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本能、嫉羨與情緒成長:從Freud到Klein,再到Winnicott的深度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當我們談論心理成長時,很少有人願意直視其中的黑暗力量──嫉羨、恨意、施虐、毀壞。

但從Freud到Klein,再到Winnicott,這些大師們一致指出:這些看似負面的力量,正是個體成長不可或缺的證據。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帶你走一趟深刻的探索之旅:理解死之本能的心理意涵,認識嫉羨與嫉妒的差異,以及為什麼恨意和破壞衝動,反而是成長的信號。

最後,我也會分享一個小故事,幫助我們更具體感受這些理論的力量。


1. Freud與Klein:死之本能在心理世界中的滲透

Sigmund Freud晚年提出了「死之本能」(Thanatos),主張生命中除了追求快樂與生存(生之本能,Eros)外,還存在著一股渴望回歸無生命狀態的力量。這股本能驅動著破壞、自我毀滅與攻擊行為。

Melanie Klein進一步深化了這個概念。她發現死之本能早已潛伏在嬰兒的心靈中,表現為極端的內在焦慮、迫害性幻想,以及對好客體的摧毀衝動。

  • 當死之本能壓倒生之本能時,嬰兒會深陷於恐懼與破壞性的內在世界。
  • 當生之本能能夠引導修復,整合好與壞的經驗,嬰兒才可能逐漸發展出健康的心智結構。

簡單說:Freud看到了死之本能的存在,而Klein則說明了它如何從一開始就深深塑造了我們的心理運作。


2. Winnicott:恨意、施虐與情緒成長

Donald Winnicott帶來了一個溫暖卻現實的洞見:

當嬰兒能夠恨、施虐、嫉羨時,這代表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界線──這是自我感成長的重要標誌。

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中(good-enough mother),嬰兒的攻擊性與恨意可以被容納,不被拒絕。

  • 這讓他學會:「我可以有破壞的情緒,但愛與關係仍然存在。」
  • 久而久之,他能在自己內心同時保存「好的母親」與「被自己毀壞過的母親」的意象,進而促進真正的整合。

若環境失敗(如冷酷、懲罰或忽視),嬰兒為了求生,會發展出假我:一種迎合他人期待、放棄自我真實感的防衛方式。


3. Klein:嫉羨與嫉妒的精細區分

Klein進一步指出,嫉羨(envy)和嫉妒(jealousy)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


嫉羨:

本質:想要摧毀他人擁有而自己無法擁有的好東西,玉石俱焚。

時間點:出現於早期,原初情緒。

作用:打擊豐富性,毀滅他人好物。


嫉妒

本質:想奪取他人擁有的好東西。

時間點:稍晚期,涉及伊底帕斯情節。

作用:希望分享或取代。


嫉羨是更原始、更猛烈的情緒,也顯示出一個心靈已經具有相當高的精細組織:能同時體驗到匱乏、對好事物的覺知,以及毀滅衝動。


小故事:小傑的成長之路

四歲的小傑,在媽媽抱起弟弟時,突然大哭大鬧,還狠狠推了弟弟一把。

媽媽並沒有立刻責備他,而是蹲下來說:「你很難過對嗎?你想要媽媽只抱你一個人。」

小傑哭著點頭。

媽媽沒有懲罰他,而是同時抱住兩個孩子,輕輕地告訴小傑:「媽媽可以愛你,也愛弟弟,你在我心裡很重要。」

這個經驗讓小傑學會了:

  • 我可以憤怒,可以嫉妒,但我不會因此失去愛。
  • 他慢慢開始學會等待,學會表達需求而不是破壞。

這,就是心理成長的奇蹟。

在小小的嫉羨、施虐、恨意中,只要環境允許,愛與修復的力量會慢慢紮根。


結語

死之本能、嫉羨、恨意──這些從來不是單純的「壞」。

它們是生命初期最原始、最誠實的呼喊。

能夠接納它們的人,也才能擁有真正豐富而堅韌的心靈。

而這正是Freud、Klein、Winnicott,跨越時空,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127會員
329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5/27
你是否常常感到疲憊不堪,彷彿被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追趕著喘不過氣?或許,是時候給生活做個減法,學習成為一個「淡人」。 所謂「淡」,並非消極退縮,而是一種對生活的回歸本真。
Thumbnail
2025/05/27
你是否常常感到疲憊不堪,彷彿被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追趕著喘不過氣?或許,是時候給生活做個減法,學習成為一個「淡人」。 所謂「淡」,並非消極退縮,而是一種對生活的回歸本真。
Thumbnail
2025/05/26
嗨,各位創業夥伴!歡迎來到《從「撐下去」到「我可以」:創業者的7天金錢療癒練習》的第二天! 昨天,我們學習了如何辨識金錢焦慮的訊號,並理解它其實是內在未被說出口的需求。當我們開始傾聽這些需求時,就踏出了轉化的第一步。今天,我們要面對另一個在創業路上,經常讓你感到「撐不下去」的隱形殺手——完美主義。
Thumbnail
2025/05/26
嗨,各位創業夥伴!歡迎來到《從「撐下去」到「我可以」:創業者的7天金錢療癒練習》的第二天! 昨天,我們學習了如何辨識金錢焦慮的訊號,並理解它其實是內在未被說出口的需求。當我們開始傾聽這些需求時,就踏出了轉化的第一步。今天,我們要面對另一個在創業路上,經常讓你感到「撐不下去」的隱形殺手——完美主義。
Thumbnail
2025/05/25
創業的路上,你是否也曾半夜驚醒?金錢焦慮,其實是它在對你說話! 嗨,各位創業夥伴們!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即便日以繼夜地努力,卻總是在看到銀行帳戶數字時,一股莫名的焦慮感湧上心頭?或是,在跟客戶談判、與投資人開會時,心裡總有個聲音在說:「萬一不成功怎麼辦?」
Thumbnail
2025/05/25
創業的路上,你是否也曾半夜驚醒?金錢焦慮,其實是它在對你說話! 嗨,各位創業夥伴們!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即便日以繼夜地努力,卻總是在看到銀行帳戶數字時,一股莫名的焦慮感湧上心頭?或是,在跟客戶談判、與投資人開會時,心裡總有個聲音在說:「萬一不成功怎麼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Thumbnail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人格心理學第三第四課) 1. 又是一個週五。 8點,心理系教學樓,人格心理學第三次課。向老師把Freud的人格理論講完了,開始講精神分析流派其他心理學家的觀點。   “在Freud之前,就有人研究無意識和夢,也有人使用談話法和催眠法來治療病人,也有人強調性問題,在精神疾病方面的重要影響。
Thumbnail
(人格心理學第三第四課) 1. 又是一個週五。 8點,心理系教學樓,人格心理學第三次課。向老師把Freud的人格理論講完了,開始講精神分析流派其他心理學家的觀點。   “在Freud之前,就有人研究無意識和夢,也有人使用談話法和催眠法來治療病人,也有人強調性問題,在精神疾病方面的重要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學科,它涉及到我們思考、感受、行為的種種。透過心理學的研究,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內心世界的運作,探索思想和情感的本質,並試圖解釋人類行為的原因和影響。 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學和醫學的發展。古希臘哲學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學科,它涉及到我們思考、感受、行為的種種。透過心理學的研究,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內心世界的運作,探索思想和情感的本質,並試圖解釋人類行為的原因和影響。 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學和醫學的發展。古希臘哲學
Thumbnail
近20年的世界從不透明的時代轉變成透明的時代 人性的動力驅使也有所變化 原本驅使多數人犯錯的是貪婪跟恐懼 我認為現在可以這兩個心理情緒齊名的就是"妒忌" 原本"妒忌"只會出現在神話、宗教和文學作品,主要用來帶動仇恨跟傷害的劇情,包含摩西戒律明令禁止妒忌 現代人可以在
Thumbnail
近20年的世界從不透明的時代轉變成透明的時代 人性的動力驅使也有所變化 原本驅使多數人犯錯的是貪婪跟恐懼 我認為現在可以這兩個心理情緒齊名的就是"妒忌" 原本"妒忌"只會出現在神話、宗教和文學作品,主要用來帶動仇恨跟傷害的劇情,包含摩西戒律明令禁止妒忌 現代人可以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