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客戶續約?掌握 3 大關鍵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企業的營收與成長至關重要。然而,如何讓客戶、公司老闆與專業經理人願意持續投入資源,而非一次性合作?本文將探討如何設計更具黏性的續約機制,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幫助企業提升續購率。

在進到「續約策略分析」主文之前,我將針對以下相關利害關係人進行定位說明。

  • 客戶:通常是甲方,即資源的需求方,他們評估是否續約,關注的是投資回報與風險控制。
  • 公司老闆(創辦人/高層):若是客戶企業的老闆,他也是甲方,最終決策者之一,考量的是策略價值與長期 ROI。若是供應方的老闆,則相當於乙方,考慮的是如何讓甲方續約。
  • 專業經理人:角色比較中立,可能是甲方內部的執行者(如負責採購的主管)或是乙方的負責人(如客戶成功經理)。他們的挑戰在於如何說服決策者,讓續約更順利進行。


1. 客戶視角:降低風險,提高價值感

痛點分析:

客戶在決定是否續約時,最擔心的往往是投入資源後的回報是否確保,或是否有更具競爭力的替代方案。

黏性設計策略:

  • 試行期與分階段回報:讓客戶先以短期試用方式體驗價值,並提供定期績效報告,確保其持續投入。
  • 深度整合與轉換成本:若你的服務與客戶的業務系統高度整合,換供應商的成本會提高,續約意願自然增加。
  • 專屬優惠與增值服務:提供長期客戶獨家優惠、個人化服務或專屬顧問,讓他們感受到長期合作的價值。

案例分享:

某企業提供 SaaS 解決方案,起初許多客戶擔心長期綁約風險。該企業推出「3 個月試行 + 每月成效報告」並提供API 無縫整合,讓客戶更難轉換供應商,最終該機制提升了 40% 續約率。


2. 公司老闆視角:確保長期 ROI,讓投資更具策略價值

痛點分析:

創辦人與企業高層關注的不只是短期成效,而是這筆長期投資是否能夠與企業戰略發展對齊。

黏性設計策略:

  • 長期價值建構: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與企業成長掛鉤,例如提升市場競爭力、優化成本結構,讓老闆覺得「不續約反而會損失更多」。
  • 彈性合約模式:提供可調整的續約方案,例如每年可依需求增減服務內容,減少長期承諾的風險。
  • 年度績效回顧與對齊策略:每年與企業高層定期檢討合作成果,並調整計畫,確保持續符合企業目標。

案例分享:

某顧問公司與客戶簽訂年度策略合作,透過每季度調整專案範疇,確保合作方向符合企業成長策略,該機制成功讓 80% 企業客戶維持 3 年以上的合作關係。


3. 專業經理人視角:讓決策更容易,減少內部阻力

痛點分析:

專業經理人負責執行與決策,續約時可能面臨預算壓力、內部阻力或上級審批挑戰。

黏性設計策略:

  • 明確 KPI 與內部說服工具:提供數據支持,讓經理人能向上級說明續約的必要性。
  • 內部培訓與專業支持:讓客戶內部的團隊熟悉你的服務,當他們離不開時,續約便成為必然。
  • 成本轉換與 ROI 方案:設計階段性 ROI 分析,讓決策者更容易爭取預算。

案例分享:

某 IT 服務商提供「專屬企業內訓」,幫助客戶內部員工熟悉系統,使企業依賴度提升,最終將 1 年合約延長為 5 年長期合作。


降低風險、提升價值,讓續約變成必然選擇

無論是客戶、公司老闆還是專業經理人,都有不同的續約考量點。關鍵在於降低風險、提升價值感、強調 ROI,並設計靈活的合作模式。透過以上策略,企業能夠穩定年度營收,確保長期成功發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53會員
95內容數
嗨!我是愛蜜莉 Emilie,15年業界實戰經驗,10年管理職,任職於科技業、資訊業及外商,客戶群有電信、科技、零售、網路、FMCG、公部門等。演講、課程、講座、工作坊,商務洽詢請聯繫:switch.life.studio@gmail.com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3/12
你是不是也覺得職場像「心理戰」?有沒有遇過情緒化同事一言不合就爆炸,或是默默在背後搞小動作的「職場暗黑高手」?這些衝突為什麼這麼傷人?其實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我想與你分享如何用簡單、實際的語言,解析同事間衝突的內心小劇場,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處理、保護自己。
Thumbnail
2025/03/12
你是不是也覺得職場像「心理戰」?有沒有遇過情緒化同事一言不合就爆炸,或是默默在背後搞小動作的「職場暗黑高手」?這些衝突為什麼這麼傷人?其實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我想與你分享如何用簡單、實際的語言,解析同事間衝突的內心小劇場,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處理、保護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產品經理規劃產品功能會經過哪些流程?要如何制定產品決策?過程會有哪些顧慮?這篇想記錄我近期在工作時的產品心路歷程。
Thumbnail
產品經理規劃產品功能會經過哪些流程?要如何制定產品決策?過程會有哪些顧慮?這篇想記錄我近期在工作時的產品心路歷程。
Thumbnail
當客戶經理不斷向上傳客戶需求時,產品經理要如何接?要如何分析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規劃?針對大中小的客戶要如何應對?這篇想記錄在 SaaS/B 端產品會遇到的應對應退。
Thumbnail
當客戶經理不斷向上傳客戶需求時,產品經理要如何接?要如何分析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規劃?針對大中小的客戶要如何應對?這篇想記錄在 SaaS/B 端產品會遇到的應對應退。
Thumbnail
專案在企業運作中代表著一個特定目標或任務,需要在一定時間內通過不同部門的成員合作,以實現該目標。專案經理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負責協調、管理和領導這項任務。『信任』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功能...
Thumbnail
專案在企業運作中代表著一個特定目標或任務,需要在一定時間內通過不同部門的成員合作,以實現該目標。專案經理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負責協調、管理和領導這項任務。『信任』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功能...
Thumbnail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Thumbnail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Thumbnail
有很多企業意識到,吸引和留住人才不能只考慮物質福利, 打造良好的組織文化及工作體驗將是實現差異化雇主品牌策略的核心。員工生命週期通常由三個要素組成:策略、交付系統、持續對話。1.將員工體驗與和商業策略聯繫起來,2.將你的員工、計劃和系統融合在一起,3.通過持續的對話創造鼓舞人心的互動時刻。
Thumbnail
有很多企業意識到,吸引和留住人才不能只考慮物質福利, 打造良好的組織文化及工作體驗將是實現差異化雇主品牌策略的核心。員工生命週期通常由三個要素組成:策略、交付系統、持續對話。1.將員工體驗與和商業策略聯繫起來,2.將你的員工、計劃和系統融合在一起,3.通過持續的對話創造鼓舞人心的互動時刻。
Thumbnail
因為前陣子公司大規模組織調整,原本負責專案的人員調動得面目全非,客戶不只抱怨陣前換將更嫌棄專案進度青黃不接,已經承諾的工作事項不斷跳票,上線的時間一延再延,兩個月過去沒消沒息,客戶這次按耐不住就發火了。
Thumbnail
因為前陣子公司大規模組織調整,原本負責專案的人員調動得面目全非,客戶不只抱怨陣前換將更嫌棄專案進度青黃不接,已經承諾的工作事項不斷跳票,上線的時間一延再延,兩個月過去沒消沒息,客戶這次按耐不住就發火了。
Thumbnail
許多公司已將企劃獨立於 Account 部門之外,Account 最後要做的多是檢查與整合,或是一開始內部 brief 時確認策略主線即可。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擁有企劃能力呢?此篇我們將談論account 養成企劃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在著手企劃前,最重要的準備動作。
Thumbnail
許多公司已將企劃獨立於 Account 部門之外,Account 最後要做的多是檢查與整合,或是一開始內部 brief 時確認策略主線即可。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擁有企劃能力呢?此篇我們將談論account 養成企劃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在著手企劃前,最重要的準備動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