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從小被比成績,長大被比薪資:我們到底還要「比」多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當今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比較」

這種壓力來自於同事之間的競爭、領導的期待,甚至是自我設限。

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的表現無法超越同事,或者無法達到主管的期望,而感到自卑、焦慮或羞愧?

比較的根源:來自家庭與文化的無形負擔

在我們的文化中,從小到大,我們被告知要不斷地「比別人好」,這樣才能夠被肯定,才不會被羞辱。

而這樣的習慣並不只停留在學生時期,職場上的競爭也往往以「誰的表現更好」為標準,成為衡量自己價值的唯一依據。

比如,一位主管可能會對團隊成員說:「你看那位同事的業績,他一個月就達成了目標,為什麼你不能做到?」

這種話語無形中讓員工感到自我價值的減損,並且在無形中引發強烈的羞愧感。

這樣的「比較」,對職場人有什麼影響?

長時間處於比較的壓力下,我們容易迷失自己,甚至無法辨認什麼才是真正符合自己價值的標準。

例如,有些員工或管理者,為了追求更高的業績或外部認可,忽略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甚至犧牲了自己及他人的工作生活平衡。

案例解析

假設在一個銷售團隊中,主管持續將成績最好的銷售員作為標竿,並將其表現作為其他人努力的方向。

這樣的做法可能會讓其他團隊成員感到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達到同樣的水平,從而降低自信心,甚至對工作產生厭倦感。

怎麼做才能跳脫這種「比較」的枷鎖?

  • 建立屬於自己的標準

停止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眼光中,學會從內心尋求認同。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的能力來衡量一隻魚,它會一輩子覺得自己不行。」--愛因斯坦

在職場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不必和他人無止境地比較。

  • 關注過程,而非僅僅是結果

在管理團隊時,主管應該關注每位員工的成長與學習,而不僅是單純的業績數字。

比如,將目標設定為「持續進步」而非「超越他人」,這樣能夠減少員工的焦慮感,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

  • 培養自我接納的心態

要學會接納自己,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與快樂。

「自我接受是自我成長的基石」--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打破「比較」的框架,尋找屬於自己的成功

最後,真正的成功不應該只是比誰做得更好,而是比自己昨天更好。

當我們學會擺脫無止境的比較,開始與自己較勁,進而發現內心的力量與價值,我們才能夠在職場中成為真正的領袖,並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在這樣的過程中,主管的支持與理解至關重要。

作為主管,若能夠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鼓勵員工按照自己的步伐進步,無疑能夠建立更加穩定、健康的團隊文化。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1 天前
愛比,比不完,真笨。 自比,真高明,明智。
梅根的斜槓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4 小時前
安立格 謝謝您的支持!您的金句真讚!
SHIRLEY-avatar-img
2 小時前
很喜歡梅根的分享🥰更重要的是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72會員
315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22
職場中,一句普通的批評可能讓下屬崩潰,並非因為「玻璃心」,而是觸發了童年創傷。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情緒重現」——當權威否定工作,高敏感者聽到的卻是對自我的全盤否定。真正的領導力,是讓批評成為成長的台階,而非恐懼的枷鎖。
Thumbnail
2025/05/22
職場中,一句普通的批評可能讓下屬崩潰,並非因為「玻璃心」,而是觸發了童年創傷。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情緒重現」——當權威否定工作,高敏感者聽到的卻是對自我的全盤否定。真正的領導力,是讓批評成為成長的台階,而非恐懼的枷鎖。
Thumbnail
2025/05/21
許多職場人因童年羞辱創傷,學會壓抑真實自我,只展現「有用的樣子」來換取肯定。這類員工表現優秀卻常自我否定,難以建立真實連結。主管若能看見背後的心理傷痕,給予人本價值的肯定與容錯空間,將有助於團隊建立更深層的信任與歸屬感。
Thumbnail
2025/05/21
許多職場人因童年羞辱創傷,學會壓抑真實自我,只展現「有用的樣子」來換取肯定。這類員工表現優秀卻常自我否定,難以建立真實連結。主管若能看見背後的心理傷痕,給予人本價值的肯定與容錯空間,將有助於團隊建立更深層的信任與歸屬感。
Thumbnail
2025/05/20
我們常以為對自己嚴厲批評才會進步,但其實這是內化的羞辱,讓我們在自責中迷失。真正的自省,是理解錯誤、調整方向,而不是否定自己。當我們學會用溫柔的方式面對不完美,才能真正前行、帶領團隊建立心理安全,走向有力量的成長。
Thumbnail
2025/05/20
我們常以為對自己嚴厲批評才會進步,但其實這是內化的羞辱,讓我們在自責中迷失。真正的自省,是理解錯誤、調整方向,而不是否定自己。當我們學會用溫柔的方式面對不完美,才能真正前行、帶領團隊建立心理安全,走向有力量的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職場上,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力,正是讓薪資不斷提升的方法之一。聰明的職場高手,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找到不可取代的地位,亦是一種「加薪」手段。以下這四件事,看似與「加薪」無關,卻能幫助你大幅提升職場運,同時得到老闆和上司的肯定。 延伸閱讀:職場上真正「可怕」
Thumbnail
職場上,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力,正是讓薪資不斷提升的方法之一。聰明的職場高手,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找到不可取代的地位,亦是一種「加薪」手段。以下這四件事,看似與「加薪」無關,卻能幫助你大幅提升職場運,同時得到老闆和上司的肯定。 延伸閱讀:職場上真正「可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