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大小節慶飲食中,我個人較喜歡的美食是包潤餅這一項.
包潤餅所備之滿桌各式菜餚,往往比過年年夜飯還來得豐盛又美味.
我的潤餅印象
約自國小3-4年級起至大二期間,每當清明時節,是家中女性的超忙時刻.我與媽媽姐姐,各自分工,一同完成滿桌的各式包潤餅的菜色.
也許,這種和媽媽姐姐一同合作的參與感與成就感,是讓潤餅吃起來更美味的原因!❤️
潤餅皮排隊
首先,我與媽媽一同前往菜市場買菜,媽媽把我載到潤餅皮製作的攤位後,就忙著進入菜市場採購所需的各式食材.
我是負責在街上潤餅皮製作的攤位前排隊的,而每次排隊至少需要等候30分鐘以上,才能把熱騰騰的潤餅皮給買到手.同時,也採購攤商早已分裝好的一小包10元(小時候的價格)左右的花生粉與白糖粉.
在等候排隊過程中,最引人注意與降低排隊辛勞感的,不外乎是觀察攤商負責潤餅皮製作者,從一桶桶盛裝早已準備好的麵糰桶子內抓取一團看似麻糬狀態之麵團糊,至少有2-3人負責4-5個爐火,人手一團光滑圓滾軟Q的麵團,在其手中須不斷的甩動晃動手中麵團,以免麵團往下墜落.
看著一爐又一爐扁平圓形烤盤上一批一批不間斷地鋪上薄薄麵粉皮,也有些像是在耍特技般,除了手沾麵粉糰之畫圈塗抹動作要迅速外,又要顧及檢視烤盤上一些麵皮產生的大漏洞,及時的控制甩動手中麵團如同彈力球般,迅速補上一些麵糊,以免製作完成的潤餅皮有破洞,真正做到要眼明手快,因一不小心也有可能會燙傷製作者的手.
等候過程中,看那剛糊上去的麵皮等水分稍乾,另一位負責鏟起潤餅皮的協同者,也要在麵皮外圍有翹起來時,快速使用扁平薄鏟(油漆用鐵片薄鏟)把潤餅皮鏟起並堆疊成小山,等候趁斤論兩的銷售.
有時,排隊中有認識攤商的人會開口問攤商幾點起來準備的,攤商也會說每年都準備很辛苦之類的話,製做餅皮的人則說手有職業傷害等等.我一個小孩子,就打開耳朵聽旁人說話.雖然,等30分鐘以上站著不動或移動速度不快的情況下,也是有點累,只好轉移注意力在觀察製作與銷售之對話上.
而當風把那一陣陣剛熟的麵皮香氣吹來,香氣很迷人,讓人忍不住想要趕快把潤餅皮買到手,好回家享用一番.
檢視並拆解摺疊一張又一張的潤餅皮
這也是年紀小又不會煮菜的我所負責的項目,當剛買回熱騰騰的潤餅皮,需要趁熱先一張一張小心且有耐心地慢慢將潤餅皮拉開,再對折摺成四分之一大小,好方便之後包潤餅時可以很快打開使用,有些費工夫,但也是很重要的動作流程.
拆解過程中,聞著那單純的麵粉香氣,手上那柔軟又薄的麵皮還溫熱著,最開心的是見到有明顯破洞且是破在中間位置的潤餅皮,可以理直氣壯地在拉開後立即塞到自己口中品嘗那潤餅皮的滋味.雖說只有麵皮,卻是非常純粹的美味啊😋!
有時,沒耐心太用力拉破的或是水分太多而不易拉開的麵皮,只好趕快把麵皮吃下去,再繼續拉開拆解下一張.
當然,不可能每張略有破洞的潤餅皮都吃下肚,還是會留少許分開另外放,在包潤餅時以兩張交疊方式來錯開有破洞的位置,增加厚度也善用有破洞的潤餅皮.
調配花生粉與糖粉
通常若是花生粉與糖粉使用1:1來調配花生糖粉,實在過甜,無法品嘗出花生粉的香氣,因此,我調配的約是1:1/2,不讓糖味搶走花生香氣,也更適合來讓整捲潤餅風味的點睛之用.
備菜原則
媽媽與姐姐負責烹煮菜色,我則在拆解潤餅皮後接手一些後續的協助動作.
包潤餅的菜色原則除了選用當季食材外,選擇水分較低的食材也是基本方向,切製成細絲形狀也是為了方便包製潤餅,好讓食材不去戳破潤餅皮.
我觀察媽媽準備的方式,是每道菜色都是單一口味,不會像平常炒菜一盤菜要配料配色.因此,青菜類整盤都是單一的,如:白蘿蔔絲,大頭菜絲,紅蘿蔔絲,炒芹菜段,炒筍絲,炒香菇絲,炒小黃瓜絲,炒豆干(切薄片),炒豆芽菜,炒高麗菜等等.
另,使用甜麵醬調味快炒黃油麵,烤鴨切或手撕成絲,薄薄煎蛋皮絲,只有香腸是切成片.水煮三層肉切片,大蝦仁切半.
另外,清洗好的一大鍋新鮮茼蒿與香菜.
一桌滿滿至少10幾盤以上的菜色,非常豐富!😋
包裹潤餅
使用一個平底的瓷盤當底盤,打開事先已摺成四分之一的餅皮,中央位置以湯匙撒上一長條花生糖粉,預留一點空間當作餅皮反折作底約3-5公分距離.
先用適量黃油麵鋪底,接著挑選想吃的菜色逐一一層一層的鋪疊上去.因菜色選擇多,每捲潤餅會各自選配不同的菜色來組合,因為若是要每道菜都包進去,潤餅皮可是包不起來的.但也因此讓這一餐吃的3-4捲潤餅,皆可品嘗到不同菜色風味,而這也是潤餅最有趣且富變化的特色之一.
當菜色選疊好後,放上2-3葉左右的新鮮茼蒿,為怕葉柄撞破餅皮,避免將葉柄直接朝向與擺放在最底部位置,可將茼蒿葉折半交疊,把葉柄往中間位置擺放.接著放上少許莖葉完整的香菜,若遇香菜較長的則用手折半再放在最頂端.
最後,再撒上少許花生糖粉點綴其上,拉起一側的餅皮往食材堆上覆蓋,接著將事先預留底部空間的餅皮往食材堆上收折成直角,再使用雙手將餅皮與食材全部捲起成一捲長條狀態.因為食材量多,需以雙手扶著整條春捲慢慢享用.畢竟是自己做的,所以總是量多又滿,每樣都想包,每樣都想吃到.
外面銷售的春捲,為了方便外帶與成盒成袋盛裝,所以,潤餅的頭尾都是收折起來呈圓柱狀態,如台中有家潤餅專賣店是每一小卷先以塑膠袋分裝,再以紙盒盛裝10個左右銷售.
而在家自己包的潤餅,當然是各自發揮,量多不怕,保有一個開口,一個反折即可.
新鮮大葉茼蒿~你家也有包嗎?🤔
在我家,自小就會把洗乾淨的新鮮茼蒿菜當作潤餅的鮮菜使用,一來,此時是茼蒿產季的尾聲,再者,茼蒿菜往往都是火鍋中快速清燙即可享用,所以,洗淨後直接食用是沒問題的,畢竟我都已從小吃到大了.
至於這是從何開始,是我外婆家吃法?我媽吃法?我小時候也沒多問,只以為是潤餅的基本配備之一.
將茼蒿包入潤餅的口感,像似生菜的口感與概念,吃起來可以讓整捲潤餅多了一分清爽度與些微清脆的口感,可中和其他食材的油膩與甜膩.
推薦沒吃過的格友自己包潤餅時,可以試試喔!😋
不過,若是天氣氣溫高,茼蒿可能也長不出來而無法用來包潤餅.
自己試做
今年,我久違地想自己動手製作菜色與包潤餅,拜資訊科技流通之便,前幾日,我看到了簡易製作潤餅麵皮的比例與方式.有了這方式,隨時可以自己動手做潤餅了!😄
來看看我怎麼做吧!其實,自己在家做潤餅並不太難的,實際做一次大概就解鎖了!
自製潤餅皮
材料:高筋麵粉100g+水150g+鹽1-2g 刷子(刷麵糊用) 平底鍋
可以製成約厚皮4片或薄皮5-6片以上,端看塗上麵粉糊的量而定.
麵糊拌勻後需靜置30分鐘後,才可以刷子沾取麵糊於平底鍋上小火慢煎.
實際操作心得:
製成的麵皮香氣還是遜色於外面製作的,可能是販售之美味是有秘訣秘方在的.
平底鍋不須放油,先將麵糊以刷子沾上麵糊塗在平底鍋上,由內而外逐一刷塗成大圓圈形狀,厚度自行控制,塗好麵糊後,再放在爐火上以小火煎烤.
外觀約9分像.可以包潤餅沒問題的.👍
潤餅食材
為了操作簡要,我把食材以平時炒菜菜色方式做搭配而不是使用單一菜色,
如:香菇炒高麗菜,紅蘿蔔絲炒豆芽菜,煎豆腐(加少許醬油與糖)或炒薄片豆干(加少許醬油與糖)或煎豆包(撒胡椒鹽):切小段就像是煎蛋皮絲的模樣.
就當是準備一餐的菜色3-4項(選擇水分少的菜色即可),煮好後以潤餅皮來包裹而已.
透過照片來看看成果
前後我試了3次,先以市售冷凍全麥麵皮來包潤餅.冷凍麵皮不需退冰,可直接以少許油兩面重複的慢慢煎即可.食材使用煎豆腐,口感不錯;使用豆干薄片也不錯.
自製潤餅皮
先由鍋子中心點往外刷上幾圈麵糊.第一次刷麵糊時,尚未拿捏好麵糊厚度而刷厚了.加上是在火上刷怕失敗而刷太快刷厚了😅,其實,可以離火刷好刷勻後再放到爐火上.
當麵皮外圍有翹起時,可以拉起翻面續烤,等烤乾水分後再起鍋.成品看起來已經算很成功了!若是再薄一點點會更好的.
打開豆包鋪平慢煎,撒上胡椒鹽後煎一煎,起鍋切成小段,像似煎蛋皮絲.
以自製潤餅皮包潤餅之成品
不太成功的第一次自製麵皮,只好又把現成的餅皮拿來用.
這樣看下來,是否也想自己製作潤餅呢?!😄
實際試做後,我覺得比預期的簡單許多,也很有趣!食材也能挑自己愛吃的來準備與變化,而且平時想吃就可自己做,不須等到清明時節才吃.
❤️感謝每位格友的閱讀與點❤️喔!
本文片為自行以手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