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停看聽
A女曾歷經憂鬱症,那段時間幾乎癱瘓了她的生活與求生意志。世界在她眼中變得灰暗、無趣。她從未真正搞清楚發作的源頭,但最近,她敏銳地嗅到熟悉的前兆正在逼近——情緒起伏、睡眠障礙、過度敏感。
她變得比過去更要求完美。每樣東西都要整潔、乾淨,不能有絲毫瑕疵。
在服務業工作的她,對客人的一句話耿耿於懷,極力想做到無可挑剔。
而最讓她警覺的,是「不吃藥就無法入睡」的狀況又出現了——那是『它』敲門的聲音。
危險警戒區
她試圖提醒自己不要再次跌入憂鬱的深淵,但無意間,她還是養成了一些推波助瀾的習慣——比如,睡前硬是要看恐怖驚悚片來讓自己「累到入睡」。
結果就是:睡著了,卻總夢見令人窒息的畫面,醒來反而更疲憊。
這種「用錯方式紓壓」的習慣,是在情緒低落時不自覺養成的,卻反過來削弱她的睡眠品質與心理恢復力。
旁人可以如何協助
如何開始練習從生活中建立新的支持系統?
傾聽對方分享大小事件時,不再急著「#解決問題」,
而是 #練習聽見對方的小習慣、小細節,讓自己與對方 #建立起更溫柔的連結。
嘗試在對話中,引導對方去說出生活中那些帶來幸福感的時刻。
安全放鬆區
比如:
**每天喝一杯熱拿鐵
**每天15分鐘不被打擾的 Me-Time
這些小片刻,像止血貼般,為生活緊繃的傷口帶來一絲喘息與修復。
細微覺察來自生活的點滴
若你正在經歷心理危機,不妨從以下小練習開始:
說出或寫下你每天發生的小事情
對每件事進行客觀評分:
幫助自己回穩的是正分
讓情緒惡化的是負分
例如:
睡前看驚悚片 是負分
喝一杯讓自己放鬆的拿鐵 是正分
每天或每週回顧正負比重,
是不是讓負分佔據了大半?
有沒有一些行為是可以替換的?
這樣的練習能慢慢喚醒你對生活的覺察力,讓你重新找回對生活的主控權。
.
.
文:裊裊炊煙‧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