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如何避面陷入「冒牌者症候群」的困境漩渦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即使有著充足的外部證據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仍然深信自己『不配』,他們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時機,或者僅僅是他人的過分抬舉,出現所謂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

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其實不只是一般職員,甚至是相當成功的高層、企業家都受此困擾,你不會是第一個!

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就是 Facebook 的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她總是自認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經歷著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她其實也曾經在自己的書中《挺身而進》(Lean in)中寫道:「每次表現出色時,我都認為自己『又一次愚弄了所有人』,並深信『不久以後,一切都會完蛋』」。

---------------------

「隱性」的冒牌者症候群,時刻都存在我們身邊!

我自己經歷過的經驗中,有三種常見的情況:

  1. 生活總是被工作填滿,但並不享受工作。
    只要停下來,就會覺得擔心自己會被別人追過去

我以前在一間新創的科技公司中,擔任行銷總監的期間就遇過一個狀況相當嚴重的團員,她其實是一位台大的高材生,英文能力很好、思考邏輯清晰、溝通能力優異,但是她總是覺得「萬一我做這件事情,主管沒有稱讚我,是不是表示我做得不夠好?」為了得到我給予的稱讚,她總是行銷團隊中第一個來公司、加班到最後一刻關門離開的人。


  1. 總是對自己「不夠滿意」的超高標準
    活在自己給自己的無限壓力,回頭再來否定自己

我有個朋友,她就學時期也是為學霸,在學校是讀「數理資優班」的,但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身邊的朋友比她更聰明。出社會之後,原本在一間大企業做韌體工程師,領個人人羨慕的高薪,但是她總是認為自己在這個軟體領域無法跟其他業界中更厲害的人競爭,常常出問題為難自己,讓工作情緒低落,最後甚至黯淡退出,轉專利工程師。


  1. 當別人稱讚自己的時候,常會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覺得自己只是幸運、怕沒有對方認定的優秀,立刻轉移話題

這種情況最近居然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因為畜女很喜歡打羽球,為了進步開始上教練課,每週都固定學兩小時、並參加羽球團,持續要求自己進步,而我確實也覺得有在進步中,但是當自己打出一些「奇蹟般」的技術球被稱讚時,就會開始笑得很僵硬、馬上轉移話題,害怕大家覺得這是我「常駐實力」,但其實可能真的進步了(吧)?

---------------------

通常什麼性格的人容易出現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


畜女從13年的職場中觀察到,以下幾種人常會出現這種症狀:

  1. 完美主義者:在做事時要求盡善盡美,不能有任何瑕疵,一但有小小不如預期情況出現,就會開始否定自己
  2. 高敏感族群:他們通常很容易觀察到別人的看法、評論,甚至是眼神,有時候過度的解讀,也容易讓自己在意識上疲累
  3. 性格內向者:覺得自己跟他人無法和樂共處,所以有想法不敢跟別人說,寧可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比較安全
  4. 低自尊者: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表現不好,甚至嚴重會出現不喜歡自己


畜女因為身為團隊行銷主管,每天花公司很多預算、扛著很大的成敗責任,我承認自己有一點點像「完美主義者」的狀況,但是因為執行者大多數不是我自己,都是團隊成員,所以當有人犯錯的時候,我比較不會「直接否定自己」,反而更多時候是在練習「如何引導成員不要重複犯錯」讓每個專案能接近順利、完美的被執行。

但我曾經反思,這種心態的主管,會不會無意間因為高標準,反而讓團隊成員壓力太大,不小心造就了更多的冒牌者症候群?(噢NO)

所以當主管的人要多學習:不吝嗇鼓勵與實質獎勵,標準一致、賞罰分明,妳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深深影響了這位團隊成員一生的工作心態!

---------------------

要如何檢視自己有沒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

有「意識」自己正在陷入這種狀況,才能採取相對應的「行動」,這就是所謂的「病識感」,必須理解自己正在這個漩渦中,所以在職場中出現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無法突破的負面狀態,才能被有效解決!

你可以簡單的做一下自我檢視,這些都是根據心理師的專業歸納,當你如果有以下狀況,可能就是患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了:

  • 害怕「被發現」沒有經驗或沒有能力
  • 常常迴避他人的正面回饋
  • 對所做的決定不斷感到質疑
  • 遇到困難不願尋求幫助,怕被認為沒能力
  • 拒絕新的機會與挑戰,擔心自己做不好
  • 過度勞累、精疲力盡,希望可以證明你「夠好」
  • 無法開啟或完成新專案,只想逃避結果
  • 無法正向接納成就,感覺自我評價的成就與表現,都低於他人認定
  • 假想每次主管找你談話,都是自己沒有滿足主管的期待,每天提心吊膽
  • 工作填滿生活無法讓自己休息,害怕自己被超越


以上你中了超過3點的話,也許就需要找個「前輩」、「客觀第三者」聊聊了!

小小工商:畜女有佛系經營一對一線上職場諮詢,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況需要聽聽其他人建議的話,可以到我們的IG小盒子私訊喔!我會盡量空出時間,陪你聊聊!

---------------------

我們應該如何奪回自我的主導權?畜女有什麼好方法嗎?


  1. 「先承認、後接納」心法:如果你是剛升遷、換工作的人,在進入全新團隊、全新的工作職責範圍,甚至是全新的工作領域,總之,當你認知到以前自己並沒有足夠經驗時,其實可以在會議中、團隊內勇於直接地說出自己目前所缺乏的不足(簡單來說就是:承認自己不足),這時候你在初期犯下的錯誤會得到更多的接納、包容,甚至會有些同事主動指導你、給你建議,這樣你就會在心裡相對沒負擔的情況下,進入高速學習的狀況,學習時間久了,你一定會成長!
  2. 瞭解主管真實評價:其實你不確定自己表現得好不好、在乎別人眼光,都是一種「你希望負責」的正面心態,不如延伸這種心態,正面地向主管表達出:「我需要知道哪裡需要改善!」,這時候你可以主動約跟主管的1on1會議,知道自己想進步的心態,請他建議你應該加強學習的部分,你的心裡就會安心很多,也更有努力方向!
    推薦我們Podcast有一集EP.124「向上管理」的集數,很值得一聽!
  3. 強烈的自我暗示:每天下班前,都必須沈澱一下自己,確認自己今天完成了什麼任務?有沒有什麼超乎預期的表現,或者新的學習與成長呢?問問自己並好好的提醒自己其實已經很盡力了!說不定,其實表現的比自己想的更優秀呢!每天無論再忙,都要好好地幫自己建立長期工作、應對變化的自信心,反省自己是為了進步,但不要變成否定自己了!
  4. 多與他人正面交流:和同事、朋友們聊聊他們的工作近況,聽聽其他人正在面臨什麼樣的問題,而他們的解決方法中是否有你可以參考的呢?甚至也可以譖這個時候,分享一下自己的困惑,尋求他人協助,有時候別人可能只是一句看似平常的話,卻剛好能給你無比的力量!但要記得,千萬不要只是淪於「抱怨」,這樣反而無濟於事喔!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自媒體年代,每個人都會盡量的營造自己「優質」的形象,有時候對比之下,就不自覺會讓你產生自我懷疑、認為其他人好像都比自己強!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他們正在面臨的挑戰和困境,無論他們是什麼職級、收入、工作年資,都是會遇到問題的,我自己也常常在各種工作的困擾中掙扎,也許畜女不是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類型的人,但,不得不說,我當主管期間,也常常在懷疑自己是否做對決定?團隊成員是否能夠信任我?

所以,如果你正在經歷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的困境漩渦,要記得保持「思考方式決定了一切成敗」,讓心靈保持正向健康,必要時對外尋求協助!

---------------------

後記:第一篇訂閱文章就寫了三千多個字,真的很用心逐字打、仔細思考內容,希望能真切的分享畜女的職場經驗,希望大家能多多推薦朋友訂閱啊~!我們下次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都會男女荒謬百態
4會員
13內容數
《都會男女荒謬百態》是專為社畜設計的Podcast節目,每週一7:00更新 部落格文章每週至少發佈一篇 包含:節目精華、社畜生活實用內容 節目主持人:畜女 33歲新創公司行銷長,年薪破250萬 34歲裸辭創業《獅火行銷策略》擔任中小企業行銷顧問、企業培訓 合作邀約 rediculous2023@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為何這麼做?因為啟動工作往往比持續工作更難啊! ​ 因此,為了跨過一開始的門檻,欺騙自己吧!
Thumbnail
——為何這麼做?因為啟動工作往往比持續工作更難啊! ​ 因此,為了跨過一開始的門檻,欺騙自己吧!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明明自己犯錯,卻總是不願意承認,還喜歡把錯誤推給別人。遇到這種情況,你是不是常常感到很無奈?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面對這種「職場甩鍋高手」,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在團隊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 ​ 小芳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專案經理,最近接手了一個重要的客戶案子。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明明自己犯錯,卻總是不願意承認,還喜歡把錯誤推給別人。遇到這種情況,你是不是常常感到很無奈?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面對這種「職場甩鍋高手」,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在團隊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 ​ 小芳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專案經理,最近接手了一個重要的客戶案子。
Thumbnail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身為業務人員,難免會在工作與自我之間感覺矛盾,陷入了情緒勞務的困境。 該如何保持專業水準?透過本文的策略,來幫助自己思考,並實踐在工作中。
Thumbnail
身為業務人員,難免會在工作與自我之間感覺矛盾,陷入了情緒勞務的困境。 該如何保持專業水準?透過本文的策略,來幫助自己思考,並實踐在工作中。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的上班日子總是保持不讓自己犯錯,旁人更不能錯.因為互相關聯 也因加上近視沒戴眼鏡眼睛又大看東西跟看人總是盯著不放久而久著同事覺得我不好相處 確實我是難相處的人,為了工作薪水,月獎金,季獎金,無時無刻盯著不能讓出錯 長期下來便的個性緊繃加上我的經驗已經很資深對於旁人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的上班日子總是保持不讓自己犯錯,旁人更不能錯.因為互相關聯 也因加上近視沒戴眼鏡眼睛又大看東西跟看人總是盯著不放久而久著同事覺得我不好相處 確實我是難相處的人,為了工作薪水,月獎金,季獎金,無時無刻盯著不能讓出錯 長期下來便的個性緊繃加上我的經驗已經很資深對於旁人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遇過哪幾種為職涯帶來負面影響力的同事類型?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那些可以考慮保持一定安全界限的同事樣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遇過哪幾種為職涯帶來負面影響力的同事類型?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那些可以考慮保持一定安全界限的同事樣貌。
Thumbnail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與其抱怨,不如起而創造你的影響力,改變職場氛圍吧!現代工作者面臨的挑戰不少,榜上有名的職場困境之一就是「意料之外的障礙」,當我閱讀《影響力習慣》這本書時恍然大悟,原來卓越工作者是這樣的思路啊!
Thumbnail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與其抱怨,不如起而創造你的影響力,改變職場氛圍吧!現代工作者面臨的挑戰不少,榜上有名的職場困境之一就是「意料之外的障礙」,當我閱讀《影響力習慣》這本書時恍然大悟,原來卓越工作者是這樣的思路啊!
Thumbnail
老闆,我可以回去當工程師就好了嗎? 我不想升等,更不想當管理職,其他人比我更適合。 工作這幾年來每當遇到新任主管或升等提報成功後,幾乎都會聽到類似的反饋。這種打從心底覺得老闆看走眼或腦袋秀斗的想法我也曾出現過,尤其是當我剛從帶10人小團隊變成超過30個人時,那種抗拒感真的是已經滲透到骨子裡了!
Thumbnail
老闆,我可以回去當工程師就好了嗎? 我不想升等,更不想當管理職,其他人比我更適合。 工作這幾年來每當遇到新任主管或升等提報成功後,幾乎都會聽到類似的反饋。這種打從心底覺得老闆看走眼或腦袋秀斗的想法我也曾出現過,尤其是當我剛從帶10人小團隊變成超過30個人時,那種抗拒感真的是已經滲透到骨子裡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