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出來玩了,別再盯著手機啦:出遊時,如何催化孩子自己動起來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陪伴與成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都出來玩了,別再盯著手機啦:出遊時,如何催化孩子自己動起來〉2025-07-02

 

  今年暑假的第一個活動,我們根據哲學班的孩子這學期討論的主題,規劃了兩天不過夜的「小旅行」。雖說是「規劃」,但在我們的設計裡面,除了每天各有一個主要的參訪行程之外,其他時間要怎麼運用我們基本不會設限。只要是走路和公車到得了的距離,原則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只要是合法合理、不傷害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原則上想做什麼都可以去做。

 

  不過,當我們從客運上下車,抵達轉運站時,大家並不是興奮地討論要去哪,只是零散地提議要買飲料、午餐想吃牛肉湯,多數孩子的目光停在手機上,有人在打遊戲、有人在看短影音,沒帶手機的孩子也圍在旁邊一起看。

 

  從「讓孩子自由決定要去哪/做什麼」這個大原則來說,他們確實可以一直待在轉運站吹冷氣玩手機,但我不禁懷疑,這樣真的算是出來玩嗎?

  

【不全然是壞事,但依然令人憂心】

   從樂觀一點的角度來說,雖然他們盯著手機,但不是各玩各的,而是與朋友們分享螢幕,討論關於遊戲或好笑影片的內容,也是在進行社交和分享,並非不可能累積「一起玩的回憶」。

 

  而且暑假已經開始了,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長,他們參與這個時間的營隊或活動時,多少帶著「放縱一下」的預期,如果要求他們別玩手機,好像也會變得有點掃興。

 

  不過,不論是從教育者、旅伴、還是單純朋友的角度,我都還是會覺得這些時間很可惜。明明已經到了平時不常去的地方,如果目光都在手機上,可能會錯失很多本來有機會得到的新鮮體驗。

 

  而且,在我看來,這個「在轉運站裡滑手機」的行為並不是他們「思考與討論之後安排的行程」,而是未經思考就做的「預設行為」,這部分是令我最擔心的。

 

  換句話說,與我們小時候的狀況不同,這些孩子從國小高年級的這個時期,就已經習慣了用手機把「空閒時間」填滿。「反正今天不是上課」、「反正還沒決定好接下來要去哪」,就一直把目光與心思放在手機上。

 

  但這樣會帶來的後果是,沒有人積極討論接下來要去哪,所有人都彷彿同意「好啊待會去買飲料」,卻沒有人要做下一步的行動,Google一間飲料店(這很簡單,手機就在你手上!)、或者直接動身往街上走。

  

【幫忙推一下,但走不走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雖然這不像霸凌或肢體衝突那樣具急迫性,但我依然認為這是至少需要輕度介入的問題。我自己比較常給出的幾種做法是:

 

  一、幫忙放大其他意見。當人的注意力放在手機上時,很容易忽視周遭的其他聲音。這時候,如果團隊裡有人提出他肚子餓、口渴、或開始感覺在這裡待太久,想要移動時,我會表達同意,並且與他一起詢問其他人的意見。

 

  我會希望盡量避免用「大人」的形象去做那個發起行動的角色,但如果有人提出想要改變,我會幫忙投這一票,並試試看有沒有機會扮演催化劑,促成一次團隊自身發起的行動。

 

  二、當有人提出意見的時候,我也會協助說明移動之於繼續待在這裡的利弊,且會以朋友、團隊成員的方式,「有節奏地」去凸顯這件事情。譬如當大家都有接下來要去特色公園的共識之際,就可以在看到有人即將又一次按下「開始遊戲」時,說出「蛤~但這樣等一下去公園玩的時間會不夠耶」,讓他們在這個重要的節點,自己判斷要不要趁現在趕快出發。

 

  對我來說,「盡量讓他們有機會得到更多有意思的體驗」和「把決定權留給他們」在這類「自由規劃行程」的課程裡面都是重要的。大人能做的事情是讓我們認為有趣的路變得更好走,但如果他們現在還不想走,那就之後再去也不遲!

 

  而且,雖然手機很吸引人,但大多數的孩子其實並不缺乏遊戲的能力。所以除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之外,只要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更有趣、待會要去的地方讓他們夠興奮,他們終究會(雖然可能還是會「好啦等我這局打完」)放下手機,跟上行程。

 

  說真的,外在世界永遠都不缺乏有意思的東西。大人們加把勁吧!別讓孩子誤以為短影音與手遊比真實生活更有趣!



延伸閱讀:
〈預防孩子沉迷手遊,除了禁止,還能做些什麼?〉
〈手機育兒的危害與忙碌家長的困境〉
〈手機與影音時代的兒少問題(二):被孤立的兒少與過早到手的手機〉
〈世界在手機之外呼喚〉
〈娃娃機「出貨」的誘惑/與獲得注意力的誘惑〉
〈就算是便利商店,也是特別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喜歡你說 幫忙推一下,但走不走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有時候大人太急著主導行程,反而讓孩子更抗拒 但像你這樣用提問和放大其他孩子的聲音,去催化他們自主討論和行動,真的很棒👍 希望更多大人能像你一樣,用心創造比螢幕更吸引人的體驗,讓他們發現原來真實世界,比短影音還好玩!
前圖紙-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2
有些情緒需要翻譯 在陪伴這些孩子的時候,我也慢慢體會到,要讓孩子們練習自己去安排行程,大人也需要練習放手、忍耐。當他們知道真的可以自己決定,而且也需要自己決定時,他們就會開始督促彼此動起來了!當他們主動想要做點什麼的時候,我們的建議和經驗分享就能變成很好的輔助~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2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30
  試想,如果關於這兩個孩子所有的(或大部份的)照顧責任都由這名母親負責,那她如何有能力與體力,24小時全心全意地照顧他們呢?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用餐時間是她難得的休息時間,她需要在這個短暫的一小時左右好好放鬆,邊吃東西邊看自己想看的影片,好讓她接下來有力量重新專注於照顧這兩個孩子呢?
2025/06/30
  試想,如果關於這兩個孩子所有的(或大部份的)照顧責任都由這名母親負責,那她如何有能力與體力,24小時全心全意地照顧他們呢?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用餐時間是她難得的休息時間,她需要在這個短暫的一小時左右好好放鬆,邊吃東西邊看自己想看的影片,好讓她接下來有力量重新專注於照顧這兩個孩子呢?
2025/06/18
  你不會希望自己孩子對手機與媒體的認識,來自於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所以,你必須在那之前,先和他一起建立對這些數位產品的正確認識。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數位產品可以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讓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2025/06/18
  你不會希望自己孩子對手機與媒體的認識,來自於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所以,你必須在那之前,先和他一起建立對這些數位產品的正確認識。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數位產品可以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讓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2025/06/17
  我認為有必要更深入去探討的兩大問題是:一、當孩子陷入那種無助的處境時,父母有沒有給與她足夠的支持?還是任由她感到孤立無助,甚至站在其對立面;二、在尊重其自由與個體性之際,有沒有在必要之處給予她充分的教育,陪伴她建立正確的媒體識讀觀念?還是過早地把手機給她之後,就隨她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Thumbnail
2025/06/17
  我認為有必要更深入去探討的兩大問題是:一、當孩子陷入那種無助的處境時,父母有沒有給與她足夠的支持?還是任由她感到孤立無助,甚至站在其對立面;二、在尊重其自由與個體性之際,有沒有在必要之處給予她充分的教育,陪伴她建立正確的媒體識讀觀念?還是過早地把手機給她之後,就隨她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暑假漸漸來臨,家中的孩子們心情開始浮躁起來。我為他們準備了一些暑假該讀的書籍,並不強求他們一定要完成,只希望他們能在暑假中找到一點寧靜。 我對課業並沒有特別注重,只要孩子們盡力就好。 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運動表現。 台灣的教育體系總是拼命塞知識,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似乎在台灣或亞洲的教
Thumbnail
暑假漸漸來臨,家中的孩子們心情開始浮躁起來。我為他們準備了一些暑假該讀的書籍,並不強求他們一定要完成,只希望他們能在暑假中找到一點寧靜。 我對課業並沒有特別注重,只要孩子們盡力就好。 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運動表現。 台灣的教育體系總是拼命塞知識,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似乎在台灣或亞洲的教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夏季將至,珍惜親子共度的時光,一同探索親子活動新體驗!透過共同規劃,讓孩子參與並學習安排事情,並討論實際可以做、去哪裡玩、如何進行,讓活動更具意義。這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和小孩一起規劃親子活動,並提供暑假計畫動腦時間表供參考。
Thumbnail
夏季將至,珍惜親子共度的時光,一同探索親子活動新體驗!透過共同規劃,讓孩子參與並學習安排事情,並討論實際可以做、去哪裡玩、如何進行,讓活動更具意義。這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和小孩一起規劃親子活動,並提供暑假計畫動腦時間表供參考。
Thumbnail
暑假快到了,家長不妨放手讓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著手規劃自己的暑假,培養責任感。但在規劃時,不能只是隨口說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最好認真衡量目前的程度,再將進度量化,最後提筆寫下來,才能強化執行力、提高完成度。以下是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最新一期的專欄文章,提醒孩子設定計畫容易犯的錯誤及改善方法。
Thumbnail
暑假快到了,家長不妨放手讓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著手規劃自己的暑假,培養責任感。但在規劃時,不能只是隨口說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最好認真衡量目前的程度,再將進度量化,最後提筆寫下來,才能強化執行力、提高完成度。以下是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最新一期的專欄文章,提醒孩子設定計畫容易犯的錯誤及改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