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唸了小二四六,高一到大三。
兩國教育的比較,有頗多值得50歲的我,大叔特書;
但今天先談課本。

課本的本,是腳本、讀本、根本;
課本的課,是上課、功課、定課。
腳本,就是用肉身去演戲的概念;
讀本,就是用大腦去思索的概念;
根本,就是肉身大腦並重的概念。
白話文結論:
課本必須要能唱、能跳、能演、能用到肢體;
課本同時要能看、能讀、能想、能二度創作。

上課,就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概念;
功課,就是學生逼自己練的概念;
定課,就是上課跟功課的時間、地點、份量要固定、穩定、篤定。
白話文結論:
上課只是啟蒙跟骨架;
功課才是內容跟血肉。

而這一切,
都建立在「止、定、靜、安、慮、得」的六步SoP。
--
定就是定課;在定課之前的止,則是止於至善的止:
就是我先給出一個迄今最佳最美最用心的成果結果人參果出來。
然後,在那個基礎上,我們來固定穩定篤定地上課跟做功課。
老師跟學生的分數成績計較得失心,就會靜下來了;
至於後面的安跟慮跟得,
其實在學期末暮然回首,
都馬是順水推舟已過萬重山。

我在說的課本,當然更偏向,但絕不拘泥於,人文領域。
我不是只說不做的人。
我在說的迄今最佳最美最用心的止於至善的能唱能演能二創的課本,昨天已在學期最後一堂課,敬贈給了我兒童班的孩子。

期待下學期的定靜安慮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