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上的人都很虛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LinkedIn 上的人都很虛偽嗎?(圖:Pexels)

LinkedIn 上的人都很虛偽嗎?(圖:Pexels)

看到 Dcard 討論 LinkedIn 上那些「感恩感謝」的離職感言。有人認為這些貼文矯情,甚至說是「演給人看」。

先說說那些「真心感謝」的離職文。有一群人離職不是因為不滿現況,而是人生規劃使然。我就遇過幾個案例:有同事計畫出國深造、有人想要創業、也有人單純想轉換跑道。對他們來說,寫一篇感謝文,既是告別儀式,也是對過去經歷的總結。

這種情況下的正向離職文,是合情合理的。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確實有人把離職感言當作「個人品牌經營」。新一代更重視真實,不願意為了表面而違背真心。這是好事,可似乎很多人以為,離開一間公司,不在 LinkedIn 寫感謝文就是不給面子。

離職的原因要誠實說嗎?不想討好面試官怎麼辦?就跟其他面試有關的議題一樣,「誠實」是現在求職者最在乎的事。如何在真誠的同時,不傷害自己的職涯?上次提到「課題分離」,若說這是現代求職者的議題,那 HR 的議題就是不帶偏見地對待求職者了。

回到 LinkedIn 的話題上。如果真的經歷不愉快,與其寫一篇虛假的感謝文,不如保持沉默。職場人脈確實重要,但重點還是你的專業能力和工作表現。除非想長期經營個人品牌,LinkedIn 的聯絡人也不會特別記得你發了什麼,當作「學習檔案」紀錄自己的成長、定期更新履歷就可以了。

面子肯定是要做的,但我也不懷疑素未謀面的聯絡人的真心。看見懷著感恩離開的人,寫一篇真誠的感謝文,何嘗不是職場文化美好的一部分呢?


我是 Marty,一位職場觀察人

如果你對我的內容感興趣,歡迎加入我的沙龍 :)

avatar-img
15會員
22內容數
Marty Lin,現任南部某科技公司人資部門主管,專注於員工管理與組織文化、人才招募與培訓。熱衷分享職場經驗,固定在個人部落格寫作、參與人資社群討論。希望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幫助更多職場工作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信箱:martylinbusiness@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ty 的職場觀察 的其他內容
感謝大家對寫作新手的支持!看到文章被四個平台轉載,最欣慰的是文章真的觸動了讀者!這次獲得轉載的文章,有討論非暴力溝通、職場新人焦慮等主題。這些看似「軟性」的議題,都是職場中最真實的一面。
上一篇文章分享新人訓練三階段:打穩根基、實戰練習、逐步獨立。這一次,我要用實際案例,說明這套架構如何運作。人資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涉及許多細節,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學習重點。
過年跟朋友出遊聚會,還是不免聊到工作。說到新人訓練這個老話題,朋友抱怨:「公司要我負責新人訓練,但連基本的 SOP 都沒有,要怎麼教?」這個議題很重要,我打算分成兩篇文章來談:這一篇先討論通用的新人訓練制度,下一篇分享我在人資部門的案例。
本文提供五個步驟,教你如何撰寫吸引人才的 JD,包含職稱精確、任務清晰、條件分級、使用數字以及公司文化等面向。同時也點出常見的 JD 撰寫錯誤,例如過於籠統的形容詞、不合理的薪資範圍。
公司從前年開始設計尾牙問卷,行政同仁發給各部門調查、人資部門分析需求,再請福委會統籌規劃。這兩年的調查都收到了一個心聲:「希望不要強迫內向的人玩團康」,而且同事們對場地、餐點和活動安排各有期待,籌備團隊決定把重點放在「凝聚」和「交流」。
本文分享作者自身職涯經驗,從過去「直線上升」的傳統職涯模式,到體會「曲折職涯」的價值與重要性。文章探討曲折職涯的優勢,在於能累積不同視角、建立更全面的視野,並強調在轉職過程中保持方向感的重要性。
感謝大家對寫作新手的支持!看到文章被四個平台轉載,最欣慰的是文章真的觸動了讀者!這次獲得轉載的文章,有討論非暴力溝通、職場新人焦慮等主題。這些看似「軟性」的議題,都是職場中最真實的一面。
上一篇文章分享新人訓練三階段:打穩根基、實戰練習、逐步獨立。這一次,我要用實際案例,說明這套架構如何運作。人資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涉及許多細節,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學習重點。
過年跟朋友出遊聚會,還是不免聊到工作。說到新人訓練這個老話題,朋友抱怨:「公司要我負責新人訓練,但連基本的 SOP 都沒有,要怎麼教?」這個議題很重要,我打算分成兩篇文章來談:這一篇先討論通用的新人訓練制度,下一篇分享我在人資部門的案例。
本文提供五個步驟,教你如何撰寫吸引人才的 JD,包含職稱精確、任務清晰、條件分級、使用數字以及公司文化等面向。同時也點出常見的 JD 撰寫錯誤,例如過於籠統的形容詞、不合理的薪資範圍。
公司從前年開始設計尾牙問卷,行政同仁發給各部門調查、人資部門分析需求,再請福委會統籌規劃。這兩年的調查都收到了一個心聲:「希望不要強迫內向的人玩團康」,而且同事們對場地、餐點和活動安排各有期待,籌備團隊決定把重點放在「凝聚」和「交流」。
本文分享作者自身職涯經驗,從過去「直線上升」的傳統職涯模式,到體會「曲折職涯」的價值與重要性。文章探討曲折職涯的優勢,在於能累積不同視角、建立更全面的視野,並強調在轉職過程中保持方向感的重要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求職大潮下,你的履歷自傳準備好了嗎?履歷總在HR眼前一閃而過? 不要期待HR看你的履歷能夠一眼入魂! 曾在跨國企業、外企新創擔任過HR的筆者針對履歷、自傳的修改,我們有話要說!
Thumbnail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工作要這麼拼命? 是自我要求? 還是想升官呢? 想被重視光努力還不夠的,要懂得看人!!!! (1)你的優勢不是你的相對優勢 學經歷十分優秀,工作又十分認真,但這又如何呢? 如果這份工作有光環,或者PAY很高,競爭者非常多。此時背景、人脈、靠山、人格特質、向上管理就會
Thumbnail
先自首,我並不是Linkedin的活躍用戶,意思是我並沒有很常發文或到別人貼文底下留言。不過,我定期會更新、維護自己的個人檔案,並且把每個欄位用好用滿。除此之外。這幾年都有「刻意」經營人脈連結,策略性的建立連結。 因此目前我的個人檔案,每週一定會收到獵頭/面試邀請;並且近幾月也透過平台,獲得3+個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經過這一次的面試,讓我知道公司分工太細,可能會讓專業能力停止進步......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本篇獲邀 《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分享!履歷上如何展現: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應徵技巧分享
Thumbnail
很多中高階的人才或多或少都會經營LinkedIn 但是到底要怎麼要經營或是撰寫LinkedIn內容 才能夠被更多人快速找到呢? 這邊介紹幾個步驟,讓你的履歷如何可以快速被找到 第一、照片 首先建議LinkedIn大頭照一定要放,絕對不要空白!! 照片是其他人看到你的第一步 所以建議要選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
Thumbnail
近期的求職大潮下,你的履歷自傳準備好了嗎?履歷總在HR眼前一閃而過? 不要期待HR看你的履歷能夠一眼入魂! 曾在跨國企業、外企新創擔任過HR的筆者針對履歷、自傳的修改,我們有話要說!
Thumbnail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工作要這麼拼命? 是自我要求? 還是想升官呢? 想被重視光努力還不夠的,要懂得看人!!!! (1)你的優勢不是你的相對優勢 學經歷十分優秀,工作又十分認真,但這又如何呢? 如果這份工作有光環,或者PAY很高,競爭者非常多。此時背景、人脈、靠山、人格特質、向上管理就會
Thumbnail
先自首,我並不是Linkedin的活躍用戶,意思是我並沒有很常發文或到別人貼文底下留言。不過,我定期會更新、維護自己的個人檔案,並且把每個欄位用好用滿。除此之外。這幾年都有「刻意」經營人脈連結,策略性的建立連結。 因此目前我的個人檔案,每週一定會收到獵頭/面試邀請;並且近幾月也透過平台,獲得3+個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經過這一次的面試,讓我知道公司分工太細,可能會讓專業能力停止進步......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本篇獲邀 《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分享!履歷上如何展現: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應徵技巧分享
Thumbnail
很多中高階的人才或多或少都會經營LinkedIn 但是到底要怎麼要經營或是撰寫LinkedIn內容 才能夠被更多人快速找到呢? 這邊介紹幾個步驟,讓你的履歷如何可以快速被找到 第一、照片 首先建議LinkedIn大頭照一定要放,絕對不要空白!! 照片是其他人看到你的第一步 所以建議要選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