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可以開飛航模式
許多人習慣把手機放在枕頭旁邊或床頭櫃,擔心手機的電磁波(輻射)會影響健康或睡眠品質。開啟飛航模式後,手機會停止發射和接收訊號,此時產生的輻射極低,有助於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和改善睡眠品質。有些人反映,睡覺時沒開飛航模式,隔天會有手麻、身體不適等感覺;開飛航模式後這些狀況減少。
電磁波暴露導致失眠
電磁波可能影響大腦神經活動,導致難以進入放鬆狀態,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進而擾亂生理時鐘,造成入睡困難、淺眠或夜間頻繁醒來,九成長期失眠患者與電磁波暴露有關,身體長期接收電磁波會使自由基過高,影響神經、血液和皮膚,導致失眠。而有些人對電磁波更為敏感,可能出現頭痛、疲勞、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這些都會加重睡眠障礙。
手機電磁波的強度通常以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人體比吸收率)來衡量,單位是瓦特每公斤(W/kg),代表人體每公斤組織在單位時間內吸收的電磁波能量。台灣NCC規範手機SAR值不得超過2.0 W/kg,歐洲標準同樣為2.0 W/kg,美國則為1.6 W/kg。一般市售手機的SAR值範圍約在0.016 W/kg到1.83 W/kg之間,均符合安全標準。
SAR值高低與手機天線設計及基地台距離有關,信號差時手機會提高發射功率,導致SAR值升高。SAR值會因手機品牌、型號及使用狀況(如通話、數據傳輸、訊號強弱)而有所不同。
清除或減少身體上的電磁波
使用手機通話時,建議使用耳機或免持擴音,保持手機與頭部至少30公分以上距離;睡覺時將手機放遠離床頭,最好開啟飛航模式。不建議一邊充電一邊使用手機或平板。使用微波爐時保持至少1公尺距離,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也應保持50公分以上距離,避免長時間緊貼身體使用。赤腳踩在草地、大地或家中石材、瓷磚地面,有助於排除體內累積的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