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六):以控制注意力為目的的設計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六):以控制注意力為目的的設計〉2025-02-08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數位排毒之後,海利理解到,其實自己根本不需要每天花那麼多時間收發電子郵件和瀏覽社群。在回到自己的住處後,他想要延續普鎮留下來的好經驗,所以使用了若干工具來把電子設備從生活中間歇地隔絕出去。

 

  譬如名為「Freedom」的軟體,使用者可以設定一段時間,它會讓你在這段時間內不能連上特定網站,或者應你的要求直接斷網,旨在讓你擺脫干擾,專注於原先想做的事情。目前,這個軟體已經能夠支援包括Windows、iOS、Android、macOS等多個系統,你可以同時封鎖自己的所有裝置,直到你真的需要使用它們的時候。

 

  但或許在海利寫這本書的時候,這個軟體的功能還不夠齊全,又或者對海利來說,手機就算不上網仍舊是個誘惑,當時海利又另外使用了一個叫做「K-Safe」的工具--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能夠定時的保險箱。

 

  這個保險箱最初的名字叫做 「Kitchen Safe」,是用來防止小孩偷吃零食,或誤食不能吃的東西。但後來人們發現,也可以用來避免家庭成員藥物過量,或把香菸、遊戲手把等你不希望它過度影響生活的「誘惑物」鎖進去,而不只能限制在「廚房」使用。總之,海利把手機鎖了進去,不管再怎麼想要拿起手機,除非拿錘子把它砸爛,不然就只能等到約定的時間才能解鎖。

 

  一開始,透過這些工具,海利一天使用手機與筆電網路的時間大約是十到十五分鐘。但不到半年之後,它的iPhone螢幕使用時間告訴他,他每天平均花費了四個小時在手機上。對此,海利感到失敗、挫折,就像被某種更大的東西徹底打敗了。而他在矽谷遇見的一些人,終於讓他確信,他的感覺沒有錯,確實有某種「更大的東西」在系統性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有意識地破壞我們的注意力。

 

 

  最先引導海利認識這些危害的人是曾任職於Google的工程師崔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我過去曾經談論過他在Google時期的那段經歷,事實上,那篇文章中的資料最主要就是出自於本書的這個章節,也是因為看了那些段落,我才開始閱讀這本書,所以重複的部分我可能就談得快一點。在這裡,我們把焦點集中在他進入Google前的經歷所帶來的啟發。

 

  就像很多過去二三十年前的小孩子經歷過的一樣,小學時期的崔斯坦對魔術充滿興趣,除了一些最簡單的硬幣魔術之外,他還參加過一個由專業魔術師舉辦的、為期一週的魔術營。在那裡,他第一次理解到「魔術的本質」,那就是「注意力」。魔術師知道人們的注意力盲點在哪,只要魔術師移動硬幣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在別處,當你回過神時,硬幣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而在大學時期,崔斯坦在史丹佛認識了另一種研究人心的魔術。之後被稱為「百萬富翁製造者」的琺格(Brian Jeffrey Fogg)教授在「說服科技實驗室」(後來改稱「行為設計實驗室」)開設了讓學生學習如何將史金納等心理學家研究出的行為主義控制技巧整合到程式碼當中。對當時的崔斯坦而言,這就像是更多更厲害的魔術技巧,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支配其他人類的行為,「我承認,那時道德警鐘並未在我腦中響起」崔斯坦說。

 

  在課堂上,琺格要求學生只能將這些「控制人行為的權力」應用在良善的用途上,並在課程中加入了道德辯論。但在課堂的討論與後來的真實應用中,崔斯坦看到的是同學們興奮與迫不及待的神情。這讓人不禁想到崔斯坦的導師、VR的早期推廣者杰倫.拉尼爾(Jaron Lanier)之所以不再繼續擔任好萊塢反烏托邦科幻片顧問的理由,因為他發現,當自己為了警告人們即將發生的事情而在電影中設計出來的可怕技術,被程式設計師看到之後,他們的回應卻是「這太酷了,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事實上,在崔斯坦進入Google之前,他就已經意識到網路正在以各種方式擾亂我們的注意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遭遇過這件事,打開網路本來是為了查詢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詞彙、事件或概念,但查一查之後,不知不覺就迷失進了完全無關的文章和影音當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崔斯坦設計了一個類似即時小辭典的應用程式。當你在閱讀網頁時,只要標出一個語詞,它就會彈出一個小視窗,提供該主題的明確摘要,讓你不會一不小心掉到網路的無底洞裡。很快地,Google提議要買下這個程式,並邀請崔斯坦成為Google的一份子。

 

  然而,這份工作讓崔斯坦愈來愈感到不安,他認為這份工作相當於全世界十幾億人的行為控制室,而且裡面的人正在把控制的力度調到最大。他逐漸受不了科技公司們在「控制使用者」上面的軍備競賽。更多的、更瑣碎的通知音效與手機震動,讓每個人不停地分心、不停地被那些本來沒有要看的網頁吃掉時間。甚至,在以相片為主導的社群軟體競爭之下,人們對整形產生了比過往更大的需求,只為了讓自己每時每刻看起來都像開過美肌濾鏡的樣子。

 

  一段時間後,崔斯坦想要離開Google,在離開之前,他製作了一份長達141頁的投影片,向同事們解釋他的疑慮,試圖讓大家了解到,我們當前在做的事情有多麼重大。他本來已經準備好永遠告別這個產業,畢竟一個年輕工程師膽敢這樣挑戰全公司(乃至於全產業)的方向,大概是無法繼續在業界混了。但沒想到的是,他的投影片迅速在全公司內流傳,公司總部將他任命為全Google第一位「設計倫理學家」。

 

  不過,這並未意味著Google就此放棄了他們對控制人心的追求。在他擔任這份工作的兩年裡面,多數同事確實對他提出的警告表示認同與同情,然而,卻對他所提出的替代方案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們會去冥想、做瑜珈、並禁止家中孩子使用他們設計的網站與工具,但是,那些會讓公司少賺一點錢的方案,很抱歉,無法採納。最後,崔斯坦還是離開了Google,他相信科技可以為人類做一些有幫助的事情,但我們需要走的是另一條與Google或其他大的科技資本公司不一樣的道路。

 

  在接下來的文章裡面,我們還要再談一些其他的、更深層的科技問題,然後,我們會開始嘗試看看,要改變這個愈來愈糟的現狀,有沒有什麼我們能做的事?





前篇:

〈(一):我們的行為已經被科技產品給重塑〉

〈(二):我們應該停止依賴網路,卻又無法脫離〉

〈(三):閱讀能力、注意力與同理能力的缺失〉

〈(四):我們活在一個睡眠不足的時代〉

〈(五):你多久沒有讓自己好好放空?〉





延伸閱讀:

〈那些被奪取的時間:前Google員工崔斯坦的反省〉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對「效率」的虛幻癡迷與便於分心的工具〉

〈抖音傷仲永:社群短影音時代中的孩子〉

〈聽令動作:場合中的習慣性服從〉

〈從「徵用」的思維到需求匹配:讓人的自願行動發揮更多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4會員
860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這讓人不經想到VR的早期推廣者杰倫.拉尼爾之所以不再繼續擔任好萊塢反烏托邦科幻片的顧問的理由,因為他發現,當自己為了警告人們即將發生的事情而在電影中設計出來的可怕技術,被程式設計師看到之後,他們的回應卻是「這太酷了,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Thumbnail
  這讓人不經想到VR的早期推廣者杰倫.拉尼爾之所以不再繼續擔任好萊塢反烏托邦科幻片的顧問的理由,因為他發現,當自己為了警告人們即將發生的事情而在電影中設計出來的可怕技術,被程式設計師看到之後,他們的回應卻是「這太酷了,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科幻作品呢,可以說是賽博龐克的代表作:叫做神經喚術士,想分享這部作品有兩個原因: 它是Netflix影集電馭叛客和遊戲cyberpunk 2077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更是科幻電影 駭客任務的啟蒙小說,我們甚至能說,如果沒有威廉吉普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科幻作品呢,可以說是賽博龐克的代表作:叫做神經喚術士,想分享這部作品有兩個原因: 它是Netflix影集電馭叛客和遊戲cyberpunk 2077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更是科幻電影 駭客任務的啟蒙小說,我們甚至能說,如果沒有威廉吉普
Thumbnail
《超限社會》很全面地囊括了當今社會,科技發展遇到的諸多問題。其討論的觀點不會受限於單一題材,並且以有創意的方式轉化新聞報導中艱澀的問題敘述,使得技術帶來的擔憂不只是紙上談兵,觀眾能對同一件事有更深的體悟,並且回過頭來思考自身的日常生活,是否在受惠於技術的同時,也受其控制,成為《超限戰》的犧牲品。
Thumbnail
《超限社會》很全面地囊括了當今社會,科技發展遇到的諸多問題。其討論的觀點不會受限於單一題材,並且以有創意的方式轉化新聞報導中艱澀的問題敘述,使得技術帶來的擔憂不只是紙上談兵,觀眾能對同一件事有更深的體悟,並且回過頭來思考自身的日常生活,是否在受惠於技術的同時,也受其控制,成為《超限戰》的犧牲品。
Thumbnail
從火星上的探測車、戰場中的無人機到救難現場的搜救機器人,遙控器控制的領域已無遠弗屆。身處遙控器無所不在的21世紀使我們老早忘記上個世紀這個神秘盒子剛剛空降在家戶客廳時帶來的巨大興奮感。遙控器的驟然而至重寫了人跟機器之間的互動劇本,尤其是客廳中的電視機和錄影機等視聽設備。此後,我們再也不用......
Thumbnail
從火星上的探測車、戰場中的無人機到救難現場的搜救機器人,遙控器控制的領域已無遠弗屆。身處遙控器無所不在的21世紀使我們老早忘記上個世紀這個神秘盒子剛剛空降在家戶客廳時帶來的巨大興奮感。遙控器的驟然而至重寫了人跟機器之間的互動劇本,尤其是客廳中的電視機和錄影機等視聽設備。此後,我們再也不用......
Thumbnail
是哪一本書,讓我才看不到一半,就無懸念地讓我抓起手機,把Facebook 臉書 app 刪掉? 是 《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作者 卡爾.紐波特的《深度數位大掃除》!
Thumbnail
是哪一本書,讓我才看不到一半,就無懸念地讓我抓起手機,把Facebook 臉書 app 刪掉? 是 《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作者 卡爾.紐波特的《深度數位大掃除》!
Thumbnail
來源:網路 《被科技綁架的世界》(The Glass Cage: How Our Computers Are Changing Us)是暢銷書《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 :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的作家尼古拉斯.卡爾(N
Thumbnail
來源:網路 《被科技綁架的世界》(The Glass Cage: How Our Computers Are Changing Us)是暢銷書《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 :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的作家尼古拉斯.卡爾(N
Thumbnail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Thumbnail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Thumbnail
自言自語、東張西望、隔空取物...,過去用來判定「異常舉止」的根據都失了準。因為,對方可能只是在AirPods通話、玩VR/AR、用Google手勢操作。上周每天平均拿起手機超過70次,但是我有因此更幸福、更自由嗎?在陶亞倫超沈浸的VR作品中,我重新思考自己和科技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自言自語、東張西望、隔空取物...,過去用來判定「異常舉止」的根據都失了準。因為,對方可能只是在AirPods通話、玩VR/AR、用Google手勢操作。上周每天平均拿起手機超過70次,但是我有因此更幸福、更自由嗎?在陶亞倫超沈浸的VR作品中,我重新思考自己和科技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Jeff Orlowski,他在大學時代就認識紀錄片的關鍵人物 Tristan Harris。他看到Tristan轉發的貼文資訊,開始有意識地思考這個上癮議題,因此開始了這部片的動機。
Thumbnail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Jeff Orlowski,他在大學時代就認識紀錄片的關鍵人物 Tristan Harris。他看到Tristan轉發的貼文資訊,開始有意識地思考這個上癮議題,因此開始了這部片的動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