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機的餐桌:現代家庭是否還能找回高品質陪伴?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陪伴與成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人一機的餐桌:現代家庭是否還能找回高品質陪伴?〉2025-06-30


  前陣子去外地工作的時候,有天上午在一間早午餐店遇到了一個令人略感違和的場景。一名母親帶著兩個國小左右的孩子在隔壁桌用餐,雖然三人坐在同一個餐桌面前,但彼此幾乎沒有互動。


  他們三人的面前分別架著一部手機(或平板),各自盯著各自螢幕中的影片。由於他們每個人都「設備齊全」,且絲毫沒有不自在的樣子,可以想像這很可能是他們家的常態。


  而且他們顯然也不在乎周遭人可能對這種表現的看法,雖然不至於大聲到影響別桌,但他們的設備也都撥放出旁人可以聽見的音量。換句話說,在他們看來,這是自然而然的行為、是這個時代的人的日常。


活在個人設備中的現代人日常

  的確,如果今天是我一個人在家吃飯,我也很可能會開個影片來「配飯」。我們習慣了永遠接收資訊,如果周遭一下子安靜,甚至會產生一種「少了什麼」的慌張。


  然而,如果是和別人一起,除非手邊真的有必須馬上處理的要事,不然我通常會立刻把手機收起來,更不可能會把身邊的人晾在一旁自己看起影片。


  而如果是在公共場合或者附近有別人,我基本上都會戴上耳機,除了避免影響到其他人之外,也將自己隔絕起來,讓自己可以專心進入自己要處理的這些訊息或作品。


  但我眼前的這個家庭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的生活裡,這個「有別人/沒別人」的區分在兩重意義上都不存在。身邊的家人不會讓他們想要把設備收起來、鄰桌的外人也不會讓他們認為需要不互相影響。


  他們不和親近的人分享時光,不追求高品質的相處與陪伴。他們以個體的方式待在各自的設備之中,宛如一同吃飯只是場偶然。雖說我們或許沒有什麼立場批評他們的「個人選擇」,但這個畫面、以及它揭示的現象確實令人感到不安。


個人失職之前,是更根本的照顧能量問題

  直覺上,我們可能會將責任歸咎於這名「讓孩子盯著平板、自己也盯著手機」的母親,認為她怠忽了教養與陪伴的責任,只想用「最輕鬆的方式」讓孩子們不吵鬧。


  然而,一個明顯卻經常讓人忽略的問句是:為什麼這名母親需要一個人照料這兩個孩子,本來應該要分擔照護責任的另一名家長呢?又或者家中的其他照顧者或支援者呢?


  換句話說,即便這名母親真的有所失職,但首先,更加失職的人沒有被究責到;其次,如果我們忽略了還有其他人需要承擔照顧責任的這件事,我們就會低估了這名母親的處境有多麼艱難。


  試想,如果關於這兩個孩子所有的(或大部份的)照顧責任都由這名母親負責,那她如何有能力與體力,24小時全心全意地照顧他們呢?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用餐時間是她難得的休息時間,她需要在這個短暫的一小時左右好好放鬆,邊吃東西邊看自己想看的影片,好讓她接下來有力量重新專注於照顧這兩個孩子呢?


  從兒少權益的角度來說,我不認為這種日常是健康的。但在考量到上述的這種可能性之後,我們也必須要去強調,獨斷、貿然地批判與質疑這名母親並不公平。這個現象的背後,是更大、更全面的照顧能量問題。


  我們的願景自然是去建立一種更加重視「高品質陪伴」的文化。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知道,這樣的文化需要有諸多社會條件的配合。若要避免這些教養理念成為階級獨佔的「特權」,家庭責任的重新配置、社會照顧系統的支持,都在其中有著必不可少的位置。這些資源與條件的不足,是我們要考量孩子們的未來時,不可以不去思考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5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8
  你不會希望自己孩子對手機與媒體的認識,來自於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所以,你必須在那之前,先和他一起建立對這些數位產品的正確認識。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數位產品可以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讓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2025/06/18
  你不會希望自己孩子對手機與媒體的認識,來自於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所以,你必須在那之前,先和他一起建立對這些數位產品的正確認識。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數位產品可以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讓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2025/06/17
  我認為有必要更深入去探討的兩大問題是:一、當孩子陷入那種無助的處境時,父母有沒有給與她足夠的支持?還是任由她感到孤立無助,甚至站在其對立面;二、在尊重其自由與個體性之際,有沒有在必要之處給予她充分的教育,陪伴她建立正確的媒體識讀觀念?還是過早地把手機給她之後,就隨她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Thumbnail
2025/06/17
  我認為有必要更深入去探討的兩大問題是:一、當孩子陷入那種無助的處境時,父母有沒有給與她足夠的支持?還是任由她感到孤立無助,甚至站在其對立面;二、在尊重其自由與個體性之際,有沒有在必要之處給予她充分的教育,陪伴她建立正確的媒體識讀觀念?還是過早地把手機給她之後,就隨她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Thumbnail
2025/06/16
  這名孩童確實犯錯了,她說謊、出現偏差行為也是鐵錚錚的事實。然而,她需要的是受教育、面對應負的法律責任,而不是「給她嚐點苦頭」。但我們實際看到的是,警方與家長都把這一連串後果--包括諸多大人圍著她的訊問、被銬上手銬帶到警局拍照押手印、在青少年拘留中心過夜等候後續處理等--當作一種她應得的「教訓」。
Thumbnail
2025/06/16
  這名孩童確實犯錯了,她說謊、出現偏差行為也是鐵錚錚的事實。然而,她需要的是受教育、面對應負的法律責任,而不是「給她嚐點苦頭」。但我們實際看到的是,警方與家長都把這一連串後果--包括諸多大人圍著她的訊問、被銬上手銬帶到警局拍照押手印、在青少年拘留中心過夜等候後續處理等--當作一種她應得的「教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單獨約會 #正向行動 記得我成為二寶媽一個多月,面對這個變化,雖然有心裡準備,但真實的情況是失控的。😔 一開始很心急,希望可以兼顧兩個孩子的需求, 真希望身體可以分成兩半,左邊給女兒,右邊給兒子。 女兒一天能和我互動的時間是早餐和晚餐時光。 但早上因為半夜照顧兒子,我根本
Thumbnail
#單獨約會 #正向行動 記得我成為二寶媽一個多月,面對這個變化,雖然有心裡準備,但真實的情況是失控的。😔 一開始很心急,希望可以兼顧兩個孩子的需求, 真希望身體可以分成兩半,左邊給女兒,右邊給兒子。 女兒一天能和我互動的時間是早餐和晚餐時光。 但早上因為半夜照顧兒子,我根本
Thumbnail
穿著貼身運動服裝的婦女,在魚攤前和老闆娘聊天,回到家充當自由的家庭保姆,照顧食材、烹飪和家務。她反思成年和照顧者的角色隨時間的變化,並享受家人在一起烹飪和聚餐的時光。
Thumbnail
穿著貼身運動服裝的婦女,在魚攤前和老闆娘聊天,回到家充當自由的家庭保姆,照顧食材、烹飪和家務。她反思成年和照顧者的角色隨時間的變化,並享受家人在一起烹飪和聚餐的時光。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家長之間在育兒過程中亦須「溝通協調」,以有效率、有目標地使事務順利運作。身為母親經常扮演主要照顧者,但父親相較於母親,對於訂下的規則較能夠徹底執行,父母應做好示範。這篇文章強調共同配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成為媽媽不知不覺有兩年的時間,看著孩子在懷裡軟軟嫩嫩直到孩子最近滿兩歲,這個過程裡充滿挑戰,就像一碗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一樣,酸甜苦辣都在裡頭,箇中滋味只有當事者的媽媽我才能體會。
Thumbnail
成為媽媽不知不覺有兩年的時間,看著孩子在懷裡軟軟嫩嫩直到孩子最近滿兩歲,這個過程裡充滿挑戰,就像一碗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一樣,酸甜苦辣都在裡頭,箇中滋味只有當事者的媽媽我才能體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