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蘿蔔一個坑,蘿蔔拔了不能就空在那邊!
戒,沒有用!
往往我們會以為戒色,就是戒掉就好了!
NO!
如果只是強迫自己「不要去做某件事」,但沒有替代方案,大腦會更容易陷入焦慮、空虛的狀態,最終回到原本的習慣。舉例來說:
想戒菸,不能只告訴自己「不要抽菸」,而是要在想抽菸時,改成「喝水、咀嚼口香糖」等新的行為。
想戒滑手機,就要找一個能提供類似獎賞的新行為(如看書、放鬆冥想等)。
深入己心
所以你想戒色,就要一些取代的行為,而這些行為的喜好強度,最好不要差太多!
例如:你要戒色,卻要求自己用打掃來取代,好笑了!當你欲火焚身時,可能光想著要去打掃就累了!還是去色色比較舒服。千萬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
終歸,你還是得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喜好。我喜歡寫作、唱歌,那麼當我在戒色的歷程中,閒閒沒事,我就會讓自己做一些這類的事情,然後我也樂於做,然後注意力也就轉化了。

麥子多了,雜草就沒了
假設壞習慣在戒除時,必然可以填入一個好習慣,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沒有壞習慣的出現,你反而不會生發出其他好習慣?那麼,此生你遇到這個壞習慣,還會是壞習慣嗎?
壞習慣的本質,真的是壞嗎?
我真的這麼遭糕嗎?
會不會壞習慣本身不壞,但被自己搞壞了?!
我們下篇聊聊......
微觀裡的欲界:
經過戒色的方法為例,其實也可以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