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讀後心得:用冰山理論探索真實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是否也曾經有這樣的時刻——

表面上一切如常,內心卻說不上來地委屈、失落,或是莫名疲憊?


讀完《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後,我才慢慢明白:

那些無法言說的情緒,往往是因為我們只看見了冰山的一角——行為,

而忽略了更深層的情緒、渴望與內在對話。


這本書透過清晰實用的「冰山理論」,帶我走進一趟溫柔而深刻的自我理解之旅。

以下是幾個我特別有共鳴的段落與反思,也邀請你,一起潛入自己內在的冰山世界。


一、渴望與期待: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對人有期待。

但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中,期待其實是「滿足渴望的具體方式」。


換句話說:

• 渴望是抽象的,例如:被愛、被接納;

• 期待則是具體的,例如:對方每天回訊息、記得每一個紀念日。


但問題是——

我們是否太習慣將渴望包裹在期待中,把這些需求無形地「外包」給他人,卻又沒有確認對方是否真的有能力、意願或了解該怎麼回應?

期待無法被滿足,並不一定是對方的問題,可能只是我們還沒看清:

我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這個期待,是合理又具體的嗎?


二、那些沒說出口的渴望,其實正指引著方向

書中指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六種基本渴望:

愛人、被愛、被接納、被尊重、自由、意義

這些渴望不會因時間而消失,只會在被忽視、壓抑、扭曲時,用另一種形式出現。


以書中提到的四種人格溝通風格為例:

討好型人格:為了被接納,壓抑自我、避免衝突,反而容易忽略自己的需要。

責備型人格:透過指責他人獲得掌控感,試圖滿足對尊重或自我價值的渴望。

超理性型人格:用理性壓制情緒,努力維持完美與秩序,其實在逃避脆弱與混亂。

打岔型人格:以幽默、跳脫話題來分散注意力,避免面對情緒真相或人際壓力,潛藏著對自由的強烈渴望與對衝突的恐懼。


這些行為,都是冰山下「不一致」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冰山,辨認出真正的渴望,並在與人互動中,練習採取「一致性」的溝通方式——

在合適的時機,真誠地表達自己,同時顧及他人的感受與當下情境——我們便能重建一種既溫暖又清晰的人際連結。


延伸閱讀 👉 從「擁有」到「成為」:用 Be-Do-Have 重新定義人生


三、從「受害者」到「負責任」: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

生活中,我們不自覺地會陷入「受害者模式」:

覺得自己被環境、他人、命運推著走——

工作太累,是因為主管要求太多;

不能休息,是因為家人太依賴;

不敢說不,是因為從小就被教導「乖一點比較好」。


但冰山理論讓我意識到:

真正的束縛,不在情境,而在我們對情境的回應。

當我們說出:「我願意這樣做,因為我在乎這件事」時,

我們從「不得不」的受害角色,轉變為「我選擇」的負責任者。

這不代表不難過、不委屈,而是——

即使情緒存在,我仍選擇誠實地面對、勇敢地行動。


這樣的轉變,是自我覺察的禮物。

這樣的狀態,就是書中那句溫柔的練習:「甘願做,歡喜受」。


延伸閱讀 👉 承擔,是一場找回自由的練習


四、我訊息句型:認識情緒,是通往真實的第一步

我們從小被教導「壓抑情緒才是成熟」,但事實上:

情緒不是錯誤的訊號,而是內在正在說話。


書中提供一個很實用的句型——我訊息句型

幫助我們覺察情緒來源,理清當下需要:


當(事件)發生時,

我感覺(情緒),

因為我認為(觀點),

我希望(期待)。


例如:

「當團隊提早結束會議時,我感覺有些失落,因為我覺得我的想法還沒被聽見,我希望可以再有一些時間表達意見。」

這樣的對話,不僅有助於自己梳理情緒,也讓對方更理解我們的內在需求,是一種溫柔又清晰的自我表達方式。


五、一致性:在溝通中整合內在冰山,與自己和解

書中提到,「一致性」的溝通有三個重要元素:

自己、他人、情境

當與人相處出現矛盾時,第一步不是急著反應,而是回到自己身上,觀察內在的感受與情緒,釐清自己這一刻真正的需求與目的;接著,再試著理解對方的處境與感受,並尋找一種既關照自己、也體貼對方的表達方式。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以前常常覺得媽媽太愛管,尤其是每次出門前,她總是問得鉅細靡遺:去哪裡?幾點回來?對象是誰?

語氣裡總帶著不安和質疑,讓我覺得很委屈,也覺得隱私被侵犯。久而久之,我更不願多說,她也越來越生氣,甚至會指責我「沒把家當家」。


後來,我用一致性溝通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件事,慢慢釐清了彼此的「冰山」:

1. 我為什麼會感到委屈?

因為我覺得不被理解,覺得自己都已經是成年人了,應該有基本的信任與空間。

2. 媽媽為什麼會問這麼多、甚至生氣?

其實她是出於關心,只是用了她習慣的方式來表達。加上如果我臨時出門,她還要調整晚餐份量,會覺得我沒提前告知是在「讓她為難」。

3. 那我要怎麼在自己、對方、情境中尋找平衡?

我開始在出門前主動告知預計時間與行程概要,不再完全抗拒「報備」。也不再覺得那是一種控制,而是一種關心的語言,只是我們以前不懂怎麼彼此翻譯。


這段關係教會我:自我覺察永遠可以從自己開始。

尤其是面對父母、長輩,他們用慣了某種溝通模式,要他們改變有時的確不容易。但只要我們自己先改變,就能重新打開對話的空間,也能創造一個更有愛與接納的循環。


六、處理情緒的四步驟:活出一致的自己

除了人際間的對話,一致性也反映在我們面對自己情緒的方式。

書中提到一個我很喜歡的練習:處理情緒與煩惱的四個步驟,每當我陷入混亂或情緒翻湧時,都會回到這套流程,幫助自己穩定內在。

  1. 面對它

誠實地承認自己的情緒,並為它命名(如:悲傷、焦慮、羞愧、無力……)。

情緒只有在被看見時,才有被轉化的可能。

  1. 接受它

問自己兩個問題:

・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這是來自什麼樣的觀點?)

・我希望接下來怎麼做?(我的期待是什麼?)

  1. 處理它

評估自己的觀點是否合理?期待是否務實?

不急著行動,而是先讓理性與情緒好好對話後,再決定行動方向。

  1. 放下它

當我確認這是我深思熟慮的選擇,我願意承擔結果,不再執著於對錯,而是帶著平靜走向下一步。


一致性,從來不是「不再起伏」,

而是即使內心起了波瀾,我仍知道:我正在經歷什麼、我為什麼這樣做。

這份清明與穩定,是從「理解自己」開始的,也是每一個人,隨時都能練習的生命功課。


結語:自我覺察,是一場回家的旅程

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不只是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更像是一個溫柔的邀請:

邀請我們回到內在的核心,擁抱那些渴望被愛、被理解的自己。


自我覺察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完美,

而是讓我們活得更真實、更自由,也更有力量。


那些你曾以為「藏好了」的情緒、渴望與委屈,

其實一直都在,只是等待被你溫柔地看見。

而當你願意停下腳步,向內看、擁抱自己冰山底層的真相時,

你會發現,那個你一直想成為的自己,其實從未離開。


延伸閱讀 👉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從覺察到實踐:12本書帶你踏上自我覺察旅程


覺察小練習:與情緒好好對話

請你回想最近一次的情緒波動,練習用「我訊息句型」來和自己對話。

「當( 事件 )發生時,我感覺( 情緒 ),因為我認為( 觀點 ),我希望( 期待 )。」


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覺察歷程。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 Sun☀️晴感談心室,讓我們一起在愛裡覺察,在生活中找回內在的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6/25
謝謝Sun的用心分享👍🏻👍🏻👍🏻🥰薩提爾,尤其冰山理論,真的拯救了許多人👍🏻👍🏻👍🏻🥰 文中所提的方法,都很具體,我覺得對於不太認識自己的人幫助很大,也是對已常探索「內在需求」的人很好的提醒,謝謝!🥰🍀 我覺得「薩提爾的五種自由」也很棒!🥰🍀尤其對於帶著童年創傷的人來說,彷彿看到光與盼望一樣!🤣🥰 不知Sun是否有寫過或日後有可能會寫,如果有,我會想看的🤣🤣🤣👍🏻👍🏻👍🏻🥰🥰🥰🍀🍀🍀
Su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6
當下的香草 謝謝香草喜歡,好開心🥰 我對五種自由不是很熟悉,有在想要找薩提爾的原著,覺得網路上查到的薩提爾相關書籍,都是經他人轉譯比較多,我再來找找看,希望以後有機會分享~ 如果你知道書名,或對哪一本比較有興趣的,可以推薦給我喔! 另童年創傷的探討,我個人首推阿德勒的原著(不是被討厭的勇氣)😁
藍醫-avatar-img
2025/06/27
對我來說,冰山理論的啟發,反倒不在於覺察,而是讓我重新發現了「好奇心」的力量。 它提醒我: 試著對別人多一點好奇:他為什麼這樣說、這樣做?也許背後有故事。 試著對自己多一點好奇:我為什麼這麼在意、這麼抗拒?也許有未被發現的渴望。 試著對這個世界多一點好奇:那些看似無解的混亂,其實也藏著秩序與意義。 才慢慢發現:原來,當我願意多問一句、多看一眼,理解就開始發生,改變也慢慢展開。
Su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7
藍醫 這是很棒的啟發!保持好奇心,也讓自己越來越有同理心😌
夏德-avatar-img
2025/06/25
我們不知不覺在他人的期望中成長--為了得到肯定、獎勵,卻在整個過程中,不知不覺迷失了自我。 人生,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沒有人可以承擔你的人生,唯有自己。 真心活出自我,才是最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蔡康永說過: 「你最好努力表達,因為別人沒有義務要理解你。」 「你有甚麼需求,你可以考驗別人的耐心,讓別人來猜;可是據我所知,大家都是沒甚麼耐心的。」 我不渴望別人對我的了解,只希望透過文字,讓它產生共鳴和溫度。這就是我的期望。
Su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6
夏德 我相信一切始於「意願」。只有願意承擔,才有機會看見與改變。 最近因為寫作分享,有些朋友開始找我徵詢建議,或請我陪他們談心,協助他們梳理的過程,我感覺也梳理了自己。讓我看見自己走過的路是非常值得的🥰 也突然有個體悟:渴望被理解這件事,也許以前我想錯了,不是要求別人主動來了解我,而是我願不願意主動敞開心讓他們走進。 你的文字也讓我很有共鳴哦!謝謝你的陪伴和分享🫶
avatar-img
Sun☀晴感談心室
53會員
48內容數
自我成長|生活覺察|伴侶關係
Sun☀晴感談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6/11
你以為的「愛」,真的是愛嗎? 我們總在關係裡奮不顧身,卻很少停下來問: 那些渴望、執著與付出,真的是出於愛,還是來自恐懼與匱乏? 這篇心得來自佛洛姆《愛的藝術》, 一本教我重新認識愛,也重新看見自己的書。
Thumbnail
2025/06/11
你以為的「愛」,真的是愛嗎? 我們總在關係裡奮不顧身,卻很少停下來問: 那些渴望、執著與付出,真的是出於愛,還是來自恐懼與匱乏? 這篇心得來自佛洛姆《愛的藝術》, 一本教我重新認識愛,也重新看見自己的書。
Thumbnail
2025/06/04
阿德勒說:「人不是被經驗所決定,而是被賦予經驗的意義所決定。」 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當我看見自己的「生命風格」,我才開始學會:什麼叫真正為自己做決定。
Thumbnail
2025/06/04
阿德勒說:「人不是被經驗所決定,而是被賦予經驗的意義所決定。」 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當我看見自己的「生命風格」,我才開始學會:什麼叫真正為自己做決定。
Thumbnail
2025/05/19
奧修的《愛 Being in Love》帶領我們重新省思愛的真諦,並非佔有或控制,而是內在豐盛的流動與給予。靜心練習有助於安住內心,讓愛自然流動。文章分享閱讀心得,並鼓勵讀者反思自身愛情觀。
Thumbnail
2025/05/19
奧修的《愛 Being in Love》帶領我們重新省思愛的真諦,並非佔有或控制,而是內在豐盛的流動與給予。靜心練習有助於安住內心,讓愛自然流動。文章分享閱讀心得,並鼓勵讀者反思自身愛情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你將能獲得遠程工作者如何替自己維持心理健康,邁入不惑之年後重新定義快樂與滿足滿的心得,以及薩提爾對工作與自我價值的影響。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你將能獲得遠程工作者如何替自己維持心理健康,邁入不惑之年後重新定義快樂與滿足滿的心得,以及薩提爾對工作與自我價值的影響。
Thumbnail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是一本幫助我們通過自我探索、發現內在情緒和價值觀盲點的指南。本書充滿了實用的方法和案例,讓我們更瞭解自己,並採取積極的改變行動。
Thumbnail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是一本幫助我們通過自我探索、發現內在情緒和價值觀盲點的指南。本書充滿了實用的方法和案例,讓我們更瞭解自己,並採取積極的改變行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是如何從情緒糾結到自我覺察的轉變,並提供了對於人生觀察的深刻見解。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透過反省自己和觀察宇宙法則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是如何從情緒糾結到自我覺察的轉變,並提供了對於人生觀察的深刻見解。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透過反省自己和觀察宇宙法則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Thumbnail
作者在第十二週的心得中分享了情緒覺察和管理的體會。作者理解到,重要的是要持續學習,並真實地面對和接納情緒,而不是企圖消除它們。通過具體案例,作者發現能夠準確辨識自己的情緒是關鍵。最後,作者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了一些問题,這是一個很好的成果。保持專注和堅持的態度,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進步。
Thumbnail
作者在第十二週的心得中分享了情緒覺察和管理的體會。作者理解到,重要的是要持續學習,並真實地面對和接納情緒,而不是企圖消除它們。通過具體案例,作者發現能夠準確辨識自己的情緒是關鍵。最後,作者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了一些問题,這是一個很好的成果。保持專注和堅持的態度,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進步。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Thumbnail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Thumbnail
薩提爾教練蝦蝦分享愛情中的自我覺察。透過深度談話幫助瞭解自己的感受及情緒,並探討如何透過愛情更好地照顧自己和他人。
Thumbnail
薩提爾教練蝦蝦分享愛情中的自我覺察。透過深度談話幫助瞭解自己的感受及情緒,並探討如何透過愛情更好地照顧自己和他人。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冰山理論並不是為了消除情緒,而是與情緒共存,瞭解並接納它們。否認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強烈。舉例來說,當感到緊張時,不要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而是接受自己的情緒,說出來並感謝自己能夠面對。雖然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內心會更平靜。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冰山理論並不是為了消除情緒,而是與情緒共存,瞭解並接納它們。否認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強烈。舉例來說,當感到緊張時,不要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而是接受自己的情緒,說出來並感謝自己能夠面對。雖然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內心會更平靜。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情緒,但你是否深入瞭解過這些情緒的原因?透過自我覺察,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和外在表現,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心理健康。而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用「我訊息」來處理情緒,可以有助於更加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並在人際相處與溝通上更有幫助。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情緒,但你是否深入瞭解過這些情緒的原因?透過自我覺察,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和外在表現,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心理健康。而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用「我訊息」來處理情緒,可以有助於更加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並在人際相處與溝通上更有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