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筆記】心理性進食慾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明明不餓,甚至很飽,卻還一直想吃東西──其實非常常見,這通常不是身體真正「飢餓」,而是來自心理性進食慾望,以下是背後可能的主因與因應方式:

背後常見原因

  1. 情緒性進食
    無聊、壓力、焦慮、孤單,會驅動大腦尋找食物來獲得短暫安慰,特別是高糖或高油的東西。
  2. 獎勵與習慣性行為
    大腦對「吃東西=快樂」產生條件反射。例如追劇配零食、工作後獎勵自己甜點,即使不餓也會啟動進食。
  3. 感官刺激引發食慾
    視覺(看到食物)、嗅覺(聞到香味)、口腔慣性(嘴巴想咬)等,會讓你「嘴饞」,而非真餓。
  4. 血糖波動殘影
    即使剛吃飽,若上一餐為高糖/高碳,血糖快速回落時可能會引發類似「想再吃點什麼」的假性饑餓。

改善方式

  1. 覺察「我為什麼想吃」
    吃東西前,問自己:「我現在真的餓嗎?還是只是無聊/焦慮/看到而已?」 把「想吃」這個衝動,延遲個5分鐘再決定,要吃也吃得更清楚。
  2. 找替代行為安撫嘴饞
    嘴巴無聊?咀嚼口香糖。手癢?玩轉筆或泡茶。心煩?散步或聽一首歌。
  3. 避免讓食物隨手可得
    把零食放遠、看不到或不買回家。你不是沒意志力,是環境誘因太強
  4. 調整三餐營養比例
    多吃蛋白質與蔬菜,減少高精緻澱粉。血糖穩定,自然比較不會「飽了還想吃」。
  5. 練習「真正吃」的儀式感
    每天安排一餐,好好坐下來吃,專心咀嚼,感受飽足訊號,長期有助於大腦修正進食慣性。

當下止住嘴饞的行動(立即策略)

  1. 喝一杯水或泡熱茶
    很多時候「想吃」其實是輕微口渴、口腔無聊或想尋求安慰。熱飲能提供安撫感。
  2. 延遲5分鐘法則
    告訴自己:「5分鐘後再決定要不要吃。」然後轉移注意力。 這個短暫的等待,能打斷衝動模式,大腦會有機會重新評估是否真的需要。
  3. 換一個「動手但不吃」的動作
    如:洗個杯子、伸展背部、寫一句日記、揉一顆舒壓球。 讓「手」忙起來,是取代吃東西的最好方式之一。

根本調整的日常習慣(預防策略)

  1. 早餐要吃對,不要吃錯
    建議攝取蛋白質+高纖蔬果,避免只吃澱粉(如白吐司+果醬),否則容易造成血糖震盪,午間嘴饞。
  2. 不把零食放在眼前、手邊
    一定要「看不見、拿不到」,再好吃的零食,藏進上層櫃子都會懶得拿。環境比意志力強大。
  3. 固定吃飽三餐,正餐不節食
    節食會讓你血糖不穩、心情低落,反而更容易暴飲暴食。
  4. 建立每天一次「專注進食」的習慣
    一餐完全不滑手機,好好吃、好好咀嚼,強化大腦的「我吃過、我有飽足」記憶。

針對情緒性進食的自我照顧法

  1. 情緒食慾日記(可簡單寫在手機)
    每次想吃時,記下「我現在的情緒+想吃什麼」。你會開始發現某些情緒與進食有固定連結(例如焦慮=想吃甜的)。
  2. 建立非食物的自我安慰方式
    如:
    • 焦躁 → 做幾次深呼吸或散步2分鐘
    • 孤單 → 打給一位朋友或寫幾句感謝日記
    • 無聊 → 看短片、泡個茶、做家事五分鐘

常見高風險時段的暴食防線建構

1. 深夜吃東西的衝動

  • 為什麼發生?
    白天太節制、壓力累積、血糖下降、睡前習慣口腔有感覺。
  • 策略:
    • 晚餐後定義「刷牙=結束進食」。把牙齒洗乾淨,大腦會自動認為進食結束。
    • 準備「零熱量口腔替代品」:無糖口香糖、花草茶、溫水泡肉桂、咀嚼檸檬片。
    • 建立「深夜儀式」替代吃:點精油、伸展、熱敷肚子。

2. 下班回家瞬間爆吃

  • 為什麼發生?
    精神疲憊、血糖低落、轉換情境過渡失控。
  • 策略:
    • 一下班先喝杯常備的無糖豆漿或溫水+奇亞籽,穩住血糖與飢餓。
    • 回家後先洗臉或換衣服再進廚房,建立「切換模式」的儀式。
    • 若需要邊煮邊吃,準備事先洗好的小番茄、毛豆、蘿蔔片,避免拿零食。

3. 壓力大時狂吃甜食

  • 為什麼發生?
    大腦釋放壓力激素皮質醇,自然偏好高糖高脂「舒壓」。
  • 策略:
    • 一旦想吃甜的,先吃一小塊黑巧克力(70%以上)或香蕉+花生醬,取代高糖精緻甜點。
    • 練習「用力握拳放鬆」的方式釋放壓力,搭配深呼吸4次。
    • 建立一份「非吃也能轉移情緒的清單」貼在冰箱上(如散步、泡腳、畫畫、聽歌)。

長期轉變:建立與食物的「安心關係」

  1. 學習不批評自己每一次暴食行為
    每次暴吃的背後,都有值得理解的原因,請用「觀察者」視角紀錄,而非「自責者」角度。
  2. 有意識吃快樂食物,不是偷偷吃、懲罰吃
    若真的想吃一點餅乾或甜點,就好好地坐下、搭配茶或水果,用心感受。這會讓暴食「變得不必要」。
  3. 打造三種安心來源,而不是只有食物
    • 安心的語言(自我鼓勵語)
    • 安心的環境(乾淨舒適的房間、點燈、音樂)
    • 安心的人際(聊得來的朋友、溫暖的訊息)

這樣的轉變不需要強硬控制,而是逐步從「衝動→觀察→轉換→新習慣」的路徑中走出來。你能做到的,不是少吃或禁食,而是重新掌控吃的節奏與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宗的筆記
4會員
380內容數
我的學習筆記,用來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所有的筆記會動態更新來完善。 用 AI 補助整理重點,所以文章格式不會迎合大眾,主要是自己要複習用的。
宗的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雞蛋是自然界最完整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同時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與有益成分,被譽為「全營養食物」! 核心營養成分 優質蛋白質 含有9種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是評估蛋白質品質的黃金標準(PDCAAS評分為1.0)。 蛋白質主要分布於蛋白與蛋黃中,每顆蛋約含6–7克蛋白質,能支
Thumbnail
2025/05/01
雞蛋是自然界最完整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同時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與有益成分,被譽為「全營養食物」! 核心營養成分 優質蛋白質 含有9種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是評估蛋白質品質的黃金標準(PDCAAS評分為1.0)。 蛋白質主要分布於蛋白與蛋黃中,每顆蛋約含6–7克蛋白質,能支
Thumbnail
2025/04/28
什麼是老人斑? 老人斑(學名:脂褐素沉積,或叫日曬斑、年齡斑),主要是皮膚長期累積紫外線傷害和自由基老化,造成黑色素或細胞廢物沉積。 常見在臉、手背、手臂、肩膀等長期曝曬的位置。 預防老人斑的重點行動表 可以加強的額外方法 適當補充膠原蛋白、Q10、葡萄籽萃取物(但最好經醫師或
Thumbnail
2025/04/28
什麼是老人斑? 老人斑(學名:脂褐素沉積,或叫日曬斑、年齡斑),主要是皮膚長期累積紫外線傷害和自由基老化,造成黑色素或細胞廢物沉積。 常見在臉、手背、手臂、肩膀等長期曝曬的位置。 預防老人斑的重點行動表 可以加強的額外方法 適當補充膠原蛋白、Q10、葡萄籽萃取物(但最好經醫師或
Thumbnail
2025/04/26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由人體松果體分泌的激素,主要在夜間分泌,和「調節睡眠與生理時鐘」密切相關。它有時也被稱為「睡眠激素」或「黑暗信號素」。 褪黑激素的主要功能 促進睡眠: 褪黑激素水平在傍晚隨著天黑自然升高,向身體發出準備睡眠的信號。這有助於降低警覺性並引起睡意,使人更容
Thumbnail
2025/04/26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由人體松果體分泌的激素,主要在夜間分泌,和「調節睡眠與生理時鐘」密切相關。它有時也被稱為「睡眠激素」或「黑暗信號素」。 褪黑激素的主要功能 促進睡眠: 褪黑激素水平在傍晚隨著天黑自然升高,向身體發出準備睡眠的信號。這有助於降低警覺性並引起睡意,使人更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偶爾斷食16~24小時的好處 1.降低胰島素>胰島素阻抗改善因而更容易分解三酸甘油酯 2.增強免疫力>斷食到一定的時間會開啟自噬反應,也就是自我回收機制 3.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幫助長肌肉和燃燒脂肪的荷爾蒙 4.最重要的就是"期待下一餐慾望的滿足感" 不懂得滿足的人,就會明明吃飽了還拼命吃
Thumbnail
偶爾斷食16~24小時的好處 1.降低胰島素>胰島素阻抗改善因而更容易分解三酸甘油酯 2.增強免疫力>斷食到一定的時間會開啟自噬反應,也就是自我回收機制 3.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幫助長肌肉和燃燒脂肪的荷爾蒙 4.最重要的就是"期待下一餐慾望的滿足感" 不懂得滿足的人,就會明明吃飽了還拼命吃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開心時才會長胖,心廣體胖嘛,心情好自然胃口好,吃得特別多,尤其出外旅遊,看到各種特色美食能不吃嗎?然而,朋友卻告訴我,他在不開心時才會發胖,理由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想吃東西,尤其是甜品,為苦不堪言的生活注入一點甜,加上心情沮喪根本不想動,自然越來越胖。 當朋友問我不開心時會不會想吃東西?我搖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開心時才會長胖,心廣體胖嘛,心情好自然胃口好,吃得特別多,尤其出外旅遊,看到各種特色美食能不吃嗎?然而,朋友卻告訴我,他在不開心時才會發胖,理由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想吃東西,尤其是甜品,為苦不堪言的生活注入一點甜,加上心情沮喪根本不想動,自然越來越胖。 當朋友問我不開心時會不會想吃東西?我搖
Thumbnail
你想過自己進食的當下是基於什麼原因嗎?是飢腸轆轆,還是時間到了自然想要進食,抑或是一股強烈的情緒使然而把慾望吃下肚? 回想孩子年幼的時候,只要出門在外開始哭鬧,便會有許多熱心的陌生人想要塞糖果餅乾給小孩,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平息情緒,然而我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習慣或作法可能會造成日後什麼
Thumbnail
你想過自己進食的當下是基於什麼原因嗎?是飢腸轆轆,還是時間到了自然想要進食,抑或是一股強烈的情緒使然而把慾望吃下肚? 回想孩子年幼的時候,只要出門在外開始哭鬧,便會有許多熱心的陌生人想要塞糖果餅乾給小孩,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平息情緒,然而我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習慣或作法可能會造成日後什麼
Thumbnail
在尚未知覺憂鬱症發作期,我順道迎來胃口與食物喜惡天旋地轉的改變。 吃甚麼都有種溺水、反胃感,人迅速的消瘦、掉髮、沒精神,連帶睡眠也出了狀況。 我無法在食物裡獲得滿足或樂趣 那陣子唯一會想做得,是開著幾個吃相特別香特別美特別令人覺得有食慾的大胃王影片,然後看著。 彷彿可以藉由他們的口,補充進自
Thumbnail
在尚未知覺憂鬱症發作期,我順道迎來胃口與食物喜惡天旋地轉的改變。 吃甚麼都有種溺水、反胃感,人迅速的消瘦、掉髮、沒精神,連帶睡眠也出了狀況。 我無法在食物裡獲得滿足或樂趣 那陣子唯一會想做得,是開著幾個吃相特別香特別美特別令人覺得有食慾的大胃王影片,然後看著。 彷彿可以藉由他們的口,補充進自
Thumbnail
#21天挑戰 第一部分:找出我們飲食習慣及迴圈 第二部分:改變大腦中飲食行為所帶來的獎勵價值 第三部分:找出更多獎勵行為
Thumbnail
#21天挑戰 第一部分:找出我們飲食習慣及迴圈 第二部分:改變大腦中飲食行為所帶來的獎勵價值 第三部分:找出更多獎勵行為
Thumbnail
你會在覺得沮喪和壓力時,忍不住的一直狂吃東西嗎?你會一直說要節食減肥,卻一直失敗嗎?其實吃東西跟「情緒」有著很深的關聯,我們在吃東西上很不理性?就是因為「情緒」在搞鬼。
Thumbnail
你會在覺得沮喪和壓力時,忍不住的一直狂吃東西嗎?你會一直說要節食減肥,卻一直失敗嗎?其實吃東西跟「情緒」有著很深的關聯,我們在吃東西上很不理性?就是因為「情緒」在搞鬼。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發現自己在吃了晚餐之後,仍然感到飢餓時,也先別感到氣餒,如果這是偶發的,那就安排照清單上的食物補充一下。如果是天天都想要在晚餐後再吃點什麼,那就要檢討看看,自己是不是過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了,導致每天在晚餐後還想吃東西。會這樣想的原因在於,已經有正常吃過晚餐,照理說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發現自己在吃了晚餐之後,仍然感到飢餓時,也先別感到氣餒,如果這是偶發的,那就安排照清單上的食物補充一下。如果是天天都想要在晚餐後再吃點什麼,那就要檢討看看,自己是不是過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了,導致每天在晚餐後還想吃東西。會這樣想的原因在於,已經有正常吃過晚餐,照理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