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學習變成糖,把成長變成癮:用多巴胺上癮好習慣
寫給心中想法萬千,行動沒有半條的你:如果你是這樣的心態與行動力,一定要好好看完今天這篇。
你有想過嗎?其實我們可以「上癮」好習慣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買了健身卡只去兩次、下載閱讀 App 只看了三頁、設定早起鬧鐘卻每天按掉賴床。每次都以為自己「意志力不夠」,但事實上,大腦只是還沒學會對這些事感到快樂。你是否也曾經嘗試養成早起、運動、閱讀的習慣,卻常常在第三天就放棄,然後懷疑自己是不是「意志力太差」?
但如果我說,其實你不需要靠意志力,而是可以透過「成癮的機制」來建立新習慣,你會怎麼想? 因為....我們可以讓大腦「上癮」,而且是上癮在正向循環裡。

成癮 vs 習慣:從腦科學角度理解差異
我們常把「壞習慣」當成成癮,但其實兩者在大腦運作上很不一樣:
換句話說:
- 成癮是「快感上癮」+「情緒補償」
- 習慣是「自動化行為」+「環境提示」
但共通點是:兩者都受「多巴胺」驅動。
But我們也要分清楚:
- 成癮中的多巴胺,是瞬間的快感刺激,像糖果,讓人想一口接一口。
- 習慣中的多巴胺,是累積的穩定滿足,像體能訓練,越做越強壯。
打造正向習慣,不是追逐爆量快感,而是讓每次的小行動,都與你喜歡的感覺連結。

讓多巴胺幫你養成好習慣:4種生活行為是關鍵
我們的大腦對以下活動會釋放大量多巴胺,這些就是你可以設計成「習慣的驅動器」的關鍵! 到時候你就可以用他去養成你想要的好習慣
習慣設計術:如何讓自己「愛上做對的事」?
- 把習慣跟快樂綁一起
- ❌ 不只是運動 → ✅ 運動完泡澡+看影集
- ❌ 不只是寫日記 → ✅ 寫完來一杯熱可可
- 先獎後習,再變成先習後獎
- 讓自己只有「完成任務」才能開啟愉快活動
- 例如:寫完100字就能滑手機10分鐘,或是打一場遊戲
- 習慣追蹤+社群刺激:創造上癮感
- 每天打勾、記錄、甚至分享到社群打卡,類似一種每日簽到領獎的感覺
- 讓你的大腦覺得:「好想再完成一次!」
- 情緒來的時候,導入替代路徑
- 壓力來時不是打開零食,而是打開筆記本
- 用習慣替代成癮,打造新迴路語連結
你會發現,當你把每日閱讀變成「睡前10分鐘的放鬆時光」,大腦會慢慢把那段時間標記為「愉快的結束」。這不是紀律,是記憶的情緒訓練。

日積月累研究室|金句分享:
多巴胺不只會把你帶向成癮,它也能是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引擎。
把學習變成糖,把成長變成癮,你的人生,就會越來越好上癮。
📖 推薦書單:《多巴胺國度》
https://pse.is/7kzmbf
📍 想更深入討論這些書?來加入我們的《興欣讀書會》:
https://line.me/ti/g/J3rlPaKDSW
👉 我們每週都會在台北舉辦讀書會,歡迎一起來聽書、分享,一起學習成長。
💡 你不是沒自律,你只是還沒學會讓大腦愛上「做對的事」。讓多巴胺成為你的朋友,而不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