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風了|19 原來「人會走路」是這麼厲害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菜籃手

談到「張力」,中風過的人幾乎都有,有的病人會去打肉毒桿菌暫時消除張力以利復健,我並沒有去注射肉毒桿菌,但我表現出的形式是左手容易不自覺地舉到我的腰際(風友俗稱的「菜籃手」),左腳稍一緊張就會五個腳趾會縮攏蜷蛐起來,另一個我懷疑有關的張力現象之一是睡覺腳平放時,過一段時間後,腳會不自主地抽搐好幾下,有點像我以前學過的「不寧腿 」。另有一陣子,我只要到睡覺時間,躺臥在床上時,就會感覺我「骨頭快散掉」,而且要大口呼氣幾下才覺得適應躺平。

出現門牙縫

 中風的另一個影響是我的牙齒,當我可以站起到洗手間盥洗,大概是中風那年8月多左右,自我第一次生病後照鏡,赫我然發現我上排的門牙和門牙間多了隙縫,再加上我原本就晃動的幾顆牙齒,我當下實在是太驚嚇了,我沒想到近三個月使用鼻胃管沒有用嘴咬東西,會使我的牙齦退化至此,我上排門牙間原本沒有隙縫,會搖動的幾顆牙本來就是該年5月下旬要做處理,我知道我生病前刷牙牙齦會出血,已然在五月下旬和牙醫診所預約好要做處理,無奈就先中風生病了。我有一個印象在住院時他們有會診牙科,牙科的意見是以先不處理為原則。現在我出院了,狀況依舊,甚至多了門牙之間的縫縫,不過好消息是我的牙齒在刷牙時不再流血,這大概是生病中風後的唯一好處。於是我又和同一牙醫診所預約,在第一次預約7個多月後,開始讓醫生處理牙齒,到現在還在進行中,拔除了幾顆牙齒,施作了可缷除性的假牙,這些措施都讓我覺得提早步入老年。

由「生病之地」返回「人間世」

我有一種感覺,就是疾病過程是由「生病之地」逐漸降落在「人間世」的過程。所謂我「生病之地」是指環繞在疾病的一種界域、場域與氛圍,讓人感到沒法承接現實的環境氛圍。諸如在住院病房中,每天接觸的醫護人員,留在你身體的一些醫療處置(如鼻胃管、尿管、藥⋯⋯等)及你身體的症狀感,都讓你覺得你是一個「生病狀態的人」,整個人處在「生病之地」,遠離原先常態的人處在「人間世」,那是一種一個人的寂寥感。我在加護和普通病房的住院時期,就是覺自己處在於「生病之地」,我接觸互動的人事物都是常態的,而我是生病的,我看著他人走路時,會覺得他人很厲害,驚訝於他們都會走路,而「人會走路」是再也自然不過的常態事實,而「人會走路」的能力,我因為失去了而訝異;另一個發現是我開始接觸常態的世界時,會覺得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日出日落、摩托車的聲音、 人聲鼎沸的嘈雜聲⋯⋯等,都讓我覺得興味盎然,特別有感。就好似在日劇「美麗人生」中,女主角町田幸子,在生命將盡之時,堅持如常地過日子,因為她知道,這是最美麗的風景(隱在日常生活之中)。

後來我出院回家初期,仍處於「生病之地」,在接觸原先常態的人事物,才覺得自己逐漸回到常態的「人間世」的世界,並明暸這個世界有它運作的規則,而我易於找到中文對應的英文字而講出英語的能力也消失不見了,並又逐漸回到「習以為常」的狀態。這個體驗中,有某種「人事漸逝,大地依舊」之感,頗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或是清代文人全祖望的梅花嶺記中之述及「⋯⋯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如此歷史情懷及既視感,也開始「人是過客,但念無常」 的狀態,我也因此常想起我已逝的父親,我不太意願用「適應」概念來簡化這個心態轉變的過程。

 既然人會逝去,大地依舊,那麼什麼是我來走這趟世間的意義?現在所感知的一切都是「空」嗎?我相信這是常被人討論的哲學議題。我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只知道盡我的力在這個時代這個環境協助他人,然後珍惜每個遭遇,如此活得比較平靜而富足;而跟我有關的人事物,我所處的時代與世界的樣子,將會聯輟著我一併與我消逝。在這疾病的影響下,我只能在當下把握持續復健。

順服身體的節奏

在居服員協助的時代我已經可以拄著拐杖走路,且可以短暫放拐,本來以為會很快可以不用拐杖,但是身體的復原有它的節奏,並不如我所想的那麼順利。我覺得問題在於中風後左膝蓋的彎曲控制程度不如正常的右膝蓋好,左膝蓋的彎曲控制很不好,無法像右膝蓋一樣精準微調,它一彎曲不是過彎就是打直; 第二個因素是左邊的平衡感因為中風被破壞了,我幾乎無法左腳單腳站立,走起路來人像喝醉酒,有時左搖右晃,所幸隨著時間,左腳平衡感得到改善,我曾經在練習左腳平衡感時摔了一跤,導致數天屁股疼痛;第三個重要因素,是我腳踝的動作太少,有所謂中風者的「垂足,翻腳刀」的現象,導致我抬腳往往不夠高,而容易磨擦到地板;後來我還整整練習了將近一年。現在我可以不用拐杖,雖然走起路來一跛一跛,上下樓梯仍需借助扶手。但是出了集合住宅社區的街上,還是要倚賴拐杖行走,以免陌生情況下的潛在風險。另外較大的兩個問題是眼睛不適導致暈眩以及左手的不靈活。眼睛不適及暈眩讓我一度以為會一直持續到餘生,所以我剛出院時很沮喪。想不到它也是很細微的回復,剛出院約半年都感覺差不多,只要轉頭,就感覺兩眼的對焦速度不同,需要好一些時間「合焦」,才有清晰的影像。後來感覺有好一些,兩眼的對焦落差減少,直到隔年八,九月落差更少,幾近一致。身體面部的感覺在前半年,像是眼窩被人打了重重的一下(雖然我沒有被人打過眼睛淤血的經驗,但我想像淤血的身體感在左眼部),後來覺得左眼部位一直有涼涼的感覺,在分別眨左、右眼才感覺到明顯不同,左眼周遭的肌肉比較「緊」,而右眼部分肌肉比「鬆」。

(閱讀困難者,可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119;中風主題系列亦製成Podcast,歡迎收聽,推薦給有需要的人)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可不定時收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9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風後的身體與心理復健歷程,從「菜籃手」、「門牙縫」等症狀,到逐步走出「生病之地」,重返「人間世」的體驗。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復健過程中的種種挑戰與感受,並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風後的身體與心理復健歷程,從「菜籃手」、「門牙縫」等症狀,到逐步走出「生病之地」,重返「人間世」的體驗。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復健過程中的種種挑戰與感受,並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Thumbnail
那時醫生對我說,我受傷的那幾節脊椎已經達到九十幾歲的衰老,其中兩節椎間盤不僅向外突出,還整片硬化,直接壓迫神經,已經沒有救了,建議直接開刀。
Thumbnail
那時醫生對我說,我受傷的那幾節脊椎已經達到九十幾歲的衰老,其中兩節椎間盤不僅向外突出,還整片硬化,直接壓迫神經,已經沒有救了,建議直接開刀。
Thumbnail
鬼:「妳說的那些原本屬於外在,是外表的呈現。那妳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最終還是取決於心同所感吧!如果人每天不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感覺之中接力飄蕩,那外在成相長怎樣,是否就變成副產品、次要的了呢?」
Thumbnail
鬼:「妳說的那些原本屬於外在,是外表的呈現。那妳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最終還是取決於心同所感吧!如果人每天不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感覺之中接力飄蕩,那外在成相長怎樣,是否就變成副產品、次要的了呢?」
Thumbnail
實習的這段時間我看了許多長照的案例,在整理文書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特別的事情。有些問題一再出現,這代表有許多老人都面臨這些問題。而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發現與看法。
Thumbnail
實習的這段時間我看了許多長照的案例,在整理文書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特別的事情。有些問題一再出現,這代表有許多老人都面臨這些問題。而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發現與看法。
Thumbnail
在搭捷運時,看到有人可以不用握扶手,就直接一步一步往上或往下走樓梯,真心覺得很厲害。還有一種情形,是在速食店遇見的。左右手臂都掛著塑膠袋,袋內裝著物品,雙手端著托盤,托盤上有大杯冷飲、小杯熱湯、漢堡以及炸好的一根根金黃色薯條,由一樓往上走樓梯到二樓,這畫面簡直看得我目瞪口呆。
Thumbnail
在搭捷運時,看到有人可以不用握扶手,就直接一步一步往上或往下走樓梯,真心覺得很厲害。還有一種情形,是在速食店遇見的。左右手臂都掛著塑膠袋,袋內裝著物品,雙手端著托盤,托盤上有大杯冷飲、小杯熱湯、漢堡以及炸好的一根根金黃色薯條,由一樓往上走樓梯到二樓,這畫面簡直看得我目瞪口呆。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當你看到這些文字,表示我已經復健有成,進步到可以寫字、可以敲鍵盤的階段。對,沒錯,在我受傷之後,我曾經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現在我仍然保持復健的治療,只是次數減少,多數時間改為在家自行練功舒緩。以下寫的是我對這些年走過復健歷程的紀錄,每篇文章皆各自獨立,不會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發表。請允許我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當你看到這些文字,表示我已經復健有成,進步到可以寫字、可以敲鍵盤的階段。對,沒錯,在我受傷之後,我曾經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現在我仍然保持復健的治療,只是次數減少,多數時間改為在家自行練功舒緩。以下寫的是我對這些年走過復健歷程的紀錄,每篇文章皆各自獨立,不會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發表。請允許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