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ame 這20年來教會我的人生道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約莫20年前的一個深夜發現了 OGame。那時我百無聊賴,翻過好幾個網頁,都沒有找到能讓我停留的地方。後來我看見它,一個簡單的登錄介面,背後是浩瀚的星海。我想,也許我能在那裡找到些什麼。

起初,所有行星都很小。資源也不多。我花了幾天時間採礦、升級,再採礦、再升級。我不相信奇蹟,只相信日復一日的累積。在 OGame 裡,若沒有耐心,就永遠建不成死星。這就像在現實裡,如果你沒有耐性去學習、等待與努力,很多事情終究不會發生。

後來我認識了風險。太放鬆的時候,別人的艦隊就會來轟炸你的家園。資源被掠奪的那一刻,我心裡空空的,就像用心經營的田地被洪水淹沒。那叫「損失厭惡」。我明白了要想活下去,就要學會保護自己,也要在還能進攻的時候果斷出擊。沒有什麼絕對安全可言,就像生活裡也沒有永遠的舒適區。

每一次的行動都伴隨風險,若投資過頭,或因大意而受到重創,付出的心力與時間都會讓人心疼不已。我從中學會了「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概念,並體會到「損失厭惡」在現實人生裡同樣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我也知道了信任的價值。一個人努力撐著,總有走不下去的時候。盟友伸出援手,共享情報,甚至派艦隊一起進攻。那是一種互相信賴的感覺。可是世上沒有絕對的忠誠。有些人會背叛,另一些人會堅守。最終,你必須接受背叛是人性的一部分,卻也相信有人會真心守護你。


之後伺服器合併,或是大改版,一切重頭再來。我坐在螢幕前,看著自己花好幾年、幾千個天建成的艦隊和行星,在官方一聲令下就煙消雲散。

先是震驚,再來感到無奈。就像大海退潮,海岸線上的船隻被不留情地帶走。但日子還是要過,沒有什麼會永遠停留。人生裡的變數也如同這般突然,你必須接受,然後繼續生活


我曾困惑,既然最終都會歸零,努力到底為了什麼?後來我發現,過程裡的每一次建造、每一場戰鬥、每一份合作,才是真正的意義。就好比你曾經愛過、痛過、笑過,不管結果如何,經歷本身就值得你回味和珍藏。


OGame ,終究不過是一個網路遊戲,但它讓我在現實裡多了一些思考:要有耐心,要接受風險,也要珍惜信任。還有,當世界忽然變天時,記得調整好心態,重新出發,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是真的一無所有。那些建立起來的經驗和情感,是誰也帶不走的。



我在這個虛擬宇宙的點滴雖然以及隨著伺服器十三號宇宙的消失而成為過去,但那些在遊戲中培養起的反思、合作與韌性,卻會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持續發揮作用。

就像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結局可能只是空空的船槳和破敗的帆,但過程裡的一切,早已豐富我們的人生。這就是它教會我的人生道理。

avatar-img
6會員
418內容數
萬物皆空.. 需要的 只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直都放在房間 的其他內容
在心理學與行銷策略中,一般認為「先給予,再暗示可能會失去」所帶來的「損失厭惡」效果,往往比「完全剝奪,然後逐步歸還」更能在商業場景中激發人的行動慾望。以下是兩種做法在心理機制與商業應用層面的比較: 1. 當兵式做法:先全部剝奪,再一點點還回來 心理機制: 在軍隊中,受訓者一開始就被要求「卸下
前言 當我們談論伊斯蘭世界的神秘主義時,蘇菲派(Sufism)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之一。而在這個神秘的靈性體系中,有一個極為特殊的概念——古托比(Qutb),被視為宇宙靈性秩序的「軸心」或「樞紐」。這個名詞不僅象徵著蘇菲派中最高的靈性導師,也代表著世界的隱藏支柱。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索蘇菲派的
克菲爾菌粒發酵飲品量產製程的未來發展分析 克菲爾(Kefir)是一種經過 克菲爾菌粒(Kefir grains) 發酵的飲品,含有豐富的 乳酸菌、酵母菌、益生菌,並且具有 消化順暢、調整體質 的潛在功效。隨著 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克菲爾發酵飲品的產業正在快速成長,但 量產技術仍面臨挑戰。
NVIDIA (NVDA) 在 短期內(2025-2030)仍將是 AI 市場的王者,但 長期(2030+)可能面臨挑戰。讓我們從 三個階段 來分析它的角色,以及未來可能的結局。 1. 2025-2030:NVIDIA 的黃金時代(AI 訓練市場壟斷) 🔹 短期內 NVIDIA 仍是最大贏家
未來 AI 商業模式的主導權,將取決於 成本結構、效能、營運模式、商業化速度,但目前有三大主流模式在競爭: 1. 雲端租用模式(OpenAI, Anthropic, Google DeepMind) 模式:依賴雲端(Azure, AWS, Google Cloud)來提供 GPU 運算,按需計費
OpenAI 要付訓練費給微軟,乍看之下像是 左手給右手,但實際上這背後涉及 商業架構、財務報表、企業治理、戰略合作 等多重因素,使得這筆交易 並非純粹的內部轉帳。以下是主要原因: --- 1. OpenAI 和微軟是兩家獨立公司 雖然微軟投資了 超過 130 億美元 給 OpenAI,並獲
在心理學與行銷策略中,一般認為「先給予,再暗示可能會失去」所帶來的「損失厭惡」效果,往往比「完全剝奪,然後逐步歸還」更能在商業場景中激發人的行動慾望。以下是兩種做法在心理機制與商業應用層面的比較: 1. 當兵式做法:先全部剝奪,再一點點還回來 心理機制: 在軍隊中,受訓者一開始就被要求「卸下
前言 當我們談論伊斯蘭世界的神秘主義時,蘇菲派(Sufism)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之一。而在這個神秘的靈性體系中,有一個極為特殊的概念——古托比(Qutb),被視為宇宙靈性秩序的「軸心」或「樞紐」。這個名詞不僅象徵著蘇菲派中最高的靈性導師,也代表著世界的隱藏支柱。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索蘇菲派的
克菲爾菌粒發酵飲品量產製程的未來發展分析 克菲爾(Kefir)是一種經過 克菲爾菌粒(Kefir grains) 發酵的飲品,含有豐富的 乳酸菌、酵母菌、益生菌,並且具有 消化順暢、調整體質 的潛在功效。隨著 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克菲爾發酵飲品的產業正在快速成長,但 量產技術仍面臨挑戰。
NVIDIA (NVDA) 在 短期內(2025-2030)仍將是 AI 市場的王者,但 長期(2030+)可能面臨挑戰。讓我們從 三個階段 來分析它的角色,以及未來可能的結局。 1. 2025-2030:NVIDIA 的黃金時代(AI 訓練市場壟斷) 🔹 短期內 NVIDIA 仍是最大贏家
未來 AI 商業模式的主導權,將取決於 成本結構、效能、營運模式、商業化速度,但目前有三大主流模式在競爭: 1. 雲端租用模式(OpenAI, Anthropic, Google DeepMind) 模式:依賴雲端(Azure, AWS, Google Cloud)來提供 GPU 運算,按需計費
OpenAI 要付訓練費給微軟,乍看之下像是 左手給右手,但實際上這背後涉及 商業架構、財務報表、企業治理、戰略合作 等多重因素,使得這筆交易 並非純粹的內部轉帳。以下是主要原因: --- 1. OpenAI 和微軟是兩家獨立公司 雖然微軟投資了 超過 130 億美元 給 OpenAI,並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2OgNQDzTc 之前看了啾啾鞋這部影片,裡面說退坑一款手遊,也說到一些觀念,就如下圖這樣
Thumbnail
遊戲產業似乎從很久以前,各種玩法的類型都已經確立了下來。現在新出品的遊戲,更像是已有玩法機制的排列組合、重新包裝。比起遊戲本身,遊戲公司更願意把創意放在有明確衡量標準的部分,如:劇情、音樂、特效…等。久而久之,人們對遊戲的評價越來越取決於美術、故事等決定表現力的指標...
Thumbnail
一、了解思維 二、大量體驗 三、拆解架構 四、找出樂趣
人生就像是一個RPG遊戲,在投胎前就已經定義好要選什麼角色,要練什麼技能,開始遊戲後,開始跟著遊戲中的角色對話,換取情報,還有跟線上連線的朋友一起打怪,一起闖關,一起升級,戰友來來去去,有人離開,有人新加入,但最後還是一個人要靠自己破關,自己走到終點。 當覺得人生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往哪裡去的
Thumbnail
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會做的事情,後來看到了一部YouTube影片,影片作者詳細地把人生比擬成遊戲,邀請大家一起成為自己的「遊戲設計師」與玩家。 如果在人生這場遊戲裡,會止不住地拖延,這可能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遊戲設計得不夠好玩。 等等,但也別急著歸咎於誰,因為空洞的遊戲大
作者通過《模擬市民》這款遊戲,分享了他對人生的一些觀察和感悟。
Thumbnail
我有玩一款手遊遊戲... 它是我的第一款遊戲,然後就一直下去了 是從我國中跟同學們一起玩,玩到後面只剩下我一人的故事...我現在還在玩,只是已經沒有這麼常上線了。 說起來好笑... 至今的我還在邊緣,已經算是老玩家了! 唯一不變的...我還是一樣爛!一樣不怎麼會玩。從遊戲一出,就一路到現在
厲害的人懂的把人生當作遊戲來玩 不知道是誰說的,但想想還滿有道理的。玩遊戲一開始要搞懂選角、操作角色,最近的遊戲更是標榜幾分鐘就上手,30分鐘一後就上頭,脫離不了前幾天講到的速食文化,也沒關係,人生online大概也是87%像,那剩下13%咧?就是人生online一直會有新職業出來,另外追加會有舊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2OgNQDzTc 之前看了啾啾鞋這部影片,裡面說退坑一款手遊,也說到一些觀念,就如下圖這樣
Thumbnail
遊戲產業似乎從很久以前,各種玩法的類型都已經確立了下來。現在新出品的遊戲,更像是已有玩法機制的排列組合、重新包裝。比起遊戲本身,遊戲公司更願意把創意放在有明確衡量標準的部分,如:劇情、音樂、特效…等。久而久之,人們對遊戲的評價越來越取決於美術、故事等決定表現力的指標...
Thumbnail
一、了解思維 二、大量體驗 三、拆解架構 四、找出樂趣
人生就像是一個RPG遊戲,在投胎前就已經定義好要選什麼角色,要練什麼技能,開始遊戲後,開始跟著遊戲中的角色對話,換取情報,還有跟線上連線的朋友一起打怪,一起闖關,一起升級,戰友來來去去,有人離開,有人新加入,但最後還是一個人要靠自己破關,自己走到終點。 當覺得人生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往哪裡去的
Thumbnail
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會做的事情,後來看到了一部YouTube影片,影片作者詳細地把人生比擬成遊戲,邀請大家一起成為自己的「遊戲設計師」與玩家。 如果在人生這場遊戲裡,會止不住地拖延,這可能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遊戲設計得不夠好玩。 等等,但也別急著歸咎於誰,因為空洞的遊戲大
作者通過《模擬市民》這款遊戲,分享了他對人生的一些觀察和感悟。
Thumbnail
我有玩一款手遊遊戲... 它是我的第一款遊戲,然後就一直下去了 是從我國中跟同學們一起玩,玩到後面只剩下我一人的故事...我現在還在玩,只是已經沒有這麼常上線了。 說起來好笑... 至今的我還在邊緣,已經算是老玩家了! 唯一不變的...我還是一樣爛!一樣不怎麼會玩。從遊戲一出,就一路到現在
厲害的人懂的把人生當作遊戲來玩 不知道是誰說的,但想想還滿有道理的。玩遊戲一開始要搞懂選角、操作角色,最近的遊戲更是標榜幾分鐘就上手,30分鐘一後就上頭,脫離不了前幾天講到的速食文化,也沒關係,人生online大概也是87%像,那剩下13%咧?就是人生online一直會有新職業出來,另外追加會有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