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了嗎?大多數東亞人總是活在不安感中,中學時期要為考甚麼大學去焦慮,大學時期要為畢業後的職業方向而焦慮,投身社會後又要焦慮結婚、收入、房貸車貸等事,彷彿每個人都將這些事視為人生的必經階段。
我卻認為,這只是人生中「或許」會面對,而不是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有人說,現在是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人人都比以前更容易看到別人的生活,而每個人都只希望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導致大家都對生活愈來愈焦慮。愈焦慮,就愈會想進一步在社交媒體上表現自己過得很好,以便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形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性循環。在社交媒體上令最多人羨慕的生活無非是吃很多好東西,買很多奢侈品,去不同的國家旅行,這些確實是一些挺不錯的生活。
但我們必須停一停,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想這樣生活。
學生時期大家都會有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大學時期大家都會挑選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科目,人人都有着自己的選擇和規劃,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挑選自己的人生呢?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過上那些別人眼中很好的生活呢?到底是誰在界定我們的生活?到底是誰規範着我們?
你可以選擇留在大城市,每天過着一些富挑戰性的生活;
你也可以選擇回歸自然,慢活人生。
最近看到一個52歲的男人祼辭了,原因是想休息,整頓一下,他覺得自己當下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明明還有八年就退休了,為什麼不再忍一忍,再忍八年才休息享福,更別說他的房貸還沒還清,而且又有多少成年人是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幸好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兒都十分支持他。
他女兒說,生活是不應該忍的,她反問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要先苦後甜,為什麼要犧牲當下去想着一個未知的未來,當下的生活本身也是生活本身,照他們的說法,我們每個人窮極人生都是為了退休享福,那為什麼要等退休了才能享福?
我有一個朋友名叫阿諾,他就是一個典型未來人,為了自己心愛的職業而每天泡在圖書館裏,我一開始十分佩服他,因為我也是一個會為了學業和事業拼命學習的人,但阿諾的瘋狂程度令他幾近變成一個機械人,每天五點準時起床,六點到圖書館,然後一直學到晚上十點,周而復始,全年無休,連假日都是如此。他確實很厲害,能力很強,他亦曾向我透露過,當下的生活就是用來拼未來的,我不反對為未來拼搏這個行為,但忽視當下的問題就令他整個人都十分壓抑,他一直都是一個很平靜的人,就好像沒有情緒般......
我們總是將自己置身在未來之中,一直焦慮着所有未知之數,然後忽略了當下的生活、當下的感受。其實這是一個明顯的悖論,一個人一直忽略當下去規劃未來的人,說不定明天就不在人世了,他一切的計劃都將煙消雲散,而且他生前亦無認真地感受過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遺憾啊!
當然,活在當下並不代表荒廢和對未來不負責,當下和未來從來都不是相悖的,人是可以同時擁有為未來拼搏和享受當下的生活。只要知道自己喜歡甚麼、想要甚麼,時間就不會被不喜歡的事物佔滿。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能否按自己的心意去活。
只要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無悔自己的決定,就已經很足夠了。
──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