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薦我玩玩看《Splitter》--一款新加入BGA的骰寫桌遊。嘗試了一下,覺得還算喜歡。它的規則非常單純,就是每回合骰兩顆骰子,所有玩家將這兩顆骰子上的數字填在自己的版圖(計分紙)上。只要在版圖上存在有「同數字相連數量剛好等於該數字」(1個1、2個2、……6個6)的情況,就可以獲得等同該數字的分數。版圖上有兩格星星格,如果得分的數字組經過星星格,則該分數變成兩倍。
然後,最重要的一條規則是:填寫數字的時候,當你把一個數字填在版圖的左(或右)側,就必須把另一個數字填在對稱的另一側。而兩格星星格也在版圖上的對稱位置,所以在考量什麼數字要加倍時,也需要兩邊一起考慮。
沒錯,規則到這邊就結束了。沒有什麼「效果牌」、甚至不存在「重骰」。即便是進階的「B面」版圖,也只多加了三格「如果是同數字就得到該數字分數」的愛心格,其他規則完全一樣。就像BGG上一個較長的評論中所寫的,它的思考量不大,「你就是填寫、然後期待最好的結果」。
但對我來說,這款遊戲的「單純」正是它最大的優勢與潛力。就像上次介紹《Dicy Cards》的時候,我提到它雖然有著更多變化,但有時給人感覺規則過於瑣碎。《Splitter》則完全相反,它只用了最簡單且符合直覺的規則,就做出了一款相當適合打發時間的小遊戲。
就像前面介紹規則時提到的,這款遊戲的策略是圍繞著「什麼數字要加倍」打造的。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加倍6,但是,遊戲只會進行25個回合,出現50個點數,平均每個數字只會出現8.33次,如果我們要使用6的話,相當於在大部分擲到6的回合都要把數字填在一起。我們在思考對稱的另一邊時,就會受到更多限制。
同時,我們還需要在確保其中一個星星拿到6(或至少是5)的同時,盡量也在其他地方用1~4多拿分數(如果對面的星星也能是4或5就更好了)。而為了達到這一點,我們需要一面去把數字湊出來,同時又避免對稱面的數字超過數量限制--譬如說,如果為了湊到3個3,把另一邊湊好的4個4變成5個4,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當回合數進行到一半左右的時候,我們會開始需要進行更多的「主動放棄」。去放置一些不可能被完成的數字,用來把已經完成的組合密封起來。在這個「取捨」的過程中,骰子的不確定性會讓我們需要做出一些基於不確定事件的提前決策,這裡會凸顯玩家間不同的風險屬性:是要冒著扣分的風險追求高分?還是為了求穩,提前把可以確定的分數先拿到?
當遊戲結束時,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雖然所有玩家共用同樣的骰子,最後填寫出來的結果卻全都不一樣。在這一點上,實體的桌遊會有一個線上遊玩所缺乏的優點,那就是我們可以把每一次遊玩後的結果都留下來。有點類似在一次次解題後,最終完成了一整本數獨本。
但不同的是,骰寫遊戲沒有標準答案,雖然僅僅是一些隨機擲出來的數字,但經歷遊戲的過程後,那也成了一些有意思的小作品、「朋友排行榜」裡的目標高分,心血來潮時便可以拿出來回味一下、挑戰一下。
延伸閱讀:
〈《Dicy Cards》:節奏更快、變化更多的「Yahtzee-like」遊戲〉
〈大人小孩都好玩的桌遊推薦:《拔毛運動會》、《諾亞方舟》、《數字大格鬥》〉
〈小型桌遊體驗會(一):《Money》、《Moon leap》和《Kabuki Tr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