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科技無所不在」的年代,大家談數位轉型時,往往把焦點放在資訊部門、產品研發或銷售通路上,卻忽略了一個「隱形冠軍」──人力資源部門。其實,人資不只是發薪水、辦福利、打卡考勤的後勤部隊,面對組織快速成長與變動,人資的數位轉型同樣大有可為,甚至能為企業帶來更靈活、更高效、更智慧的競爭優勢。

一、人資也能「上雲端」──為什麼要做數位轉型?
前幾年我們常聽到:「我們的 IT 部門要數位轉型!」、「產品線要導入人工智慧!」卻很少人問:「HR 怎麼轉型?」其實,人才是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換句話說,如果人資跟不上組織腳步,再多的銷售與服務數位工具,都無法發揮最大效益。
這個觀點,也正是微軟亞洲區人資總經理 Sharif Khan 的心得。他自 1998 年加入微軟,從加拿大一路輾轉到歐洲、中東與非洲,在全球各地見證微軟的轉型過程。他發現,科技早已深入人資的日常工作──- 招聘流程:不只是張貼職缺、海選履歷,還能用大數據分析市場上各區人才供需、技能分布、年資結構、流動率,精準決定要去哪裡開發人才。
- 員工培訓:從傳統的「全公司大集合」式教室培訓,進化到線上虛擬課程、多媒體學習平台和微學習(microlearning)短視頻,隨時隨地就能「充電」。
- 績效與協作:透過工作場所分析工具(Workplace Analytics),只要執行長點開儀表板,就能立刻看到各部門互動時長、會議效率、跨團隊合作頻率,幫助高層掌握組織運作的真實樣貌。
因此,Sharif 強調,人資部門絕不能只是「拿到新系統就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數據思維」和「規模化操作」的能力,才能真正把數位轉型落到實處。

二、從「數據招聘」到「預測人力需求」
1. 用數據找對人才
想像你要在大中華區挖雲端解決方案架構師,傳統做法可能是廣撒網、面試一波再一波,但這樣一來:
- 浪費時間,HR 與用人主管得花好幾周才篩完履歷
- 效率低,熱門職位競爭大,優質人才往往已被他人捷足先登
Sharif 那邊則是這樣做:
- 先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或人才市場數據,了解全區架構師的「密度熱區」
- 再細看該區域的 多元性(性別、學歷背景)、平均年資、平均流動率、掌握語言種類
- 最後根據這些數據,鎖定最具「後勤+創新」潛力的城市或產業圈,設計客製化的招聘行程與薪酬方案
這樣的「數據招聘」策略,不僅大幅提升面試成功率,也降低 20% 以上的招聘成本。
2. 人力需求「不是後補洞」,而是前瞻性預測
傳統人資往往等到某個職缺空缺,才緊急補人,結果往往「搶不到人」或者「盲目招人,效果不好」。數位轉型後,我們可以:
- 用歷史數據:分析過去專案人力配置、新品上線與人手需求波動的關聯
- 建立模型預測:根據未來業務擴張計畫、客戶新增量,模擬接下來 6~12 個月的關鍵職能缺口
- 動態調整:透過儀表板,HR 可以隨時觀察實際招聘進度,與預測需求做對比,及時調整策略
這樣一來,不再是「火上來才打水」,而是隨時有水庫、知道火可能在哪裡。

三、翻轉培訓思維──隨時隨地、按需學習
虛擬學習平台的威力
過去的內訓課,多是一群人塞在會議室裡聽講師 Chat。一旦課程結束,效果就走鐘了。現在有了數位學習平台,你可以這樣規劃:
- 分級管理課程:基礎知識→進階技能→領導力課程,一條龍學習路徑完整串連
- 微學習單元:3~5 分鐘短影音,搭配小測驗,讓知識記憶更牢靠
- AI 個人化推薦:根據員工學習紀錄、自評表現,自動推播適合的後續課程
更棒的是,這些數據都會回傳平台,HR 可以分析哪些課程最受歡迎、哪些內容轉化率較高,進而優化培訓資源配置。
導師制+反向導師雙向交流
數位平台再厲害,也抵不過「人」的力量。我們建議:
- 資深導師帶新血:把平台學習與實務演練結合,讓新人成長更快
- 反向導師制度:讓年輕同仁教資深主管操作新工具、新思維,打破「世代鴻溝」
這種雙向學習,不但能提升技術,更能促進組織文化的流動與創新。

四、數位化績效管理:更公平、更透明
過去績效考核常被詬病「主觀」、「分數水分大」,但透過數位化,我們可以:
- KPI/OKR 平台:所有目標都線上化、可追蹤,主管和員工能同步檢視進度
- 資料蒐集自動化:從 CRM、專案管理工具、自動彙整員工完成度、交付品質等指標
- 即時回饋機制:員工不必等到年底才被評分,平時就能收到「微回饋」,快速修正方向
這樣的流程更公平透明,也能有效提升團隊的參與度與生產力。
五、人資數位轉型要拿什麼武器?
- 雲端人資系統(HRIS):整合招聘、培訓、考核、薪酬等模組,一站式管理。
- 工作場所分析(Workplace Analytics):蒐集日常協作數據,洞察團隊互動與效率。
- 學習管理系統(LMS)+微學習工具:支援跨裝置、隨選學習與成效分析。
- 聊天機器人或流程機器人(RPA):自動化常見問答與報表產生,HR 釋放更多時間做策略規劃。
- 資料可視化與儀表板:讓高層一眼掌握人力資源運作全貌,快速做決策。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留言區聊聊吧!
- 你們公司目前用過哪些人資數位工具?效果如何?
- 如果讓你設計「未來的線上培訓平台」,你最想加哪些功能?
- 在績效管理中,你覺得最需要被「數據化」的環節是什麼?
👉 想更深入探討人資數位轉型的祕訣?
或是想量身訂做符合你組織的數位 HR 方案?
📲 加入我們的官方 LINE,讓專家陪你一起啟動人資轉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