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經驗的輸出:從AI虛構到洗稿抄襲(二):改寫到什麼程度,可以算作原創?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無關經驗的輸出:從AI虛構到洗稿抄襲(二):改寫到什麼程度,可以算作原創?〉2025-06-11

 

  在前一篇文章裡,我們談到一種特定形式的AI幻覺--「明明內容是虛構,AI卻硬要說自己有出處」的情況。透過這種說法,AI強行否認我對它編造事實的指控,將自己的錯誤限縮在「引用了錯誤的內容」中。

 

  但在我們接著討論AI之前,我想先談談另一個看似毫不相干,內在邏輯卻息息相關的事情--「自媒體說書人抄襲問題」。

 

 

一個看似無關的爭議:自媒體抄襲問題

   或許你還有印象,兩年前,在中文YouTuber圈有著大量粉絲的頻道「老高與小茉」遭人踢爆其中幾部影片有非常明顯的抄襲痕跡,影片的主要段落幾乎完全取自另一個在中文世界沒有名氣的日文頻道。

 

  這樣的行為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許多觀眾認為這是很嚴重的抄襲行為。但同時,也有不少觀眾依然喜歡老高,其中一種立場認為老高的影片比較長、有添加自己的東西,已經足以稱為原創。另一些人則認為,老高有用自己的方式重說一遍,他們喜歡的就是「老高說故事的方式」,就算非原創也不影響。

 

  從這裡,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這組爭議與AI虛構之間的共通問題:「改寫到什麼程度能夠算作原創」。對老高的粉絲或一些遇到相似爭議的自媒體創作者而言,他們想要宣稱的事情是,他們「改得足夠多」,所以已經能夠算是原創。但在GPT的例子上,模型的宣稱恰恰相反,它的概念是:「我輸出的所有內容,說到底都是看來的(抄來的),一點都不算原創」。

 

  在實務上,確實很多人會用「相似程度」、「多少比例雷同」這樣的方式在處理問題:爭論那是否「抄得太誇張」,還是在相似的內容之外,有加足夠多「自己的東西」。

 

  但這其實是一種誤導之下的討論,問題絕不是可以被用「多少比例以上算抄、多少比例以下不算」來消解的。當然,如果兩個作品間有七八成的內容完全一樣,我們很難說那不是抄襲;但如果「完全一樣」的地方很少,其他地方都經過足夠充份的「換句話說」,也不代表它就擁有足夠的原創性。

 

 

嚴謹的「原創性」判定,沒有想像中容易

   之所以論文的抄襲檢測、AI檢測不可能完全準確也與此問題相關,因為某些對人類而言明顯的判斷,要提供統一標準做可量化的判斷時,就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在電子遊戲領域這些例子特別明顯,譬如《原神》之於《薩爾達傳說》、《帕魯》之於《寶可夢》,任何人只要看了宣傳片,都能立刻注意到它們包含了許多一目了然相似的地方。但如果要從可被文字化、嚴謹化、法律化的角度檢視,人們會發現要去將其定義為抄襲,遠比直覺以為的更加困難。

 

  如果美術和代碼都沒有直接使用,那類似的機制玩法實現、類似的視覺風格呈現,要怎麼嚴格地去拆解它原創的程度呢?「一看就很像啊!」完全可以成為一種社群自發性地批評或抵制過分相似者的手段,但如果要在法律或哲學上宣稱它存在有某種承接關係--而不是巧合或啟發自相同的大自然與公共知識--我們需要更多證據。

 

  這種法律上的從嚴認定,可以保護創作者的創作自由不被版權流氓侵害,但也可能被抄襲者當作卸責手段。在AI的情況裡面,模型卻反過來「從寬認定」,把根本不一樣的東西說成有出處來卸責。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在老高自己對抄襲風波的回應裡面,他的論述是:「光速不變不是原創、1+1=2不是原創,我的觀眾也沒有要求我原創」。這套說法雖然除了粉絲沒有人會買單,但推到底其實跟AI想走的那條路一樣:我輸出的一切都不是原創,那都不是「我說的」,我沒有要承擔與這些說法相關的任何責任。

 

  到了這裡,兩個看似無關問題之間的相似性已經逐漸浮現出來。在後續的文章裡面,我們會檢視「無根據的虛構」與「無原創的抄襲」這兩者包含的共同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有害結果。並指出,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面,兩者的結合如何讓問題變得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延伸閱讀:
〈AI幻覺/AI說話的幻覺〉
〈虛構如何成為真實?--AI幻覺與維基假條目事件〉
〈GPT的第一個著名謊言:關於「我不是機器人」的寓言〉
〈多媒體時代下的「疑似抄襲」問題:老高與尼克星爭議〉
〈Palworld.衝擊玩家世界的《幻獸帕魯》(二):抄襲、作弊?不,是諧仿。〉
〈What On Earth We Believe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2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9
  一旦這種誇大不實被看出了,你更是原形畢露,就像那名學生一樣。以他的考試成績,他本來就可以上很多學校。但當他把這種「做題技術」的思維帶進學習歷程,把「展現你自己是誰」也當成一個需要精修、美化的「考題」時,他就已經陷入這種不真誠的文化之中了。
2025/06/09
  一旦這種誇大不實被看出了,你更是原形畢露,就像那名學生一樣。以他的考試成績,他本來就可以上很多學校。但當他把這種「做題技術」的思維帶進學習歷程,把「展現你自己是誰」也當成一個需要精修、美化的「考題」時,他就已經陷入這種不真誠的文化之中了。
2025/06/06
  當富豪們聽見強尼每個產品只有一美元左右的利潤時,氣氛變得有所不同。富豪們紛紛向強尼提出質疑,為什麼價格只有4.5美元,不是7美元、12美元、或20美元?強尼用困惑、甚至有些委屈的聲音說到,他從未想過這麼做,因為他銷售的對象都是農夫。
Thumbnail
2025/06/06
  當富豪們聽見強尼每個產品只有一美元左右的利潤時,氣氛變得有所不同。富豪們紛紛向強尼提出質疑,為什麼價格只有4.5美元,不是7美元、12美元、或20美元?強尼用困惑、甚至有些委屈的聲音說到,他從未想過這麼做,因為他銷售的對象都是農夫。
Thumbnail
2025/06/05
  無論一名記者如何認真做了採訪、整理資料,或者文字工作者如何認真撰寫有建設性的文章,這些內容都會立即被無數只為騙取別人眼球的、粗製濫造內容包圍、稀釋到難以被看見。網路世界的讀者幾乎注定得把時間浪費在垃圾海裡浮沉,偶爾才能撈到一兩篇可以支撐真實重量的浮木文章。
2025/06/05
  無論一名記者如何認真做了採訪、整理資料,或者文字工作者如何認真撰寫有建設性的文章,這些內容都會立即被無數只為騙取別人眼球的、粗製濫造內容包圍、稀釋到難以被看見。網路世界的讀者幾乎注定得把時間浪費在垃圾海裡浮沉,偶爾才能撈到一兩篇可以支撐真實重量的浮木文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Thumbnail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Thumbnail
  最近遇到一些人想做音訊的合成,我回答他或許可以從圖像風格轉換中找到些靈感,我才突然想起我對於這部分的認知只止於知道他能做什麼及結果大概如何,對於內部訓練邏輯及結構並沒有認真的去了解,現在剛好趁此機會好好的學習一下。
Thumbnail
  最近遇到一些人想做音訊的合成,我回答他或許可以從圖像風格轉換中找到些靈感,我才突然想起我對於這部分的認知只止於知道他能做什麼及結果大概如何,對於內部訓練邏輯及結構並沒有認真的去了解,現在剛好趁此機會好好的學習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今天要聊聊一個我最近AI作圖時常用的手法,就是使用真實世界的照片拼接縫合進AI生產的圖片後,補完AI作圖常出現的缺陷(歪曲的武器、錯誤的肢體姿勢、手指錯誤)。 使用這個方法,可以讓AI更貼近我所需要的完成圖,且少了很多用繪圖軟體修修補補的時間。
Thumbnail
今天要聊聊一個我最近AI作圖時常用的手法,就是使用真實世界的照片拼接縫合進AI生產的圖片後,補完AI作圖常出現的缺陷(歪曲的武器、錯誤的肢體姿勢、手指錯誤)。 使用這個方法,可以讓AI更貼近我所需要的完成圖,且少了很多用繪圖軟體修修補補的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