、補充動詞的狀態、結果、可能、程度。



本章內容就到這邊,不知道大家對於「動詞+ㄉㄜ˙」的用法有沒有進一步的釐清了呢?如果對這系列文章有興趣的話,還請大家繼續鎖定【國文文法一把抓】這個專題,讓我們一起發掘語言的奧妙。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我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參考資料與註釋:

王錦慧、何淑貞,《華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2019),頁128、195-201。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雖然現在寫作測驗錯別字扣分比重不高,但一定程度總會影響閱卷老師的印象分數,所以如何避免錯別字出現十分重要。今天要分享的也是一組常常令國文老師吐血的錯別字──「在、再」。本篇文章希望能透過意義與用法的梳理,讓兩者的用法不再被搞混。
雖然現在寫測驗錯別字扣分比重不高,但總會一定程度影響閱卷老師的印象分數,所以如何避免錯別字出現十分重要,其中「的、地、得」這三個字發音相同,都念做「˙ㄉㄜ」,然後總是會有同學分不清這三個的差別。因此,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分清楚三者的差別,未來寫文章的時候也儘量不要搞混喔!
雖然現在寫作測驗錯別字扣分比重不高,但一定程度總會影響閱卷老師的印象分數,所以如何避免錯別字出現十分重要。今天要分享的也是一組常常令國文老師吐血的錯別字──「在、再」。本篇文章希望能透過意義與用法的梳理,讓兩者的用法不再被搞混。
雖然現在寫測驗錯別字扣分比重不高,但總會一定程度影響閱卷老師的印象分數,所以如何避免錯別字出現十分重要,其中「的、地、得」這三個字發音相同,都念做「˙ㄉㄜ」,然後總是會有同學分不清這三個的差別。因此,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分清楚三者的差別,未來寫文章的時候也儘量不要搞混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現在寫測驗錯別字扣分比重不高,但總會一定程度影響閱卷老師的印象分數,所以如何避免錯別字出現十分重要,其中「的、地、得」這三個字發音相同,都念做「˙ㄉㄜ」,然後總是會有同學分不清這三個的差別。因此,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分清楚三者的差別,未來寫文章的時候也儘量不要搞混喔!
Thumbnail
分享法文的詞性變化與我的單字記憶方法,也分享了我的Notion單字庫,依據詞性分成兩組做筆記。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
Thumbnail
竟然有這麼多種?!沒錯,老外也怕講到膩,衍生出各種花樣的講法。課本有教的、沒教的、美劇台詞有在講的、遊戲角色說的,從簡單到進階一次收集打包任君挑選,向詞窮說再見!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擴寫句子」,又稱為「擴句」或「擴寫」,是在簡短的句子中加入修飾、補充的部分,以使句子更具體、生動、形象。句子中的修飾部分主要包含三類描述性的形容詞,分別是「描述動作」、「描述神態」和「描述外表」 『孩子們透過實體的觸摸,比較兩者的差異,並學會用其他詞彙擴充句子』
Thumbnail
這個系列文章希望能走出語言研究的學術象牙塔,用簡單口語的文字介紹當今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並將這些歸納好的規則運用在語言的學習。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現在寫測驗錯別字扣分比重不高,但總會一定程度影響閱卷老師的印象分數,所以如何避免錯別字出現十分重要,其中「的、地、得」這三個字發音相同,都念做「˙ㄉㄜ」,然後總是會有同學分不清這三個的差別。因此,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分清楚三者的差別,未來寫文章的時候也儘量不要搞混喔!
Thumbnail
分享法文的詞性變化與我的單字記憶方法,也分享了我的Notion單字庫,依據詞性分成兩組做筆記。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
Thumbnail
竟然有這麼多種?!沒錯,老外也怕講到膩,衍生出各種花樣的講法。課本有教的、沒教的、美劇台詞有在講的、遊戲角色說的,從簡單到進階一次收集打包任君挑選,向詞窮說再見!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擴寫句子」,又稱為「擴句」或「擴寫」,是在簡短的句子中加入修飾、補充的部分,以使句子更具體、生動、形象。句子中的修飾部分主要包含三類描述性的形容詞,分別是「描述動作」、「描述神態」和「描述外表」 『孩子們透過實體的觸摸,比較兩者的差異,並學會用其他詞彙擴充句子』
Thumbnail
這個系列文章希望能走出語言研究的學術象牙塔,用簡單口語的文字介紹當今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並將這些歸納好的規則運用在語言的學習。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