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記 ‧ 第十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這篇「往生論講記」是淨空老法師於 1994年10月在美國達拉斯 及 1994年12月在台灣彰化講解 天親菩薩著作《往生論》的講稿。這篇講文,參考了曇鸞法師的註解來演講,是留給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想在這一生當中,念佛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為非常難得的參考資料。


《往生論》講記 第十篇

~ 天親菩薩著論 | 淨空老法師講解

【論】云何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

】就是我們怎樣去觀察,也就是像這個《十六觀經》裡面,我們怎樣去觀想。說觀想,我們比較容易懂,說觀察就不懂。其實大家要把我剛才講的這個意思要記清楚,觀,不分別、不執著,經典上講的這個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就是觀察。

【論】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

】整個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一一皆是不可思議。

【論】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

】這底下是舉個比喻,像這個摩尼如意寶珠,得到這個寶珠,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這個西方童話裡面講神燈,它比神燈還要有效,變化還要多多,這不可思議的太多、太多了。

正如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即使西方世界的人,也沒有辦法說得出來,極樂世界那個莊嚴,有多少種類、多少數量,沒有人能說得出來,等覺菩薩也說不出來。天親菩薩在此地,幫我們歸納,歸納十七種,這個十七大類,我們平常觀想,就有了一個標準了,以這個標準來觀想,我們凡夫的心力可以能夠達到。

【論】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種。

】從第一,「莊嚴清淨功德成就」,一直到第十七,「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這個十七條,我們不要念,後面一條一條介紹,我們把這段文省掉,看底下這個括弧裡面,這個一到十七。第一是總,後面十六是別,所以這個十七句,有總有別。

【論】莊嚴清淨功德成就。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這一句是總說。這個偈頌,就是上卷,上卷跟諸位報告,我們這個是下卷。上卷有二十四首偈頌,第一首是天親菩薩,皈依三寶,求三寶加持,這個第一、二首是讚歎,求佛加持。真正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從第三首開始,這個就是第三首開頭的兩句,要把二十二首偈子,統統在這個長行文裡面給我們詳細說明,這就是論的這一部分。

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這是不可思議。這一句,『觀彼世界相』,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勝過六道輪迴。如果從形相上說,這兩個世界不能比。但是這個地方的「勝」,不是指這個意思,不是兩個世界比較,極樂世界比我們這個好,好太多,不是這個意思。

它這個地方的勝,是講我們帶業可以往生,這個就太殊勝了,這就真正不可思議,使我們六道裡面凡夫,都能夠圓滿成佛,這是任何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事情,『勝過三界道』,它的意思在此地。

所以註解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凡夫人是指六道,六道裡面的人,是煩惱成就的。實在說,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是煩惱變現出來的。你有煩惱,就有六道生死輪迴,你煩惱斷了,你就出了三界了。所以,阿羅漢斷見思煩惱,阿羅漢煩惱斷了,超越六道輪迴了。這個是通途的法門。

換句話說,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大乘小乘、各宗各派,包括禪宗,也包括密宗,見思煩惱不斷,你就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迴。所以成就太難、太難。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縱然你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無色界最高的一層天了,壽命八萬大劫,那還是有限量,八萬大劫到了怎麼辦?要往下墮,他不能往上升,沒得升了,那就往下去,就還是要搞輪迴。所以它不究竟。不斷煩惱就不能了生死,麻煩在此地。

這一切法門當中,只有這一個法門,不斷煩惱也能了生死出三界。諸位要曉得,只有這一門,所以叫門餘大道,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這一個特別法門,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帶業往生,煩惱沒斷

為什麼能脫離輪迴?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使念佛人能夠往生,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佛為什麼不接引別人?佛實在講大慈大悲,希望個個人都到極樂世界去。那個人不想去、不肯去,那佛不能拉他;我們念佛人想去、喜歡去,所以佛來接引我們。那不想去的,不是佛不慈悲、佛不接引他,這叫他自己有障礙,他不想去,他對這個世間還貪戀。

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把這個世間要放下,把世緣放下,不能掛在心上。自己身體,還在這個世間,還沒走之前,心要嚮往極樂世界,心先去了。這個身,迴向裡頭不是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要兌現,怎麼報恩?唯有弘揚佛法,才能報佛恩,我們全心全力,把淨土法門、把淨土的經典,現在還有錄音帶、錄影帶,普遍介紹給全世界的大眾,這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做這個事情。這個事情,這是真實功德,你可以帶得去的;你做其他的,帶不去,所以真實功德是帶得去的。

三界繫業,畢竟不牽」,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光明神通,我們三界的業力、力量消失了,不會再牽著我們去搞六道輪迴了,畢竟不牽。所以這個現象,就是不斷煩惱,得菩提分。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佛法,當生,一生。

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是活著去的,不是死著去的,所以這個法門叫不死的法門。為什麼?臨終的時候,你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沒有死,沒有斷氣。佛來了,歡歡喜喜的跟他去了,身體不要了,丟了,這樣去的,不是死了以後再去。死了以後沒法子,那個太難、太難了。所以這個法門是活著走的。

我們在助念送往生的人,我想大家會有這個經驗。往生的人,如果他的福報大,他走的就很清楚,沒有病苦,有福報的人。福報是從哪裡修的?就是剛才講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你真做,嘴巴裡念不行,要真做。真做,你就有大福報,你臨終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一點病苦都沒有,走得自在、走得瀟灑。像從前,香港何東爵士的老太太,臨終往生的時候,還開往生大會,把她的親戚朋友統統都請來,送她往生,開往生大會。她知道什麼時候走,她是盤腿坐著走的,讓大家看,這有大福報。那個福報差一點人,那就有生病了,病如果重,你助念,他也會跟著你念,沒有聲音,看到他嘴唇在動。到臨走的時候,他嘴唇還在動,我們以為他是念佛,其實不是的,臨走那一剎那,嘴巴動,不是念佛,是他在那裡說佛來了,我要跟他去了,想告訴大家,沒有聲音,說不出來,他見到佛了,跟佛走了,這是真正往生。

所以這個法門,是不死的法門。我們常講,這個法門不老、不病、不死,真正能做得到。要專修,那個效果才非常的顯著,雜修就不行了。什麼叫雜修?覺明妙行菩薩講得好,這個雜修的人,又念佛、又讀經,這個讀經是讀別的經。譬如說,很多同修早課的時候,又要念《金剛經》,又念《普門品》,又念《阿彌陀經》,念好多,這叫雜修,這個不是專修,它的力量分散掉了,效果就差了。所以最怕的是雜修。如果再雜世間這些名聞利養,那就更糟糕了,那個就很難有成就。

所以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一本經、一句佛號,那個效果就非常、非常顯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所以這個法門,真的,我們現在發願、發心,現在就不老、不病、不死,一生成佛,「得菩提分」,現在沒斷煩惱就得菩提分。這個菩提,就是如來果位,我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就向成佛的這個方向目標上邁進了,而且是決定成就。這不可思議,「焉可思議」。

在這個地方,我還要補充幾句,我們必須要徹底了解西方世界的功德莊嚴,認清楚佛不思議的力量,對我們究竟是有多麼大的加持,我們才能夠建立信心,才能夠專一願望。這些都在淨土三經之中,所以三經要認真去研究,要細心的去觀察、去體會,字字句句,都不能夠放鬆,然後才曉得,彌陀對我們的恩德有多大。前面這一條是總說,後面這個十六條,從第二到十七,是別說。第一個說「量」。

【論】莊嚴量功德成就。

】在前面偈頌裡面說:

【論】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有很多人懷疑,西方極樂世界有多大?這個十方無量無邊的眾生去往生,會不會有人滿之患?你看還沒有求往生,就先打妄想了,怕西方極樂世界人太多了,擠不下去。這妄想真多,鑄成了很大的障礙。他不曉得西方淨土是法性土,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的土,叫法相土。法相土有生有滅,不是究竟的;法性土不生不滅,廣大無有邊際。因此我們要修淨土,先要把心量放大。

彼國人天」,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純是菩薩,怎麼說人天?《無量壽經》上,佛有解釋,說人天有兩個意思。

  • 第一個意思,煩惱沒斷,帶業往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煩惱還沒斷,跟這個他方世界的人天沒有兩樣,說他作人天。其實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那個阿惟越致菩薩得來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阿彌陀佛不加持,你是人天身分;加持,把你加到阿惟越致菩薩。所以說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的力量。從自己的力量來看,人天身分,這是一個說法。
  • 第二個說法,沒有生到極樂世界以前你是在哪一道的。我們在人道,到那裡去是人天。因為有菩薩去往生,也有阿羅漢去往生,也有辟支佛去往生,也有畜生道去往生,九法界的眾生,都有去往生的。所以這是講人天。

若意欲宮殿樓閣,隨心所成,人各如此」。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受用是自然的,不需要去設計,不需要去營造,這個都太麻煩,自然成就的,心裡面想什麼樣子,它就變現什麼樣子。想大,它就大;想小一點,它就小,居住的房屋。

這個宮殿,我們看到這兩個字,就會想到皇宮寺廟那種建築,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諸位要知道,天親菩薩沒到中國來過,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到中國來過,中國這個建築物在印度沒有,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的道場,不是像我們這種建築。所以,你要曉得宮殿的本意是什麼,我們要認識清楚。所謂宮,就是私人住宅,古時候叫宮,就是私人住的地方。殿就是辦公的場所,像佛講堂講經教學的場所,這個叫殿。像我們這個場合,這就是殿。居住的寮房,那就是宮。所以宮殿是這個意思。

中國宮殿的形式跟印度不一樣。所以我們現代這個觀光旅遊很方便,諸位去看過許許多多地方,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生活方式,幾乎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國家都不相同,居住的這個房屋形式,都不一樣。所以這個宮殿,不能想到我們這個,侷限在我們這個範圍,要想到佛當年在世,他們的居住的環境、他們教學的場所。教學場所都稱之為殿。所以這居住的環境,隨心所欲。人各如此,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又十方世界眾生願往生者,一時一日之頃,算數所不能知其多少」,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人數沒有法子計算,太多了,真的是無量無邊。

而彼世界常若虛空」,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多人,天天有增加那麼多的人,西方極樂世界好像沒有看到有人增加一樣。「住如此量中,志願廣大,亦如虛空無有限量」。阿彌陀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統統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還是非常空曠,沒有覺得人多,沒有覺得擁擠。

由此可知,心量要大。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個量,有這樣莊嚴成就?心量大,量大福大,量大智慧也大。我們要拓開心量,要能容一切人,能容一切物。

【論】莊嚴性功德成就。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這是菩薩教給我們,觀察西方極樂世界,十七種莊嚴的第三種。『』,我們常說的性質,觀察彌陀淨土的性質。

正道大慈悲』,這個「道」若是成佛之道,那就叫「正道」。大慈悲的正道,跟一般菩薩的正道又不相同。因為一般菩薩修行成佛,要經歷很長的時間,要經歷許許多多的階級,像我們念書,是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這個菩薩的階級,有五十一個,從初信位到等覺位五十一個階級,必須要經歷的。這個地方說的「大慈悲」,是不必經歷,正是像《華嚴經》上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不必經過次第,一直就超升了。所以他的時間很短,成就不可思議,這叫「大慈悲」。所以這句話,只能應用在西方淨土。

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善根,佛在經上常說,有世間善根、有出世間的善根。世間善根,也就是說,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生的,那就叫善根。

世間善根有三種,叫無貪、無瞋、無痴;換句話說,把貪瞋痴斷掉,這個世間善根就生了,你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是世間善法。假如這個貪瞋痴要不斷,雖然在世間作善,未必是真的善。像袁了凡居士這個家庭四訓裡面所說的,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半善、有滿善,由此可知,他是說了八種,那個善不容易,必須把貪瞋痴這個三毒煩惱斷掉,你所修的一切大小善事都是圓滿的,這是世法的善根。

出世法的善根是什麼?大乘法裡頭常講,精進,所以菩薩善根唯一精進。西方世界,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三不退,三不退就是出世善根。不但證三不退,而且是圓證三不退,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那個「圓」字,圓是圓滿。由此可知,圓滿的三不退,不是一般菩薩能夠得到的。通常大乘法中講,圓教八地以上,才能證得圓證三不退,你就曉得這個地位是多麼高。所以西方世界成佛容易、快速、穩當,就是人人都是圓證三不退,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才能得到。

入正定聚」,什麼叫做正定聚?定,就是你心裡面有決定。正定,你定的這個道路一定是成佛,將來也決定會成佛,這就叫正定。如果你定在一個法門上,你的確很認真、很用功的修學,但是這一個法門決定不能成佛,這個定在佛法裡面叫做邪定聚,不是正定了。

譬如印度有一些宗教,他們的教徒非常虔誠,依照它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他們最後能夠生欲界天、色界天,或者是無色界天,真的能到那邊去,他的心定,定在這個法門上,這一種定聚,在佛法裡就叫邪定聚。為什麼?不能成佛。縱然生到最高的無色界天,天福享盡的時候,還要輪迴、還要墮落,所以那個定就不是正定。所以佛法裡面講的正定,就是依照這個方法、理論修學決定成佛,我們把心定在這上面。

在此地,這個正定,跟一般大乘正定,意思又不一樣,也就是格外的深,格外來得深,是專門定在這一句名號上,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心就定在名號上。

也許人家一問,這定在名號上行嗎?能成就嗎?決定能成就,而且有不可思議的成就。誰給我們做證明?大勢至菩薩給我們做證明,大勢至菩薩的修行就是專念佛號。你看《圓通章》裡面所說的,他一開口就是說,他與五十二同倫,同倫,用現在的話來講,同志,志同道合,五十二個人。這五十二個怎麼講法?是五十二個位次。十信,十個;十住,二十個;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就是五十個,再加上等覺、妙覺,妙就成佛,這五十二個就是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用什麼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真正不可思議。

他講得很清楚,「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是什麼?不需要用第二個法門,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從初發心他就念成佛了。而且成佛比別人快,別人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我算算他們那個帳,成佛大概三劫就行了,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人家要三大阿僧祇劫。你就想想,那真的不可思議。所以名號功德,我們要明白,這才肯認真去念。

念的方法,一定要遵照大勢至菩薩的指導,「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怎樣都攝六根?天親菩薩在這個地方,教給我們五念法,那就能都攝六根。這個聲聲佛號裡面有禮拜,禮拜是恭敬的意思,真誠恭敬就是禮拜的意思,用恭敬心念這個佛號。稱讚,稱讚是念出聲音出來。作願,念念都是求生淨土,念念都是要見阿彌陀佛。第四觀察,第五是迴向。觀察就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這能攝六根。如果不是這樣的念法,這個都攝六根,是不容易做到的。做不到都攝六根,如果能做到淨念相繼,也決定往生,只要能做到淨念相繼,那個就很難得了。

淨念,淨就是不懷疑,懷疑,心不清淨了,不夾雜,做到不懷疑、不夾雜,這個心是清淨的,這淨念。

相繼是不中斷。換句話說,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去念也決定得生。所以他教給我們的方法,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就是入正定聚

再看第四段:

【論】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這個兩句偈,前面是說的事實真相,前一句,後一句是比喻。我們看西方世界的形相,「忍辱得端正」,西方世界的大眾,四土九品往生的人,相貌都相同,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這個世界,找到兩個人相貌相同的很不容易,很難找到。

為什麼相貌不相同?所以你先要知道,這個相從哪裡來的。這個現在醫學上講,這個相貌是遺傳的,兒子總會像父母,遺傳的,這在佛法裡面講,是講不通的。佛法怎麼說?相是心變現出來的,這個很有道理。因此人的相貌不一樣,就是他的心不一樣,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個話,就非常有道理了。所以佛法上講,「相隨心轉」。你看那個在一般看相算命的,他也懂得一點佛法,相隨心轉。因此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相都一樣?他每個人都念阿彌陀佛,每一個人都想阿彌陀佛,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相貌,就很像阿彌陀佛,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這個世間人,這個小孩會像父母,就是他想念父母,他的相貌就像父母。到長大了,他不想父母了,他的相慢慢就變了,變了就不像了。所以諸位從這個地方去觀察的時候,你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西方世界的眾生的相,一個是大家統統念佛憶佛,一個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四十八願裡頭有,這個第三願就是講這個相貌相同。我們要想相貌得端正,忍辱得端正。這個世間相貌好的人,我們曉得,前世他修忍辱,他得的好相貌,這一世如果能更忍辱,他這個相貌愈來愈殊勝。

一得生彼,無瞋忍之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三毒煩惱就斷了,自自然然的斷了。為什麼自然斷?因為,那邊沒有叫你不如意的事,這一切不如意的事,不但你見不到,你接觸不到,聽都聽不到,你所接觸到的,都叫你很開心,都叫你很歡喜。所以法喜充滿,瞋恚心沒有了,忍辱當然波羅蜜就圓滿,自然圓滿。

人天色像,平等妙絕」,這個是事實,我們無法想像。世間這個佛的相,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我們沒見過真正的佛像,這個歷代所造的佛像,世尊給後人指示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要把這三十二相要塑造出來,大家就依這個標準來做。

所以究竟佛的相貌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看這個雕的佛像、畫的佛像,每一尊都不一樣,到底佛長的是什麼樣子?

其實佛沒有相,沒有一定的相,佛的相,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喜歡那個佛像是什麼,佛就現那個相給你看,所以佛沒有一定的相。所以我們中國人造的佛像,就像中國人;你看日本人造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一看那就是喇嘛,一看就看出來了;那個泰國的佛像,釋迦牟尼佛佛像,你看那個下巴尖尖的,那跟泰國人一樣。這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喜歡,你覺得哪個相很喜歡、很莊嚴,他就現什麼樣的相。那個真實的色相之殊勝、之美好,我們無法想像。

淨光之力也」,這個相,是阿彌陀佛清淨光明加持之下,顯示出來的,這西方世界每一個人的色相,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光非心行」,那個相,是心變的,佛的光不是我們的心,不是我們的行為。「而為心行之事」,他能夠加持大家,把這個相貌變的那麼殊勝美好,這不可思議。所以比喻裡面講如鏡、如日、如月,這個日月都放光,鏡也有光明。

第五:

【論】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觀察西方世界種種的事物。「百千種寶,隨心稱意,無不具足」。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受用的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從一切有情眾生福報裡面,變現出來的。這一個時代,資源非常豐富,是這一個時代的有情眾生,他的福報大。如果說這個時代,一切物質非常貧乏,這個地區的有情眾生沒福。

福報,是我們過去生中所修的,修福這才能享福,享福,如果不知道再修福,這個福報享盡了,就沒有了。這一些事實,我想同修們稍微留意一點,就在眼前,你就會看得很清楚。我們看到許多發大財的人,到晚年的時候破產了,貧窮潦倒,這就是說明,他的福報,一生當中都保不住。

所以諸位要知道,人這個發達,我們中國古人講,這個財運最好在晚年,晚年大概能保得住。如果這個財運,是在年輕的時候,年輕的時候發了財,胡作妄為,不知道積善修德的話,到晚年就沒有了,他過去生中,所修積的福報幾年就用光了、就花完了,那個很可惜。能夠保持到兩代、到三代的就很少、很少。這個是不但現前我們看得很清楚,從歷史上,能夠保持三代的也不多。能夠保持長遠,必須知道修善、知道積德,才能夠保持長遠。

西方世界一切的受用,不是我們修的福德,這個修的福德,是會享用得盡的,西方世界是稱性的福報,就是真如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顯示出來,這是用不盡的。就像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狀況,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自然的。

所以百千種寶,這個百千是個形容,實際上那個數量是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計算的。隨心稱意,無不具足,盡虛空遍法界,我們這個世間沒有的,它都有,它都具足。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有的,它統統都有,諸佛剎土裡沒有的,它也都有,這是心性圓滿的流露,你能夠得到自在的受用。

所以西方世界,生到那裡貪心就沒有。我們這個地方物質太稀有了,所以黃金看得很寶貴,西方極樂世界,你要不要黃金?不要。為什麼?舖馬路的,你們想想我們這兒舖馬路的水泥、那個柏油,你會拿到家裡去藏起來嗎?不會。西方世界黃金是舖馬路的,那個什麼金剛鑽、寶鑽是幹什麼?建築材料,蓋房子用的,你要它來幹什麼。所以到那個地方,貪心自自然然沒有。為什麼?太多、太多了。所以斷貪瞋痴,到西方世界,確實到達那裡,這個念頭都不會再有了。

若欲令無,倏焉化沒」,你要看到這個太多了,太多了就討厭,不想再看到它了,這一不想看,它全沒有了;你想看它,它都出現了,隨心所欲。

心得自在,有踰神通」,踰是超過,這個心得自在,超過神通。說的這些事,都是綜合淨土三經裡面的事實,天親菩薩提醒我們,要記住,不要忘記,我們才曉得西方世界好。人家說西方世界好,好在什麼地方?你一條一條能講得出來,至少我們能講出這十七條,他才知道是真好,這不是假好,這能說得出來。

>> 續… 往生論講記 第十一篇

相關參考《往生論》註解節要

* * *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淨業三福.修行的基礎
.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21會員
439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7/13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3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2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2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2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2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