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勸退的時刻。
在我要推出日語自學系列的前夕,有些話請你一定要先看過。
我們生活在一個合法成癮物爆炸的時代。
你可以算算自己中了幾項:
一、物質型成癮
- 食物(高糖、高油、高鹽)
- 咖啡因(咖啡、能量飲料)
- 酒精 菸(傳統香菸、電子菸
- 藥物(安眠藥、止痛藥、非法毒品)
二、數位刺激成癮(感官型)
- 手機 社群媒體(Instagram、TikTok、Facebook)
- 手遊/網路遊戲
- 追劇/短影音
- 色情內容
三、行為型成癮(控制感/逃避)
- 網路購物
- 財經市場(股票、虛擬貨幣)
- 賭博
- 工作成癮/過度運動
- 整形美容/身體外貌管理
四、心理與關係型成癮
- 愛情/戀愛關係(對人依附)
- 心理劇情(內心反覆演練或幻想)
- 社群媒體(社交比較、存在感)
- 整形美容(自我價值)
五、成長焦慮型成癮
- 資訊獲取(查資料、看新聞)
- 自我改善/靈修成癮
- 過度工作(自我價值綁定於成就)
成癮,並不全然是壞事。
它也可以是你人生推進的燃料——前提是你有意識、不過度、不逃避。
像是精進技藝、穩定運動、長期創作等,這些都是健康的沉迷。
而我要討論的,是「空虛型學習焦慮」這件事。
疫情後,大量課程轉為線上,各類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瘋長,學習成了全民運動。
但我想問的是:
- 你真的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嗎?
- 還是你只是覺得人生沒方向,看到別人都在進步,不想被拋下?
- 你是不是選了一門課,結果發現自己根本提不起勁,最後花了錢,沒學到太多東西,反而更焦慮?
學習不是件壞事,但盲目的學習只會讓我們更空虛。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學習外語前,你必需具備的三大核心觀念:
學習外語三大核心觀念
正確的學習方式
回到嬰兒時期,最自然的學習方式,就是:聽→說→讀→寫。
不要再用「腦袋」死記,而是先用你的「耳朵」和「嘴巴」的肌肉去記憶。
配合實用的練習技巧,降低學習的困難,讓你能夠真正學會並且運用。
自學外語——用「泡腦子」,說的像母語人士一樣掌握「聽」和「說」
可持續的學習習慣
學習語言是一場耐力賽。學習頻率,比總學習時長來的更重要。
每天15分鐘,會比一週一次學3小時更有效。
這是因為大腦有「遺忘曲線」,只有經常接觸使用,記憶才會慢慢轉移到長期記憶。
與其一次卯起來學,卻沒有規律,建立學習的習慣才是正確的方法。
習慣總是無法建立,你也有拖延症(完美主義者)嗎?——子彈筆記
具體明確的學習動機
你學這項外語(甚至是運動、程式語言、AI或是任何其他項目),最終的目的是甚麼?是為了升學?升職?旅遊?認識朋友?追星?
只要動機是你「真心渴望、熱切追求」的,就算你學日語是為了把妹……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呀?(嗯?)
如果你只是模糊地想「好像該學一下」,那學習成果通常也會跟著模糊。
你會花很多時間在原地打轉,最後也不確定自己學到了什麼。
想得越清楚、越具體,你越可能堅持到成果出現的那天。
以上是在<自學日語的完整指南>系列文章上架前,想先說清楚的事。
特別是「學習動機」這一點,我每次接家教學生前,都一定會問這個問題。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學,請你好好重新思考吧!不要浪費時間學日語(這真的很花時間),請你去做你「真正喜愛」的事情吧!
日語會等你,生活會等你,
人生還有很多事等著你去完成,
不要只為了「不被拋下」而陷入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