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不存在,為什麼你會拖延?揭開「懶惰」背後的心理真相,讀書心得:雪橇犬的讀書角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懶惰並不存在,那為什麼我們會拖延?


以下是我閱讀完社會心理學教授 Devon Price的文章後整理的筆記,推薦大家去看看原文

Laziness Does Not Exist


「懶惰」常被用來解釋拖延、未完成任務或低生產力的行為,但心理學家Devon Price在《Laziness Does Not Exist》一文中提出,這種標籤並不準確。行為背後總有情境因素,如心理健康問題、環境壓力或執行功能障礙,而非個人選擇的「懶惰」。

「懶惰」的迷思

懶惰並非真實存在

作為社會心理學家,Price強調行為更多受情境因素影響,而非個人特質。研究顯示,情境約束(如社會規範、資源可用性)比性格或智力更能預測行為 (APA: Situational Influences on Behavior)。例如,學生拖延作業可能是因為焦慮或缺乏結構化支持,而非缺乏動力。

誤解行為的後果

將行為標籤為「懶惰」會導致誤解和不公平的評判。例如,無家可歸者購買酒精或香菸可能是為了應對寒冷或飢餓,而非道德缺陷。這種誤解不僅增加弱勢群體的污名化,也阻礙了對真正問題的解決。

拖延的心理學原因

拖延是常被誤解為「懶惰」的行為,但研究顯示其成因複雜:

1. 焦慮與害怕失敗

完美主義者因害怕失敗或被評判而推遲行動。例如,學生可能因擔心論文不夠好而拖延 (Psychology Today)。2022年的研究顯示,拖延與焦慮呈正相關,完美主義者更容易陷入拖延循環 (Frontiers)。

2. 執行功能障礙

執行功能涉及計劃、組織和執行任務的能力。對於某些人來說,將大任務分解成小步驟是一大挑戰,特別是患有ADHD的人 (McLean Hospital)。例如,撰寫論文需要分解為「收集資料」、「撰寫大綱」等步驟,但缺乏執行功能者可能無從下手。

3. 時間不一致性

行為心理學中的「時間不一致性」指出,人腦傾向於選擇即時獎勵而非長期回報。例如,瀏覽社交媒體比完成作業更具吸引力,因為前者提供即時滿足感 (James Clear)。

4. 情緒調節困難

拖延常被用作避免負面情緒(如壓力或無聊)的策略。研究顯示,當任務被認為困難或無趣時,人們可能選擇拖延以暫時逃避不適 (PMC)。

5. 心理健康問題

拖延與抑鬱、焦慮和ADHD密切相關。抑鬱可能導致無力感和低自尊,ADHD則因注意力分散而加劇拖延行為 (McLean Hospital)。

實際案例分析

Price提供了多個案例,顯示「懶惰」背後的情境因素:

  • 案例1: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
    一名學生因心理疾病(如抑鬱)無法穩定出勤,但當教師提供彈性政策(如允許遲交作業)後,她的學業表現顯著改善。這顯示理解和支持能幫助學生克服障礙。
  • 案例2:無家可歸者的生存策略
    無家可歸者購買酒精可能是為了應對寒冷或痛苦,而非不負責任。這反映了行為背後的環境壓力。
  • 案例3:執行功能挑戰
    一名有強迫症(OCD)的學生因強迫行為導致上課遲到,但當教師了解情況並提供支持後,他的參與度提高。

這些案例強調,行為障礙應被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非道德缺陷。

解決拖延與行為障礙的策略

以下是基於心理學研究的實用策略:

1. 任務分解

將大任務分解成小步驟,降低心理障礙。例如,撰寫報告可分為:

  • 收集參考資料(1小時)
  • 撰寫大綱(30分鐘)
  • 完成第一段草稿(1小時)
    這種方法使任務更可管理 (Verywell Mind)。

2. 設定SMART目標

SMART目標(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有時限)有助於建立動力。例如,「今天完成論文引言」比「寫論文」更具體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 減少分心

移除干擾源,如關閉社交媒體通知或使用網站阻擋應用程式。研究顯示,57%的線上時間因分心而浪費 (Passive Secrets)。

4. 尋求外部支持

加入學習小組或與朋友分享進度,增強問責感。例如,定期與同學討論作業進展 (McGraw Center)。

5. 處理心理健康問題

若拖延與心理健康問題相關,尋求認知行為療法(CBT)或專業諮詢。CBT可幫助改善情緒調節,減少拖延行為 (McLean Hospital)。

6. 自我同情

原諒過去的拖延行為,避免自責循環。研究顯示,自我同情能增強行動力 (Psychology Today)。

7. 利用技術工具

使用待辦清單應用程式(如Todoist)或時間管理工具(如Trello)組織任務,設定提醒以保持進度。

社會與教育應用

教育環境

教師應以同理心看待學生的「懶惰」行為,提供個性化支持。例如,允許延長截止日期或提供心理健康資源。Price批評一些教育者缺乏包容性,認為這種態度阻礙學生發展。

職場應用

管理者應認識員工的壓力來源,提供彈性工作時間或心理健康支持。研究顯示,彈性政策能提升生產力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社會層面

社會應重新思考「懶惰」的標籤,特別是對無家可歸者或心理健康問題患者的污名化。理解行為背後的障礙能促進更包容的政策。

結論

「懶惰不存在」提醒我們,行為背後總有原因,無論是焦慮、執行功能障礙還是環境壓力。通過分解任務、設定目標、減少分心、尋求支持和處理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可以克服拖延並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環境。教育者、職場管理者與社會大眾應以好奇心和同理心取代評判,幫助個人發揮潛力。

參考文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燃(創作小說家) 我開始懷念台灣的粽子了
avatar-img
凱文馬拉穆の 雪橇犬星球
37.2K會員
491內容數
本專題將探討科技在投資領域的應用。我們將介紹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自動化投資工具,並解釋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優化投資策略和增加投資回報。透過了解智能投資的趨勢和方法,讀者可以更加精準地進行投資決策,提升投資效率和成果。我們也會介紹不同的投資工具和策略,解釋風險與回報的關係,並提供基本的投資原則和技巧。
2025/04/12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分心的事物太多,難以專注。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打造「無幹擾區間」,透過刻意安排時間和空間,排除幹擾,提升專注力,找回內在平靜。文中提及番茄工作法、學術研究佐證,並提供打造無幹擾區間的實用方法,鼓勵讀者嘗試,找回專注與平靜。
Thumbnail
2025/04/12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分心的事物太多,難以專注。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打造「無幹擾區間」,透過刻意安排時間和空間,排除幹擾,提升專注力,找回內在平靜。文中提及番茄工作法、學術研究佐證,並提供打造無幹擾區間的實用方法,鼓勵讀者嘗試,找回專注與平靜。
Thumbnail
2025/03/24
探討正面與負面情緒的平衡,指出負面情緒並非敵人,而是成長的助力,並提供五個重新理解情緒價值的方法,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避免過度樂觀或沉溺負面情緒。
Thumbnail
2025/03/24
探討正面與負面情緒的平衡,指出負面情緒並非敵人,而是成長的助力,並提供五個重新理解情緒價值的方法,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避免過度樂觀或沉溺負面情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造成這種拖延症的原因很複雜,可能和個性有關,如優柔寡斷、不敢冒險、總是不停地批判自己、強迫症、或是自制力薄弱等。但也有可能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可心理學家認為會造成拖延症,涉及更多的是情緒管理等各種心理因素。
Thumbnail
造成這種拖延症的原因很複雜,可能和個性有關,如優柔寡斷、不敢冒險、總是不停地批判自己、強迫症、或是自制力薄弱等。但也有可能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可心理學家認為會造成拖延症,涉及更多的是情緒管理等各種心理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