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猴就該乖乖接受天庭設定好的框架」:從一題學測國文考題出發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潑猴就該乖乖接受天庭設定好的框架」:從一題學測國文考題出發〉2025-02-04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今年的國文學測考題中,出現了「概念框架」這個對大眾而言較為深澀的詞。那篇文章提到,原則上大考可以將新名詞、新概念放在考題裡,但只能當作「閱讀材料」來考。

 

  出題者不去預設學生在考前知道或不知道這個概念,而是在題目裡提供充分的資訊,去說明這個概念,旨在測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事前知道這個概念的人或許會稍具優勢,但主要還是要看題目的脈絡而定。

 

  本來想說出這樣的題目是個不錯的方向,鼓勵學生去思考、認識人文領域的不同概念。但我自己找了那道題目來看之後,發現題目其實出得不甚理想,比起鼓勵學生思考,反而有種繞一大圈叫學生守本分的說教意味。而且除此之外,題目中的概念描述也模糊混亂,令人多少有點汗顏。

 

 

  那道題目基本上是一段群組對話,學生們要討論國文報告,但不知道要以怎樣的主題來進行。其中一個人就提出了「以概念框架為框架」的方案,去探討故事裡不同角色之間思考框架的差異。但題目用以說明何謂概念框架時,舉的例子卻並不清楚。

 

  譬如他舉孫悟空打死強盜與唐僧爭執的事情,題目指出:對孫悟空來說,這是正當防衛;但對唐僧來說,對方罪不至死,不該取他性命。如果按照出題者想要凸顯的方向,或許是說「正當防衛」是一個框架、「不該殺生」是一個框架。

 

  但具體看這個例子的話,它看起來像是在相同框架中的爭論,譬如說那個問題可以是「孫悟空武力高強,強盜其實傷不了他。將對方打死是否不合比例?」;又或者對孫悟空來說,他是在保護其他可能被傷害的人、行使正義,並不是隨意殺生。題目並沒有呈現出兩人「雞同鴨講」,無法聚焦在相同框架,而更像是兩人在一個倫理學問題上有不同的立場。

 

 

  之後,題目給出了另一個概念「身分框架」。我們以一個對這兩個概念都沒有認識的考生的視角來看,題目根本沒有說明「身分框架」是概念框架的其中一種,還是它是與概念框架並行的另一個概念。

 

  他舉例說「你是哥哥,怎不讓弟弟?」是在設定「兄長本分框架」,最後又舉回孫悟空的例子,說他雖然棄官自封「齊天大聖」,但最後還是要走上「西天取經」的框架,才能成為鬥戰勝佛,以此給出「人終究需活在某種身分框架之中,否則也無法自我肯定」的結論。

 

 

  我可以想像,出題者想要在收尾時把題目上升到某種「正能量人生哲學」的高度。但姑且不論他做得好不好,在這個過程中,我懷疑他不知不覺將「思考的框架」與「行為的框架」混為一談了(如果他不是從一開始就從沒分清楚過的話)。

 

  譬如在前面「兄長本分框架」的舉例裡面,說話者使用了這個思考的框架,用「做哥哥的人就是該怎麼樣」來想問題,並以此要求哥哥。但從「概念框架」或「思考框架」的角度來說,與其如題目所稱這是「兄長本分框架」,更應該理解為「家庭倫理框架」,也就是「一個家裡每個人有其各自的角色,既然你是這個角色,你就應該這樣做」。

 

  出題者用「兄長本分框架」來描繪,是因為他接下來要接到孫悟空的人生選擇上,他想要說「孫悟空雖然一開始拒絕了天庭給的某種身分框架,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另一個框架」。但即便如此,出題者還是說得十分混亂,如果「我是哥哥,我應該要讓弟弟」是一種身分框架的標準表述方式,那「西天取經框架」是什麼?是「我是要成佛的修行者,所以我需要認命地去西天取經」嗎?真要這麼說,也應該對稱地稱為「修行者框架」才對。


 

  到這裡,搭配上後面的問答題去看,我們才終於可以知道,其實出題者一開始舉孫悟空與唐僧爭執為例的意思是:唐僧(或者說其背後的天庭)對孫悟空設定了一個「身分框架」,在那個框架中的人就是不能殺生,其他說什麼都是藉口。

 

  所以根本沒有什麼倫理學立場或「行為的框架」,只有「你聽不聽得懂長官在說什麼」、有沒有理解師長和出題者替你設定好的框架。作為這份工作的「上司」,唐僧根本不在乎孫悟空是怎麼想的,反正意見不同時,緊箍咒一唸,「潑猴」就會低頭求饒了。

 

  到頭來,與其說是「身分框架」,出題者想要談的其實更像是社會規範(或者說是固執的、刻板印象的偏見與不合理要求),且有鼓勵人們「學會接受」種種既定規範之虞。那麼,比起繞一大圈還把概念混淆,不如說「孫悟空再頑劣、再強大也必須按天庭說的做才能成功。你們是學生,除非你找到其他符合既定規範的工作,不然就給我乖乖讀書考試」,可能會更直接了當一點。





延伸閱讀:

〈對「去中國化」的擔憂:一段來自天朝時代的激昂演說〉

〈作文:專為被批改而生的文字〉

〈從借課不還到根本不教:關於學校只上「主科」的陋習〉

〈寫出課本教的計算過程:從標準答案到「標準答案式的思考」〉

〈活在舊秩序裡,看不見「人」的人〉

avatar-img
88會員
76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而之所以我們會那麼常盯著手機,不是因為手機提供了多棒的內容,而是因為,它就是如此地便利。我們可以隨時把它從口袋裡拿出來,而不像電腦的時代,我們首先必須為自己空出一段時間,在電腦前握著滑鼠正襟危坐。而手機不同,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癱在沙發,它成為我們生活中過於緊密的一部分,方便過了頭。
  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當我們玩完這些顏料,要開始收拾環境時,對這些「什麼都能玩」、「什麼都好玩」的孩子來說,一個更好玩的遊戲開始了!好幾個人搶著要刷地,沒拿到刷子的人跑去拿水盆裝水、拿著清潔劑擠泡泡。在大人視角裡是有點累人的清潔活動,他們依然能玩得樂此不疲。
  小機器人的移動方式也很單純,它可以朝上下左右任意一個方向移動。然而,因為它們的剎車系統全都壞掉了(噢不!),所以一定要撞到障礙物(牆壁或其他小機器人)才會停下來。遊戲的目標就是在時間之內,盡可能想出最少的步數讓對應的小機器人順利「回家」。
  就像海利最開始提到的,我們總想把自己的每一刻都塞滿。明明還有那麼多工作沒做,卻在「放空發呆」。我們相信自己正在拖延,而從沒有把「心靈神遊」、「做白日夢」當成一種有正面價值的活動。而當海利在普鎮度假,沒有未完成的事追著他跑時,「心靈神遊」成了一件沒有負擔的活動,可以更全面地體現它的積極作用。
  生命的不同階段裡,相同的價值會在我們心目中有不同的排序。就像在金融市場裡,我們總要記得保持一定的資金水位,讓我們抵禦未料想到的風險,並在真正的機會來臨時,不會只能乾瞪眼。時間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保持可以填入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那些空白,過的有一點點無聊與清閒,來容納自己未來一切可能的潛力與發展。
  很多乍看之下非常簡單的遊戲,實際玩起來依然充滿樂趣與挑戰性。這些遊戲打破了我「兒童桌遊往往運氣成分太高或過於重複」的偏見,即便是整桌的成人去玩,也能夠得到許多歡樂。這一次,我想分別從「記憶類」、「平衡類」和「數字類」三種類型,分別推薦一款適合與學齡兒童一起遊玩的有趣桌遊。
  而之所以我們會那麼常盯著手機,不是因為手機提供了多棒的內容,而是因為,它就是如此地便利。我們可以隨時把它從口袋裡拿出來,而不像電腦的時代,我們首先必須為自己空出一段時間,在電腦前握著滑鼠正襟危坐。而手機不同,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癱在沙發,它成為我們生活中過於緊密的一部分,方便過了頭。
  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當我們玩完這些顏料,要開始收拾環境時,對這些「什麼都能玩」、「什麼都好玩」的孩子來說,一個更好玩的遊戲開始了!好幾個人搶著要刷地,沒拿到刷子的人跑去拿水盆裝水、拿著清潔劑擠泡泡。在大人視角裡是有點累人的清潔活動,他們依然能玩得樂此不疲。
  小機器人的移動方式也很單純,它可以朝上下左右任意一個方向移動。然而,因為它們的剎車系統全都壞掉了(噢不!),所以一定要撞到障礙物(牆壁或其他小機器人)才會停下來。遊戲的目標就是在時間之內,盡可能想出最少的步數讓對應的小機器人順利「回家」。
  就像海利最開始提到的,我們總想把自己的每一刻都塞滿。明明還有那麼多工作沒做,卻在「放空發呆」。我們相信自己正在拖延,而從沒有把「心靈神遊」、「做白日夢」當成一種有正面價值的活動。而當海利在普鎮度假,沒有未完成的事追著他跑時,「心靈神遊」成了一件沒有負擔的活動,可以更全面地體現它的積極作用。
  生命的不同階段裡,相同的價值會在我們心目中有不同的排序。就像在金融市場裡,我們總要記得保持一定的資金水位,讓我們抵禦未料想到的風險,並在真正的機會來臨時,不會只能乾瞪眼。時間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保持可以填入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那些空白,過的有一點點無聊與清閒,來容納自己未來一切可能的潛力與發展。
  很多乍看之下非常簡單的遊戲,實際玩起來依然充滿樂趣與挑戰性。這些遊戲打破了我「兒童桌遊往往運氣成分太高或過於重複」的偏見,即便是整桌的成人去玩,也能夠得到許多歡樂。這一次,我想分別從「記憶類」、「平衡類」和「數字類」三種類型,分別推薦一款適合與學齡兒童一起遊玩的有趣桌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果瓜成佛記第四十五願:蒼生難度、度盡蒼生。這一章是說人類大部分已經沒有了成聖成賢的夢想了,原生世界的規則已經成了鐵律應有的習慣性了。人類要因為自由因此什麼都不能妥協了。採歌芝一看就說:難道我們沒有自由,毛病究竟出現在哪裏了?我回答說:在競爭系統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想輸,所以原生世界的規則,不一定是規
小飛俠何來,來自內在愛。 叛逆終時有,原生必經途。 真假難辨別,擇善行大道。 外強中乾者,行色達目的。 思考次生法,笑傲江湖中。 原生:不知真假善惡 次生:修復不知 叛逆是人生必經之途,由其是原生思考的加持下,好強的人在行色道路中是可以達到目的的。只是思考次生時才能自在得樂,笑傲江湖中
吃素者,吃蛋不吃蛋? 為政者,念權不念權? 下棋者,要贏不要贏? 原生者,知道不知道? 次生者,救人不救人? 妙生者,行功不行功? 思考母親,他要我出來。但他不知道次生寶島要什麼?布衣學子?人照太陽?如果我們大家帶著學習的態度,應該可以成事。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相較於硬碰硬的比拼,尋求無形層次的突破更具效益。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悟真畫出原作者,他哪裡來的靈感?可能念頭被加持了,他知道原作者有玻璃心,如何保護玻璃心。悟真說:遇到批評聲如果不能接受,你竟管說這不是你的思想,是內在聲音的,你們要罵就罵我的內在聲音,這樣你的心就不會受傷害了。我思考:這明明是我的思想,致少有七成股份。 悟真也看到了,保存道業的可能是因為父母有恩澤
在原作者的思考下,以戒律生活,去除人的反常行為,在打壓和被打壓之下,悟真其實可以不殺人。這種方法就是尊重魔慈眾生,尊重他們想要的理想世界。他們的行為造就了天崩地裂,但他們的良心還是存在的,施於法時還是要懂得平衡。不然就是殺人的行為了,原作者可以說不。 從脈象來看,念頭不息就是次生活法可以再生長。悟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果瓜成佛記第四十五願:蒼生難度、度盡蒼生。這一章是說人類大部分已經沒有了成聖成賢的夢想了,原生世界的規則已經成了鐵律應有的習慣性了。人類要因為自由因此什麼都不能妥協了。採歌芝一看就說:難道我們沒有自由,毛病究竟出現在哪裏了?我回答說:在競爭系統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想輸,所以原生世界的規則,不一定是規
小飛俠何來,來自內在愛。 叛逆終時有,原生必經途。 真假難辨別,擇善行大道。 外強中乾者,行色達目的。 思考次生法,笑傲江湖中。 原生:不知真假善惡 次生:修復不知 叛逆是人生必經之途,由其是原生思考的加持下,好強的人在行色道路中是可以達到目的的。只是思考次生時才能自在得樂,笑傲江湖中
吃素者,吃蛋不吃蛋? 為政者,念權不念權? 下棋者,要贏不要贏? 原生者,知道不知道? 次生者,救人不救人? 妙生者,行功不行功? 思考母親,他要我出來。但他不知道次生寶島要什麼?布衣學子?人照太陽?如果我們大家帶著學習的態度,應該可以成事。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相較於硬碰硬的比拼,尋求無形層次的突破更具效益。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悟真畫出原作者,他哪裡來的靈感?可能念頭被加持了,他知道原作者有玻璃心,如何保護玻璃心。悟真說:遇到批評聲如果不能接受,你竟管說這不是你的思想,是內在聲音的,你們要罵就罵我的內在聲音,這樣你的心就不會受傷害了。我思考:這明明是我的思想,致少有七成股份。 悟真也看到了,保存道業的可能是因為父母有恩澤
在原作者的思考下,以戒律生活,去除人的反常行為,在打壓和被打壓之下,悟真其實可以不殺人。這種方法就是尊重魔慈眾生,尊重他們想要的理想世界。他們的行為造就了天崩地裂,但他們的良心還是存在的,施於法時還是要懂得平衡。不然就是殺人的行為了,原作者可以說不。 從脈象來看,念頭不息就是次生活法可以再生長。悟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