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是一場找回自由的練習

承擔,是一場找回自由的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我就是個聽話的孩子。


原生家庭的影響,像一條看不見的安全繩索,牽引著我走過一段段人生路。

過去,我很少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甚至連「我能不能自己做選擇」這件事,都沒想過。


後來我發現,這樣的慣性不只留在童年,也默默延伸到了我的情感關係裡。


曾經有幾次,跟伴侶討論事情時,心裡想的不是「我想怎麼做」,而是「他會怎麼看」、「他希望我怎麼選」。

我雖然沒說出口,但我知道,他一定感覺得到—我在等他替我做決定。


我太習慣讓別人來決定,習慣了當那個「配合的人」,卻沒意識到,這樣可能讓對方覺得,我不願意承擔。


後來,這樣的模式不只出現在親密關係中。

在日常的互動裡、朋友的邀約中,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把決定權交出去。

而當結果不如預期時,我又會感到委屈,覺得自己怎麼又陷進一段我不想要的情境裡。


但如果誠實面對,那些時候的我,也許從來沒有清楚地表達過:

我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我想克服的課題。

它不只是某一段關係的困境,而是生活中反覆出現的慣性模式。

它讓我看起來像是不願負責的人,或者說——像是一個總在等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的人。


但我知道,能意識到這個慣性,就意味著我正在學習怎麼承擔自己選擇的重量。


我開始練習,在需要做決定時先問自己:「我想怎麼做?」

也開始學習對意見不同的人說:「謝謝你的建議,我會再想想,看看什麼方式最適合。」

一開始要提出自己的主張,會擔心衝突,也怕出錯,

但說出口的那一刻,我卻感覺到一種踏實感—那是我和自己站在一起的力量。


如果我能一次一次透過練習,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選擇模式,

那麼,我相信我會一點一滴地從舊有的慣性中跳脫出來。


我想—

自由,不是沒有人影響我,而是我知道:

最終的決定權,始終握在我手上。


有意識地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我的人生課題,但我期許自己未來能更篤定地認同—

承擔,不是重負,而是一種慢慢長出來的自由感。

avatar-img
Sun☀晴感談心室
36會員
26內容數
自我成長|生活覺察|伴侶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un☀晴感談心室 的其他內容
分享瑜珈初學經驗,從瑜珈練習的循序漸進中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並練習在能力範圍內嘗試新事物。
從討厭跑步到喜歡上跑步的轉變,以及跑步帶來的體悟:活在當下。
閱讀是一輩子值得的投資,分享三本必讀自我覺察書籍以助於成長。文章同時強調閱讀的好處:不僅可提升職場能力,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並透過文字輸出重建自我思想,活得更豐盈自在。
分享瑜珈初學經驗,從瑜珈練習的循序漸進中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並練習在能力範圍內嘗試新事物。
從討厭跑步到喜歡上跑步的轉變,以及跑步帶來的體悟:活在當下。
閱讀是一輩子值得的投資,分享三本必讀自我覺察書籍以助於成長。文章同時強調閱讀的好處:不僅可提升職場能力,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並透過文字輸出重建自我思想,活得更豐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