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與社交互動:一種被忽略的雙向關係
當我們談到睡眠問題,常想到壓力、飲食、藍光,但其實還有一項被低估卻強烈相關的因素:人際關係的品質。
2021 年一篇發表於 Sleep Health 的綜論研究《Sleep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healthy populations》指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改善睡眠,睡眠良好也能促進社交功能,兩者彼此交織、互為因果 。
🧠 為什麼「關係」會影響「睡眠」?
📌 關係品質越好,壓力越低
- 高品質的人際關係(如伴侶支持、朋友理解)能緩衝日常壓力。
- 壓力降低會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有助於入睡與維持深睡眠。
📌 睡眠不好會損害社交敏感度
- 睡眠剝奪會使大腦「情緒解讀區」(如杏仁核)過度敏感,導致誤解他人表情與語氣。
- 睡眠不足也會降低情緒調節能力,使人更容易與他人衝突。
📌 長期孤立會損害睡眠結構
- 寂寞感與社交隔離與淺眠、夜間覺醒、總睡眠時間縮短高度相關。
- 人類演化上傾向「在群體中入睡」較有安全感,社交連結可產生「心理安全感」,促進睡眠穩定性。
🧪 實證研究支持
- 伴侶互動與睡眠同步:伴侶睡眠同步率高時,彼此睡眠品質亦提升。尤其是女性對伴侶睡眠狀態更敏感,關係緊張時更易失眠。
- 社會支持與睡眠效率:有強烈社會支持網絡的人,夜間覺醒次數較少、主觀睡眠滿意度更高。
- 孤獨與睡眠障礙:一項追蹤研究指出,主觀孤獨感預測未來 1 年內失眠風險顯著增加,即使控制了心理疾病因子。
🛏 實用建議:從「睡前社交」入手改善睡眠
- 睡前避免爭吵、避免處理複雜的人際衝突。
- 建立「安全告別儀式」(如擁抱、簡單互動)有助於創造心理安穩感。
- 以正向的社交經驗(如日記書寫、表達感謝)結束一天,可促進放鬆與入睡。
📘 結語
睡眠不只是個人的生理需求,更是深深嵌入我們「社會性動物」本質的活動。與其一味從生理面解決失眠,不妨從改善關係與連結他人開始,這不只會讓你睡得更好,也活得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Gordon, A. M., Prather, A. A., Brooks, K. P., & Mendes, W. B. (2021). Sleep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healthy populations: A narrative review. Sleep Health, 7(1), 19–30. https://doi.org/10.1016/j.sleh.2020.10.008
關注好夢醫師,這裡總有一個讓你好睡的方式。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C37jGgahmLC/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rpheus0125
好夢醫師睡眠周報.醫學知識不漏接:https://dr-morpheus.kit.com/427f9a2a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