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的真正關鍵,是你有沒有多準備那一點點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點亮」,文章連結點我)
今天這篇,我想和你聊聊,一個你可能沒有想過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常常不是被一座山壓垮,而是那根看起來沒什麼重量的稻草?(對,就是駱駝的那個最後一根),我特別喜歡講這種聽起來乏味的古語。
最進,我在《點亮計畫》裡,前面已經聊過很多關於「努力的方向」、談過「機運」的存在感(《錢,和你想的不一樣》19-房子該買嗎?),也剖析過「選擇的悖論」(如何培養「可承擔的快樂」《快樂密碼》EP03),但今天我想說的,不是這些大議題本身——
而是,那個讓你撐不下去的「小瞬間」
是怎麼出現的。
因為我們都知道,人不是真的脆弱到一點事就崩潰。但為什麼有些人,最後會在一個看起來「不至於」的時刻,突然垮了?這篇文章,我想陪你一起拆解——那根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怎麼出現的,而你又該怎麼面對與接受?
起手,因為我最近剛剛看完Netflix的「混沌少年時」,剛好又看到這一則新聞,《報導者》的一篇專題裡,標題是這樣寫的:〈成長的路上,為何走向死亡?國小生自殺通報6年飆升10倍的心靈危機〉,所以我有話想跟你們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