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懼中看見信任的裂縫,也打開了修復的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從安親班接回孩子時,一個孩子跟我分享他們看到恐怖電影,說他很害怕;另一個孩子則急切地說:「不要說、不要說!」

我感到擔憂,便讓他們各自說明,才知道安親班安排了觀影時間,播放了同學推薦的電影,卻是輔導級的內容。雖然只是片段,但對年紀還小的他們來說,那些畫面已足以留下陰影。回家後,果然比平常更害怕自己獨處,連上廁所、到廚房裝水都需要爸爸或媽媽陪著。

我的心裡有些生氣——孩子原本逐漸建立起來的獨立,現在又得重新開始培養。更讓我難過的是,那個一再說「不要說」的孩子,雖然也害怕劇情內容,但更害怕我們知道這件事、怕我們責罵。

孩子啊,做錯事的是老師,為什麼你會怕我們責怪你呢?

這讓我重新思考,我是否在不經意之中,對待他們的方式有所差異。也許因為他們的氣質個性不同,我在與他們互動的語氣、回應方式也有些不同。久而久之,對同一件事,一個孩子願意信任地說出口,另一個卻選擇隱瞞與退縮。

我也感謝這個小事件帶來的提醒,讓我有機會去覺察、去修正,而不是等到有一天真正的危險出現時,才驚覺信任早已破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race的沙龍
2會員
84內容數
Gra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30
今天的冥想,我選了一個與「微笑」有關的主題,與之前展開的「鏡中對話」練習形成了很有趣的共時性。雖然鏡中對話的30天練習已經結束,但這樣的習慣,我依然持續著。 冥想結束後,心中泛起一股淡淡的喜悅,那份感受讓我想起最近閱讀的[沒有門檻的幸福]中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思想會影響行為,但常常忘了行為也會引
2025/06/30
今天的冥想,我選了一個與「微笑」有關的主題,與之前展開的「鏡中對話」練習形成了很有趣的共時性。雖然鏡中對話的30天練習已經結束,但這樣的習慣,我依然持續著。 冥想結束後,心中泛起一股淡淡的喜悅,那份感受讓我想起最近閱讀的[沒有門檻的幸福]中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思想會影響行為,但常常忘了行為也會引
2025/06/27
沒想到,就這樣走到了第30天。我很高興自己堅持了下來。這段旅程中雖然有許多不順遂的時刻,但更多的是那份願意看見自己、照顧自己的心意。 透過這樣的練習,即使在焦慮與平靜之間來回擺盪,我依然能保有一點餘裕去照顧自己,也不斷提醒著自己:「別忘了,我擁有選擇的權利。」而我願意選擇快樂與幸福! 這30天,
2025/06/27
沒想到,就這樣走到了第30天。我很高興自己堅持了下來。這段旅程中雖然有許多不順遂的時刻,但更多的是那份願意看見自己、照顧自己的心意。 透過這樣的練習,即使在焦慮與平靜之間來回擺盪,我依然能保有一點餘裕去照顧自己,也不斷提醒著自己:「別忘了,我擁有選擇的權利。」而我願意選擇快樂與幸福! 這30天,
2025/06/25
今天比較有空,選了一個與療癒過往相關的冥想引導。過程中,我看見了小時候的自己——那個只有我一個人在家的傍晚。天色漸漸昏暗,父母還在田裡忙,我鎖了門跑出去,試圖靠著只去過一次的記憶,找到那塊田,找到他們。 我看見那個小女孩,一邊奔跑一邊啜泣,最後站在四周都是一樣景色的田埂上,忍不住大哭了起來...其
2025/06/25
今天比較有空,選了一個與療癒過往相關的冥想引導。過程中,我看見了小時候的自己——那個只有我一個人在家的傍晚。天色漸漸昏暗,父母還在田裡忙,我鎖了門跑出去,試圖靠著只去過一次的記憶,找到那塊田,找到他們。 我看見那個小女孩,一邊奔跑一邊啜泣,最後站在四周都是一樣景色的田埂上,忍不住大哭了起來...其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