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閱讀分享】「幸福練習生計畫」心流療法 × 社雜人生:戀愛腦急救與人際邊界重建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Welcome to Return to Light — the journey of becoming who you truly are.
歡迎來到回光養成系,一起找回自己的光,養成幸福的生活。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書《從內耗到心流—清理「精神熵」,重整內在秩序,驅動最高行動力與幸福感》

中篇提到我們該如何勇敢應對內耗的現實世界,也就是擺脫情感內耗,找回清醒與自我價值感的練習

如果你曾陷入感情的消耗、社交的疲憊,這本書可以讓你從「戀愛腦」與「社交壓力」中回神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曾不小心把「喜歡」錯當作人生目標,把「關係」變成衡量自我價值的依據
直到有天,心累了,才開始意識到:幸福,不該建立在他人給予的情緒回饋上

真正的療癒,是從回收認知能量、重整內在秩序開始

「這個人不值得我浪費感情」:戀愛腦下頭心智圖

走出一段失衡的關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當你陷入戀愛腦時,情緒會自動放大對方的好,縮小自己的需求。

這時候我會寫下這句話:「這個人不值得我浪費感情。」

並畫出一張簡單的心智圖,幫助自己釐清:

  • 外在:我真的欣賞他什麼?這些特質有無法替代嗎?    
  • 內在:他是否能支持我成長,而不是拖垮我情緒?    
  • 三觀:價值觀是否一致?我們對未來的看法有交集嗎?    
  • 家庭:他的原生家庭有什麼影響?這會不會成為我未來的隱憂?    
  • 生活:他日常的選擇,是我認同、嚮往的嗎?    

自我對話的引導句也很重要,例如:

- 我還留戀的是對方,還是我幻想中的關係?    
- 我擔心失去他之後的空虛,還是害怕面對自己的不完整?    
- 如果我是一個我自己會愛上的人,我會怎麼選?    

這些練習,幫我慢慢從情感混濁中抽身出來

三個失戀不回頭提示:回歸清醒思維的練習

療癒失戀,不需要「不痛」,而是需要「不重蹈覆轍」
這三個小方法幫我斷開情緒迴圈:

1. 三個月內戒掉酒精  

酒精容易讓人短暫麻痺,但清醒才是復原的開始
給自己三個月的承諾:用清醒的腦袋處理傷痛,而不是靠麻醉暫時逃避。    

2. 孤獨時,擺出直男姿勢 
當你感到孤單脆弱時,不妨嘗試反向調整姿勢:挺胸、下巴抬高、肩膀後拉
身體語言會影響大腦運作,讓你從「渴望被安慰」轉為「準備自我支持」    

3. 想哭就哭,但設個鬧鐘哭五分鐘
壓抑情緒沒用,設個五分鐘哭泣儀式,不逃避、不失控,給自己一個被允許釋放的出口。


什麼是「社雜」?為什麼你會厭倦社交?

「社雜」是我對現代社交疲憊的總結

它不是社恐,也不是社交障礙,而是來自高敏感者、過度共感者的特有困境

我們曾以為多一點理解、多給一點力氣,就能換來平衡的關係;
但其實,我們只是把自己的感受壓進了內耗的深淵
對於90後、00後來說,社交不再是單純的聯繫,而變成「管理情緒」、「交換資源」、「顧及關係動態」的高負擔任務,
當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害怕打開訊息、越來越不想回應邀約,別急著自責——
那是你內心的警報器在提醒:你需要邊界了

共感社交 vs 互利社交: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我以為我們是朋友,他卻來要資源。」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以為彼此是心靈支持,結果對方卻是利益取向

這是共感社交與互利社交混淆的代價:

  • 共感社交:建立在情感連結、理解與支持上 
  • 互利社交:基於資源交換、實用價值建立的關係

當我們誤以為自己正在經營共感關係,而對方其實只在尋找資源,就容易產生失落與自我懷疑
重新分辨這兩者,是情緒界線回歸的第一步

建立人際邊界:當一個界線分明的社雜

你不需要成為人人都喜歡的人,也不需要參加所有的聚會、回應每一條訊息

建立邊界不是自私,而是尊重自己能量的分配
這是我常用的三個社交 YES / NO 小技巧:

1. YES to 真正讓你安心的人:
那些讓你感覺放鬆、被理解、不需要戴面具的人

2. NO to 消耗感訊息:
如果每次聊完都很累,那就不是對的交流時機

3. YES to主動連結,NO to義務回應:
把時間留給你也想主動關心的人,不為「怕別人失望」而硬撐應對   

結語:學會回頭看自己,是一場高級情緒自癒術


愛的終點,不是抓住誰,而是接住自己  
社交的終點,不是合群,而是合心

當你願意在每段情緒的低谷裡,為自己開一盞燈,那麼未來的你,
一定會感謝現在這個在修復中努力的自己,
如果你也正在從戀愛腦與社交壓力中慢慢復原,並且需要支持的話歡迎留言告訴我:
你最想先整理哪一塊內在秩序?

我們可以一起療癒、一起成長

最後,歡迎追蹤書書的IG,有什麼想法可以私訊小盒子喔:書書的棉花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書書的棉花園
8會員
56內容數
嗨,我是書書,是一名正在幸福路上的幸福練習生 這裡是我獻給每一位內向者與高敏感心靈的幸福之地 我將從身、心、靈三個面向,分享我走出焦慮、走進平靜生活的療癒之旅 這不僅是我療癒自己的紀錄,更是我想送給你的光,陪你一起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力量 願你在「回光養成系」的旅程中感受到溫柔與陪伴。
書書的棉花園的其他內容
2025/06/03
你是否曾在社交與創作之間迷航?這是一段從內耗中覺醒、重新找回心流的旅程。 透過自我覺察,書書學會將注意力交還給自己,在創作與生活中重建穩定與自由。 如果你也在尋找內在秩序與方向,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陪伴與啟發。
Thumbnail
2025/06/03
你是否曾在社交與創作之間迷航?這是一段從內耗中覺醒、重新找回心流的旅程。 透過自我覺察,書書學會將注意力交還給自己,在創作與生活中重建穩定與自由。 如果你也在尋找內在秩序與方向,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陪伴與啟發。
Thumbnail
2025/06/02
內耗,其實是內在秩序失衡。 這篇閱讀筆記結合《從內耗到心流》的核心概念與實踐方法,帶你從精神熵的混亂中, 走向更有秩序與幸福感的心流生活。 成為自己的幸福練習生,從設計行動儀式到建立生活心流,一步步重整人生。 #心流 #內耗 #精神熵 #自我覺察 #幸福練習生
Thumbnail
2025/06/02
內耗,其實是內在秩序失衡。 這篇閱讀筆記結合《從內耗到心流》的核心概念與實踐方法,帶你從精神熵的混亂中, 走向更有秩序與幸福感的心流生活。 成為自己的幸福練習生,從設計行動儀式到建立生活心流,一步步重整人生。 #心流 #內耗 #精神熵 #自我覺察 #幸福練習生
Thumbnail
2025/06/01
當「我是誰」變得模糊,我選擇重新定義。 這篇文章紀錄書書如何從低潮中走向內在覺醒, 透過身分認同目標(Identity-based Goals)重新連結天賦與熱情。 從知識整合、自我療癒到多媒體創作,每一步都是回光旅程的一部分。 #身分認同 #自我覺察 #天賦探索 #回光養成系 #幸福練習
Thumbnail
2025/06/01
當「我是誰」變得模糊,我選擇重新定義。 這篇文章紀錄書書如何從低潮中走向內在覺醒, 透過身分認同目標(Identity-based Goals)重新連結天賦與熱情。 從知識整合、自我療癒到多媒體創作,每一步都是回光旅程的一部分。 #身分認同 #自我覺察 #天賦探索 #回光養成系 #幸福練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心流」是指人在全神貫注投入、沉浸於充滿挑戰和樂趣的活動中時所體驗到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時間飛逝,注意力高度集中,並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心理狀態不僅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帶來深層次的幸福感。
Thumbnail
「心流」是指人在全神貫注投入、沉浸於充滿挑戰和樂趣的活動中時所體驗到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時間飛逝,注意力高度集中,並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心理狀態不僅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帶來深層次的幸福感。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做自己心智的主人》這本書主要談論壓力大多是因為我們解讀,也就是我們想法造成的,如果長期覺得別無選擇、無法改變,就會形成慢性壓力。壓力的反應包含疲倦、經常感到憤怒或敵意、頭痛、肌肉緊繃、失眠、焦慮、憂鬱、食慾改變等。透過正念與改變思維可以降低壓力反應及緩解情緒,因此每天的練習一些自我照顧的技巧很重要
Thumbnail
《做自己心智的主人》這本書主要談論壓力大多是因為我們解讀,也就是我們想法造成的,如果長期覺得別無選擇、無法改變,就會形成慢性壓力。壓力的反應包含疲倦、經常感到憤怒或敵意、頭痛、肌肉緊繃、失眠、焦慮、憂鬱、食慾改變等。透過正念與改變思維可以降低壓力反應及緩解情緒,因此每天的練習一些自我照顧的技巧很重要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