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木光心理觀察札記》系列之一,記錄我對情緒、內在標籤與心理機制的真實觀察。這不是專業諮商筆記,而是我用靈魂走過來的路,寫給同樣敏感、容易自責、但仍想溫柔陪伴自己的你。如果你正在找一盞光,希望我這盞,也能照亮你一點點。
有時候讓人垮掉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那一瞬間,你突然聽見自己心裡浮出一句話:「是不是我又搞砸了?」
事情沒真的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但我的情緒就像被掀開一樣—悶悶的、低低的、無法輕鬆起來。明明知道已經處理完了,但我整個人,還是卡在裡面。一、事情過去了,但我的情緒沒過去
我後來才意識到,那不是因為別人怎麼說了我,是我自己早就在心裡開庭審我了。
當對方丟出一個責備的語氣,哪怕只是簡單一句—「你危機處理很差耶。」 我整個人就像突然被釘住了。
不是因為這句話特別重,而是它剛好打中了我早就懷疑自己的那一塊。
其實當下我心裡就有點酸了,只是還沒說出口。但那句話一出來,就像是替我內心的責備蓋了個認證章,讓我更難放過自己。
二、我心裡住著一個執鞭者

有個內在角色,坐在我心裡辦公桌後, 不帶情緒地幫我審查每一件事 — 他叫執鞭者,我則坐在角落,默默接受內心開庭。
後來我慢慢想通,那種反覆回放、低落感、開不了口的狀態,其實是我內在一個角色啟動了。
我叫他:「執鞭者」。 他不是壞人,他是那個永遠坐在我內心辦公桌後面,一邊幫我列報表、一邊冷冷說:「這邊要檢討。」的那個角色。
他會說:「你要反省,要記得錯在哪,要確保以後不會再犯。」他的出發點是保護我—但他的方式,是用懲罰來達成保護。
而我,太早就學會了這種「只要我夠痛,就代表我有在負責」的邏輯。
三、那句「我是個麻煩」,一直貼在我心上
我後來才明白,真正讓我難過的,不是昨天那件事、不是別人說了什麼,而是那句話再次喚醒了我內心深處那張標籤: 「我就是個麻煩。」
這句話不是最近才冒出來的,它是我從很久以前就默默貼上的。它不是傷口,是標籤。不是事實,是信念。
每當有人不理解我、批評我、對我失望,我心裡就會自動跳出這句話:「都是我不好。」
原來這些年我最難過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這句話每次浮現時,我都還深信不疑。

我不只是被貼標籤的人, 我也是那個一直沒撕下來的人。
四、高敏感的靈魂,會把責任記得很久很久
有了這個信念在心裡,高敏感的特質就像放大器,讓每個小風都像颱風。
我有一種能力—不是預知未來,是預演災難。我可以在事發後腦中模擬十種更好的處理方式,可以記得我當時心跳加快、沒來得及反應的瞬間、甚至記得對方皺了幾次眉。
這不是感情用事,這是神經系統在試圖保護我、不要再出錯。
但代價就是—我常常還沒被怪,就已經把自己懲罰完了。
五、原諒自己,是靈魂走到深處才有的選擇
那天我哭了。但我還是笑笑地說了一句: 「喔~我過敏啦,沒事沒事,哈哈哈~」
這句話不是掩飾,而是一種下意識的自我安慰。好像只要這樣說了,就不會有人發現我其實還在痛。
我後來才明白—我不是沒事,我只是還不太會原諒自己。
不是那種「我沒錯」的原諒,而是那種:「我真的沒有惡意,我當下已經盡力了,即使不完美,也值得被溫柔看待」的原諒。
這種原諒很難,因為我曾經太相信:「只有痛過,才算學會。」但現在的我,正在學習另一種方式: 「即使還沒完全放下,我也可以開始陪自己。」
六、不是沒事,是正在努力不再那麼痛
我的身體最知道:情緒沒有這麼快就鬆開。
胸口還是悶悶的、整個人還是沒精神、眼神還是有點低低的,不太想說話,也不太想笑。
但我知道,我正在走的這條路是真的。不是逃避,而是修復。
如果有人問我:「你還好嗎?」我可能還是會笑一笑,說那句我最熟悉的自我保護咒語: 「喔~我過敏啦,沒事沒事~哈哈哈。」
但我心裡知道,這一次不一樣了。 這一次,我不是笑著掩蓋,而是笑著走出來。

所以,如果你今天也還在一點一點努力著, 也還不太會原諒自己—那沒關係。 你不是沒事,你只是還在路上。 就像我一樣。 我不是沒事, 我是努力走出來的。
後記
所以如果你今天也正在經歷一種說不清的悶,你也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太麻煩」、「太容易崩潰」— 我想告訴你: 你不是問題,你只是還在努力脫下那件穿了太久的標籤。
我懂。因為我也還在路上,一點一點地,學著陪自己,走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