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與影音時代的兒少問題(二):被孤立的兒少與過早到手的手機〉2025-06-17
在前一篇文章裡,我們大致梳理了惡作劇報警事件的始末,思考了孩子端與警察端令人反思的地方。很清楚地,這是一起需要進入司法程序的虛假報案,即使孩子還小,她也需要承擔這件事的一部份責任。然而,在這整個過程裡,我認為她的父母在許多關鍵地方都有所不足,這是我們在思考如何避免這類情事時,不能忽略不談的部分。
在說明為什麼我認為這對父母失職,認為他們也需要為這個事件負一部分責任之前,我認為我有必要再次強調,我的立場並不是「孩子是無辜的」、「孩子不懂事」、「大腦還沒發育完全」等等。
進一步來說,我同意她父母在影片中展現出的那種「她是獨立的個體,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態度是明理、甚至尊重孩子個體性與主動性的表現。在這個維度上,我和Reddit上這種主流看法有一定的一致性。
然而,我認為有必要更深入去探討的兩大問題是:一、當孩子陷入那種無助的處境時,父母有沒有給與她足夠的支持?還是任由她感到孤立無助,甚至站在其對立面;二、在尊重其自由與個體性之際,有沒有在必要之處給予她充分的教育,陪伴她建立正確的媒體識讀觀念?還是過早地把手機給她之後,就隨她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犯錯的孩子,依然需要有人和她站在一起
我們可以在執法錄影中清楚地看到,父母當著警察的面責備她,父親憤怒地用髒話要求她說話,並在女孩無助地問道「我說了真話為什麼你還對我暴怒?」時用髒話直指因為她做了愚蠢的行為。
我們可以從父親的言行與他對警察的態度得知他很尊敬警察(或許這使得他對這起「玩弄警察」的事件感到特別生氣),但在整場對峙中,他完全站在警察那邊的表現,以及母親欲言又止,最後保持沉默的作法,都使得女孩全程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我的意思並不是父母應該像某些「恐龍家長」那樣袒護自己犯錯的小孩。而是,在配合執法、保持誠實負責態度的同時,他們應該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會被接住,知道雖然自己犯錯,但父母依然愛她。
在女兒因為即將被銬上手銬帶上警車而大哭之際,父親的立場有所軟化,甚至詢問能不能代替她上銬或陪她上警車(當然這兩者都不是警方允許的)。這個時候我認為父親終於有意識到女兒需要陪伴與安撫,但在前面的整場對峙中,我們都看不到父母有盡到這個責任。而是讓自己的女兒獨自面對國家機器,甚至與警察們一同站在她的對立面。
這有可能會形成一道難以抹滅的創傷,而且,我認為這也反映出這段親子關係中的細部問題。我相信這名父親是愛女兒的,但當女兒出現類似的「不當行為」時,他可能會過於「鐵血」或「教條式」。以至於女兒形成那種迴避式的回答模式,意圖逃避責任與處罰。
她那句「我說了真話為什麼你還對我暴怒?」或許也反映出了「說謊」是親子間在處理問題時多次碰到的情況,父親或許經常會說:「你說真話我就不會對你發怒」,但這次,即便她吐露部分事實,父親仍然無法冷靜下來。這可能導致未來她認為事情較嚴重時,更不願意說實話。
在給孩子手機之前,父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了嗎?
另一個或許更加嚴重且廣泛發生的問題是孩童過早得到手機與網路使用權的問題。不只是這次事件,近幾年,因為模仿網路影片或短影音出事的新聞層出不窮,甚至有些還鬧出人命。
自前陣子教育部表示將讓要求學校統一收手機的消息傳出之後,許多人開始在說這裡面有人權問題。我確實認為學校收手機的政策是否合理可以討論,但那個討論的關鍵應該在於,這是否會讓第一線教師承擔過多的責任、是否會成為更嚴重師生衝突的導火索?
至於「在上課期間用手機」是一種人權的說法,我認為顯然是對「人權」的無限上綱。從安全與健康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未成年人(甚至包含成年人的全人類)過分沉迷於手機和網路絕對是一個政府應該要介入的嚴重問題。
就像疫情期間的口罩與社交距離、騎機車要戴安全帽、開車時不能用手機一樣,你的「自由」確實一定程度受到限制,但那是為了要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要談學校裡面的侵害人權,要求學生打掃校園、罰寫老師說的話、必須按照換季規定穿著長短袖……,有好多值得我們改變的不合理規定,但說「要求上課期間不使用手機」是侵害人權?遠遠談不上。
而在這次事件裡,無論是她看的有害影片、還是向911傳送虛假報案簡訊的行為,都揭示了父母並未充分地教育她手機的使用方式,在沒有確保她不會基於模仿做出此類出格行為之前,就給了她能夠自由使用的手機。
當然,這方面的教育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在這些父母還是孩子的時候,時代並未讓他們經歷這類事情。但這仍然是他們的責任,尤其在錯誤發生後,他們完全沒有反思自己在教養和陪伴上的不足。父親甚至告訴她「因為你的這通電話,你的人生完全改變了」,她確實需要承擔後果,但在她打那些電話、傳那些簡訊之前,還有更多讓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
試想,包括前面我們看到的那種犯錯時的孤立狀態、因為不想被罵而說謊逃避的習慣。當孩童與父母的關係出現這種或大或小的嫌隙時,網路上的資訊就更有可能趁虛而入,孩子也更有可能在網路上沉迷某些有害內容而完全沒有讓父母知情。在這種背景之下,家中孩子引發這種看似誇張的事件,也就有跡可循了。
在後續的文章裡面,我們會繼續討論那些我認為影音時代不能迴避的問題。並在這個基礎之上,重新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受網路影響而犯錯,或者可能快要犯錯的孩子,避免她們往那條失控的道路上愈走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