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記 ‧ 第八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這篇「往生論講記」是淨空老法師於 1994年10月在美國達拉斯 及 1994年12月在台灣彰化講解 天親菩薩著作《往生論》的講稿。這篇講文,參考了曇鸞法師的註解來演講,是留給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想在這一生當中,念佛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為非常難得的參考資料。


《往生論》講記 第八篇

~ 天親菩薩著論 | 淨空老法師講解

【論】無量壽經 優婆提舍願生偈 曇註節要 卷下

這個經題,我們簡單的給同修們做一個介紹。

無量壽經》,我相信諸位同修,都已經念得很熟了。『優婆提舍』,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就是註解,古時候翻作論。照這個經題上來看,就是「無量壽經論」,是這個意思,我們現在把它講成「往生論」,因為它的宗旨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正名不是叫「往生論」,是叫「無量壽經論」,這個「優婆提舍」就是論。

論跟中國古時候這個註、疏意思是非常接近的。為什麼稱作論?就是這一個註解與經一定相應;換句話說,他註的意思,就是佛的意思,一點都不錯,這樣的註解,才可以稱論。所以稱論就是非常正確、沒有錯誤的這種註子。後來的祖師大德,當然自己很謙虛,不敢用論,所以用註、用疏。用註、用疏,就是我的註解,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也許有不對的地方,可以請大家指正、指教。這個論不可以的,論是我講的就非常正確,沒有人可以批評,沒有人可以能夠給他指教的。

所以,論,在註子裡面分量非常之重,相當於我們中國古代叫傳。大家讀古書,你看《春秋》有《左傳》、有《公羊傳》、有《穀梁傳》,那個傳,就是註解。後人不用傳,也用註、用疏了,現在用講義了,這愈來愈謙虛。實在講用傳,也就是說,他這個註子是這個經義正確的解釋,後人可以依著它去修學,不能夠違背的,有這樣肯定的語氣,這才能稱之為傳、稱之為論,在佛法裡稱之為論,這就是決定權威的註解。這個是題目裡面的,是《無量壽經》的註解。

他這個註,不是依照經文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來註解,不是的。這個註解裡面有兩大類。一類叫「釋經論」,這釋經是解釋經文的,這個是一句一句來註解的。像《大智度論》就是屬於釋經論,它是按照經文一句一段來註解。

本論是屬於叫「宗經論」,宗經論跟釋經論不一樣,是完全說明全經的大意,沒有按照經文來解釋,這是屬於這一類的,這個《往生論》是屬於宗經論。它的重點,也在題目裡面顯示出來,『願生偈』,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論,主要的是偈頌,偈頌一共有二十四首,在卷上,我們現在這是卷下,在這卷上,好像這個本子上沒有,這個本子只有卷下,沒有卷上。

什麼人作的?這個在佛教裡面,也是鼎鼎有名的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出生在印度,兄弟三個人都出家了,而且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哥哥是無著菩薩,他的弟弟是師子覺尊者,天親菩薩是老二,都是修行證果,而且都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這不是普通人。

特別是天親,這個人從小就非常聰明,出家之後學小乘,在小乘裡面,曾經作過五百部論,這個論就是著作,他有五百部的著作,可見得他非常聰明。以後他的哥哥很慈悲,看到他的弟弟很聰明、很有智慧,就度他學大乘。他修學大乘的時候,他覺得從前學小乘的時候,毀謗大乘,做了很多罪業,很難過,就有自殺的念頭。他的哥哥講,如其自殺,不如弘揚大乘,這樣也可以消災免罪。他聽了之後,也很有道理,以後在大乘法裡面,也作了五百部這個論典,所以號稱千部論師,我們現在人所講的著作等身。大概天親菩薩以後,在我們佛門這些大德,他們的著作,沒有一個人超過天親菩薩。

天親菩薩,讀到《大乘無量壽經》,他就發了願,決定要求生西方淨土,把過去所修學其他的法門,統統放下了,不但是世間法放下,出世間大小乘佛法,也放下了,專修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這一部論典,我們可以說,是他讀《無量壽經》的心得報告,所以非常有價值。

流傳到中國來之後,就稱為三經一論。由此可知,古大德把他這一篇報告,那個重要性,看作經典沒有兩樣。所以淨土宗,最初是三經一論,這一論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論》,我們俗稱為《往生論》。

所以「願生偈」這一個題目顯示出,天親菩薩決定求生淨土。天親菩薩這個人,實在是了不起,通宗通教,大小乘佛法,沒有不通達的,最後遇到《無量壽經》,統統放下了,求生淨土,給我們後人帶來了很大的啟示。

淨土要不殊勝,他為什麼求生?尤其是西方淨土,跟彌勒淨土,因為無著、天親這些菩薩,都是法相唯識的專家,法相唯識宗他們的目標,是求生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他是法相宗的大德,他不求生彌勒淨土,轉過來求生西方淨土。這給我們很深遠的省思,西方淨土當然殊勝,才能夠令天親菩薩這樣的崇敬,一心歸依。

上卷是偈頌,二十四首,下卷是論。他是以偈頌來解釋《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整個的教義,都融在二十四首偈頌當中。下卷,這是長行文,是論,這個論解釋前面偈頌的。前面這一部分,就是卷上,今年我們在溫哥華講過,在美國也講過。所以這一次回來,發起要我到這邊來講一部經,我說好,我們就講《往生論》下卷,跟前面合起來就是一部完整的《往生論》。這是這一次我們講經的因緣。

曇註』,「」是曇鸞法師,是南北朝時代的人,也就是東晉時代的人。在中國佛教稱他為神鸞,可見得他在佛教地位之崇高,備受尊敬。法師年輕的時候身體衰弱,想求養生之道,求長壽,求健康長壽,跟這些道士們學法術,學道家的長生不老之術,學這個。以後遇到菩提流支法師,這是從印度到中國來的,他就向他請教,佛門裡面,有沒有長生不老的方法?

法師就告訴他,真正講長生不老,那只有佛法。除佛法之外,這世間仙人,縱然是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壽命依然是有限的。像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是有限,八萬大劫到了的時候,還是要往下墮落,因為他不能再升了。不能再升,只有往下墮。所以不究竟。真正長生,他就介紹《觀無量壽經》,這是真實的無量。

雖然這個經上所說的,這個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個有量的無量,大家讀過《無量壽經》,雖然是有量的無量,但是那個數字,沒有人能算得出來。何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不是一生圓成佛道,證究竟佛果,證得究竟佛果,那就是真實的無量壽,那個不是有量的無量了,確確實實是無量的無量。我們這個法門,是從有量的無量,契入無量的無量。

曇鸞法師聽了之後,把那個仙道捨棄掉了,專修淨土。所以他是淨宗的一位大德。他做這個註解,他的修行方法,就是依據天親菩薩修行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在這一部論上,他給它做了註解。註解很長,我們這個本子是節錄的,所以叫「節要」,我們是節錄的。因為在國外講經的時間都受限制,所以就用這種方法簡單扼要的來介紹。

這是下卷,我們現在看這個文:

【論】論曰。

】從這兩個字以下,就是屬於長行了,下卷的長行,以這個論來解釋前面所說的偈頌,偈頌我們在這個裡面全部都能看到。

解義十重」,他分十個段落,第一段落,「願偈大意」,第二個段落是「起觀生信」,第三個段落是「觀行體相」,第四是「淨入願心」,第五「善巧攝化」,第六「離菩提障」,第七是「順菩提門」,第八是「名義攝對」,第九「願事成就」,第十「利行滿足」。這些意思,我們在文裡面,一段一段來介紹。

看第一段「願偈大意」,願是天親菩薩,發願求生淨土,他作的這個偈頌。這個二十四首偈頌,是什麼意思?這個地方,為我們說明了,這是節錄的最重要的幾句話。

【論】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國故。

】說得再多,這一句話是他的主題,是他的中心,當然也是我們同修們大家的願望,我們也像天親菩薩一樣,有這個願望。天親菩薩在此地,這個修行的方法,值得我們做參考,要用這種方法來念佛,是決定往生。

』是指示,就是指示出來,我們不知道修學的要領,菩薩為我們指示出來、展現出來,使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地方的『』,他不用念,不用想,他用「」,觀跟念跟想差別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淨土主要的有三部經,除了《無量壽經》之外,第二部是《觀無量壽佛經》,用了一個觀字,第三部是《佛說阿彌陀經》,我們稱為小本,這個淨土三經。三經,實在講是一部經。

  • 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概論,把西方世界它的來源、它的歷史、它的理論、它的事實真相,為我們詳細做了介紹。
  • 觀無量壽經》裡面就是《無量壽經》的補充。最重要的它補充了三樁事情,第一個是理論,第二個是方法,就是往生的方法,第三個是九品的因果,這是《觀經》裡面講得詳細。
  • 至於小本,這是世尊無盡的悲心,勸我們念佛往生,我們在小本《彌陀經》裡面仔細去觀察,世尊四番的勸勉,我們常講「一而再,再而三」,他三而四,勸我們四次,應當要求生淨土,這是佛的苦口婆心,勸我們往生,求生淨土。

觀是理性的,我們平常講念、講想,是屬於感情的。如果我們把感情捨掉,完全用理智,理智就叫觀。你看這個《般若心經》,「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這個觀,不但是眼看叫觀,耳聽也叫觀,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用這一個字做代表,理性而不是用感情,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用觀,都用這個字做為代表。

我們仔細去觀察,仔細的去思惟、去想像,因為這個觀裡面,有思維、有想像,有這個意思在。但是剛才說過了,它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智,不是迷信。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事實你明瞭,它怎麼形成的,這些理論也清楚,你對它才全程肯定,毫無懷疑,你求生的願心,自然就生起來了。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會懷疑?沒搞清楚,都搞清楚了,就不懷疑了。天親菩薩清楚了,天親菩薩明白了,所以他一切放下,一心歸命,求生淨土。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見阿彌陀如來,見佛,見佛才聞法。什麼人給你說法最可靠?阿彌陀佛。世尊在《無量壽經》對阿彌陀佛的讚歎,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平常在許多大乘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佛佛道同,成了佛之後,都是平等的,沒有大小的。

既是平等,既沒有大小,為什麼偏偏讚歎阿彌陀佛第一?稱他為佛中之王?這裡頭必有道理。這個道理,這大道理,在這個論裡面,也為我們顯示出來了,天親菩薩對我們說明了,我們接著往下面看就知道了。

這一段,就是他寫這一篇文章的理由,源起,寫這篇的源起,這是要『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願生彼國』,寫這一篇報告。這一篇,確實是他的心得報告。這第二段,「起觀生信」,這個前面講「示現觀」,怎麼個觀法?

【論】云何觀。云何生信。

】提出這兩個問題。

【論】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

】這個『』古時候念「恨」,念破音字,當動詞用,現在人已經不太注重這些了,念「形」也可以,我們就隨俗,只要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可以了,『成就』。

【論】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這目的達到了,我們往生見佛,目的達到了。那要怎樣達到這個目的?你要修五念行成就。可是前面這一句,不能疏忽,『善男子善女人』,著重那個「」字。

所以從前李老師常講,「念佛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李老師給我講過很多次,我們台中蓮社,那個時候蓮友有二十多萬人,我在台中的時候,而真正往生多少?也不過三、五個而已,不成比例。這個原因在哪裡?就是這個「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念佛才能往生。

那我們自己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自己都以為我們是善男子善女人,你看每天都念阿彌陀佛,每天都念經,都在佛菩薩面前表演的都很乖。其實它有標準,這個標準在哪裡?標準在《觀無量壽經》。韋提希夫人,遭到了家庭的變故,兒子叛逆不孝,厭倦娑婆世界,想求生淨土,請教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樣的法門,才能往生?

世尊在沒有講這個方法之前,先講「淨業三福」。告訴她,如果要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當修三種福。

這三條總共十一句,這十一句你統統都做到了,就是此地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見得這個標準不簡單。

現在我們學佛,這個傳授三皈,傳授重戒,這個戒律,都沒有能詳細講清楚,也就是糊裡糊塗皈依了。皈依以後,還是糊裡糊塗,沒搞清楚,戒是受了,戒的內容不曉得,怎麼樣修持也不知道。糊裡糊塗皈依,是糊裡糊塗受戒,糊裡糊塗學佛,學成一個糊塗佛,那怎麼能往生?這個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關於這個三皈,我們有一個錄音帶,過去在新加坡詳細做了一次說明。有同修從錄音帶把它整理出來,出了一個小冊子,希望同修們要多多去看。這些基本的知識,我們有一個《認識佛教》,《認識佛教》非常重要,學佛,佛是什麼不能不清楚,佛教究竟是什麼?佛教了我們些什麼?我們學佛目的又何在?都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決定不能含糊。所以《認識佛教》跟《三皈傳授》這兩個小冊子很要緊,大家一定要多看幾遍。

「三福」非常重要,從三福再建立「六和」,六和敬。能把三福六和做到,你這一生當中,一定得幸福快樂,你的家庭一定很美滿,事業很順利,社會能夠和諧,這個是學佛法現在得的利益。現前就離苦得樂,將來往生決定是可靠的,決定靠得住。

所以,這個善男子善女人,著重這一個「善」字,我們一定要認真斷惡修善。凡是與三福違背的那就是惡,我們要把它斷除;與三福相應的是善,一定要認真去學習。從哪裡學起?從孝順父母學起,你才是真正的善人。

我們在海內外介紹這一部經典,確實有不少同修聽了之後,覺悟了、回頭了。現前的社會,大家都曉得,婆媳很難相處,中國、外國都一樣,兒女結了婚,不願意跟老人住在一起。這個不肯跟老人住在一起,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為什麼原因?這頭一句就沒做到,這個孝養父母他就沒做到,他怎麼能往生?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沒他的分,那底下就完全都沒有。所以有不少人覺悟,這個我都看到了。搬出去了,搞了小家庭,念了這個《無量壽經》,學了佛,又回家去跟公婆住在一起,去孝順父母。這個做法我清楚,他想往生,他真的想求往生,想見阿彌陀佛,所以他回頭了,真的肯依教奉行了,很難得。為什麼?這叫真正學佛,他真幹,這個佛法不是在口頭上,不是在理論上,一定要應用在生活當中,你真的去把它做到。

還有人回去了,侍候公婆了,有時候遇到我,法師,侍候公婆很不容易。這不容易也要學,這就是教你學佛,學忍辱波羅蜜,學禪定波羅蜜,學智慧波羅蜜,我說你不在這個境界,你到哪裡修?公婆是菩薩,天天折磨你,讓你修禪定,讓你開智慧,大善知識,你要感激他才對。你能夠以這樣的心態,這才是真正的善的標準,你確實改過自新,斷惡修善,這才能成就,才能夠往生,才能夠見佛。

>> 續… 往生論講記 第九篇

相關參考《往生論》註解節要

* * *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
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淨業三福.修行的基礎
.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9會員
43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7/12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2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1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1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08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08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這個法門很重要,收錄在《佛王誓約》這本書裡面。它很重要,一直有因緣。這個教法無需灌頂、口傳都可以受持,希望大家自己深入研究,然後跟家親眷屬講「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勝妙安樂。它是一個永恆圓滿的故鄉,這個地方連「苦」這個字都沒聽過,更何況會發生。希望大家立定志向
Thumbnail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這個法門很重要,收錄在《佛王誓約》這本書裡面。它很重要,一直有因緣。這個教法無需灌頂、口傳都可以受持,希望大家自己深入研究,然後跟家親眷屬講「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勝妙安樂。它是一個永恆圓滿的故鄉,這個地方連「苦」這個字都沒聽過,更何況會發生。希望大家立定志向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