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職場上有些衝突就像「火藥桶」,一點就炸?其實,這些「爆炸」往往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因為情緒積壓太久,終於憋不住了。為什麼我們不該一味壓抑情緒,而是要學會讓它自然釋放?
Peter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中層主管,平時總是以「冷靜」著稱。不管遇到多讓人頭疼的事,他都習慣性地把情緒壓在心裡。下屬拖延?忍了!老闆提不合理要求?算了,不爭了!他總覺得自己是在「顧全大局」,可時間一長,他心裡卻越來越累,越來越煩躁。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項目報告會議上,Peter終於忍不住了。他對團隊的低效大發雷霆,甚至當場罵了一位資深員工。這場「爆發」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團隊士氣一落千丈,Peter自己也懵了:「我明明一直在忍,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Peter的故事,其實很多人都經歷過。情緒就像水壩里的水,你越是拼命堵,水位就越高,最後只會決堤。因為壓抑情緒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人身心俱疲,甚至影響健康。
- 短期看:你忍住了,避免了衝突,表面上一片和諧。
- 長期看:情緒越積越多,你會變得易怒、焦慮,甚至失去理智。
- 減輕壓力:讓情緒自然釋放,心裡會輕鬆很多。
- 改善關係:適當表達情緒,反而能讓同事更理解你,關係更真實。
「情緒不是用來消滅的,而是用來理解和管理的。」—— 丹尼爾·戈爾曼(情商之父)
情緒管理不是要求你永遠冷靜,而是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表達情緒,別讓它憋在心裡。在職場中,我們不需要做那個永遠「滅火」的「情緒消防員」,而是要學會做「情緒的管理者」,讓情緒自然流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輕鬆下來,職場關係也會更和諧。
那麼,你是選擇繼續憋著,還是開始學會表達?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經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