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記 ‧ 第三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這篇「往生論講記」是淨空老法師於 1994年10月在美國達拉斯 及 1994年12月在台灣彰化講解 天親菩薩著作《往生論》的講稿。這篇講文,參考了曇鸞法師的註解來演講,是留給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想在這一生當中,念佛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為非常難得的參考資料。


《往生論》講記 第三篇

~ 天親菩薩著論 | 淨空老法師講解

從第三首以下,「觀彼世界相」以下,總共有二十一首偈,是屬於觀察門。我們看偈頌:

【論】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彼』是西方極樂世界,看看它那個世界那個樣子。『勝過三界道』,三界道是其他諸佛的國土,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娑婆世界,超過我們娑婆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超越我們三界六道。

此已下,是第四觀察門」,從這個以下一共有二十一首偈頌。「分二」,分為兩大段。「一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二觀察眾生世間莊嚴成就」,第一段就是我們常講的依報莊嚴,後面是正報莊嚴,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二十一首偈頌,完全是讚歎西方世界的殊勝。

此二句,是第一事」,他讚歎依報莊嚴,就是世界國土的莊嚴,總共說了十七樁事。當然莊嚴實在講是無量無邊,把無量無邊的莊嚴,歸納為十七類,這十七類,就把西方生活的環境,全部都介紹出來。文章實在是好,因為它的文字少,非常精簡,裡面的含義很周全。

這第一事是,「觀察莊嚴清淨功德成就。此清淨是總相。此清淨不可破壞,不可汙染,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

第一樁事,是講依報的總相。西方稱為淨土,就是那個世界生活環境,無一不清淨,樣樣都是清淨的。而這個清淨是不能破壞、不能污染,這叫真清淨。不像我們這個世間,縱然我們桌椅擦得再乾淨,過兩天,它又被灰塵污染了。西方世界,既然是不可污染,由此可知,那你不要天天去擦,不要去保養,它不會污染的,它也不會變壞的。

我們這個世間再清淨之相,時間久了它就變壞。像我們這個紙張,你看這個紙張很漂亮、很美,印成書很好看,一百年之後它就變成灰了,它會壞。西方世界東西永遠不會壞。這些事我們都在《無量壽經》裡面詳細說過了。

為什麼它跟十方諸佛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動物有生老病死,這個生老病死,就說明它會壞,它是受污染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乃至於地球,有成住壞空,都是會破壞的、會染污的。什麼原因?是一切眾生業力所生。我們造善業,依報的環境就好,風調雨順;造惡業,居住的環境就有許許多多的災害,火災、水災、風災、地震,這些災難都來了,從哪裡來的?業力所感。現在科學家天天在研究,實在講真正的原因找不到,他沒有找到佛家講的業力,業力才是真正的原因。

西方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這個菩薩是誰?你念《無量壽經》就曉得了,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沒有成佛之前,是菩薩,是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發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從哪來的?從正觀來的。正是正確,一點虛假都沒有,觀是什麼?觀察。

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法藏比丘,他是國王,國王的位子不要了,捨棄了,出家了。今天你們有幾位在這剃度出家的,這個出家的事比國王超過太多太多,國王怎麼能比?法藏明白這個事情,國王不要了,出家。出家幹什麼?出家要普度一切眾生,所以跟隨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教導他。不但教導他,而且把十方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自己去觀察。

於是觀察十方諸佛剎土,經上講的二百一十億,二百一十億是表法的數字,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是表的圓滿。一切諸佛剎土,他統統見到了,統統看到了,十方世界哪些優點他採取,缺點他改進,這樣發願的。所以說是正觀之由生。他這個四十八願,不是憑空在家裡想像的,是實實在在,真的我們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個心得,從這裡面發生的四十八願,建造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這個世界,是集一切世界美好的大成,一切世界裡面的缺陷,他統統改進了,完全沒有了,這在一切諸佛剎土,它是第一清淨,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說,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建就是建立的。這是把西方世界清淨的原委,為我們說出來了。

第十一段:

【論】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此二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這是教我們觀察西方世界的量。

這個量有很多種,這個地方主要的是說空間,在十方諸佛剎土大多數,都是眾生業力變現的境界,因此在量上來說都很狹小,無論是在空間或是在時間上來說。我們最清楚的,就是自己居住的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是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地球,地球的面積似乎一天一天在縮小,這是我們現代人很容易覺察得到的。科技發達,交通工具發達了,在古時候從中國到美國,航海用的是帆船,假如一路順風,大概要兩個多月才能到;如果遇不到順風,往往要半年多才能到達,現在十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這個是地球縮小了。人口增加,從前沒有這麼多的人口,現在感覺到我們居住的環境非常擁擠,居住的房子很擁擠,即使地面空間,也感覺得特別的擁擠。這個環境,會影響人的情緒,會影響人的心理,所以這個身心如何能夠舒暢?

阿彌陀佛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不但我們這個地球上有,其他的星球大概也好不了太多,於是乎他老人家成佛之後,所現的國土,是廣大無有邊際。幾幾乎乎他這個居住,就是生活環境,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地球,在不在他那個世界裡面?這個很難講,說真的就是亦在亦不在。從事上講當然不在,這是兩個世界,經上給我們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去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從理上講,它是法性土,法性遍一切處,我們這個世間國土,怎麼能夠超越法性?這是從理上來講。理與事都不能夠偏執,偏執就錯了,偏執我們就起了疑惑了。疑惑是菩薩修行證果的障礙,縱然念佛往生也生到邊地疑城,這個是很不合算的。所以我們對於經典上所說的要有堅定的信心。

這個世界非常大,所以十方世界眾生,即使統統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也看不到擁擠的現象。這個狀況,實在說,世尊當年說法,距離我們今天三千零二十多年,在那個時候說這些話,的確大家聽到很不容易理解。為什麼?那個時候人口稀少,所以居住的環境都非常空曠,不是在今天所說的,今天所說的,我們感覺非常的敏銳。佛說這些話,可能他方世界其他星球裡面擁塞的情形,三千年前跟我們今天一樣,這很可能。所以這是第一個讓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這個國土廣大無有邊際。終無滿時,十方世界都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看不出擁擠的現象,滿就是這個意思。

【論】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前面是講量,量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它這麼大?原來它是稱性而變現的。

佛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為我們說明十方諸佛剎土,量是有限的。西方世界叫無量,不但是無量壽、無量光,國土也是無量,樣樣都是無量。

十方國土它為什麼會有量?不稱性,與法性相違背。哪些與法性相違背?愛欲,真心本性裡面,沒有這個東西,愛是指情愛,欲是指的欲望。佛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他講一切眾生,這是講六道裡面的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這是佛把六道根源一語道破,因為有愛欲,所以就有欲界。

我們這個世界欲界的現象,包括了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層,從下面往上面去看,有四王天、有忉利天、有夜摩天、有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全是屬於欲界,也就是說愛欲沒斷。往下看,我們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統統在欲界,都沒有能夠離開愛欲。幾時覺悟了,覺悟,覺得這個愛欲可厭,覺得這個禪定清淨,攀緣禪定,捨棄愛欲,喜歡禪定,因此就有四禪天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到四禪天的時候,對於這個禪也厭惡了,厭禪,於是乎那個境界又提升了一層,到了四空天。這四空天就是無色界,四禪天是有色。這是三界怎麼形成的。四禪、四空天都屬於天道,高級的天道,還是在六道之中。

菩薩告訴我們,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什麼叫有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也就是說情欲沒斷,沒斷就是有漏,他所修的不能出離三界,這種道就不是正道,這叫邪道。佛經裡面有的時候稱它作外道,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依舊是長夜大夢。長夜大夢,六道輪迴就等於作夢一樣,不是真實法,虛妄的。

我們從這個事實就明瞭,修行實在不容易,佛雖然在這個世間,說了許許多多的經論,許許多多修證的方法,但是佛說了,法一定要契機。所以佛經稱之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佛說經是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那個環境,為那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不是為三千年後我們這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我們在世尊一代時教當中,才知道怎樣去選擇。

佛所說的經,契理是決定沒有問題的,合不合我們的機,機就是我們的程度、我們的根性?實在講那不一定,為什麼?他不是為我說的,佛為我說一定契我之機,他不是為我說的。

《金剛經》是給須菩提說的,《楞嚴經》是跟阿難尊者說的,不是給我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要明白,我們不是須菩提,我們也不是阿難,這樣的經典,我們要學習就很難,就是依照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也不能成就。怎麼知道不能成就?你能不能斷愛欲?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果然能斷愛欲,那你就是當機者了,那正是對你說的。如果你不能夠斷愛欲,這個經典、這個法門對你來講就不契機,你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就是你還是出不了三界。

縱然你得定了,得定也不行,何況得定也不容易。你看色界天初襌以上,他的愛欲沒斷,雖然沒斷,他有定力能把它伏住,不起作用,像石頭壓草,沒有斷根,但是真的他把它壓住了,這叫伏住,伏煩惱,沒斷,他才能夠生色界天、無色界天。

無色界,最高的一層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是怎麼來的?是他的定功,能夠把愛欲伏住,能伏八萬大劫。可是八萬大劫到了之後,他這個定就失掉效果了,就伏不住。伏不住,於是這個煩惱又起來了,這一起來就要往下墮落了,因為他再不能上去,就往下墮落。所以菩薩稱這個,叫有漏邪道所生。這句話講得就不錯了,這才知道修行真難。

我們今天憑什麼?如果講真的斷煩惱,貪瞋痴慢、是非人我,我們的確沒有能力,今天我們所憑的,就是憑阿彌陀佛本願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們,我們不要斷煩惱也能往生。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門裡面,只有這一門,諸位要記住,只有這一門,不斷煩惱可以出三界,除了這一門之外,再沒有第二門了,你們去翻翻《大藏經》看看有沒有第二門,沒有了。

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多了,他們翻遍了《大藏經》都沒找到,唯獨這一門,叫帶業往生,帶業就是不必斷煩惱,就能往生。所以,淨宗稱之為門餘大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餘就是以外的。無量法門以外的可以出離三界,可以永脫輪迴,而一生不退成佛,就這麼一條路,大家都要明瞭。

無著、天親是何等人物,昨天跟諸位介紹,無著是天親的哥哥,八地菩薩,遇到這個法門都一心歸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這說明了一切眾生要想出離三界,要想修成正果,實在是非常之困難。

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土,出於三界」。這是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這個情形,諸佛度眾生,那個情形,跟釋迦牟尼佛差不多,所以讓眾生成就,是真正不容易。法藏菩薩看到這個情形,才興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發了四十八願,願自己成佛的時候,以無上正見道,這個正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起清淨土,起是興起,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唯有稱性這才真正清淨,超出三界。這是正道大慈悲。

此清淨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這兩句話非常重要,讓我們明白,西方世界清淨廣大的原因,為什麼它清淨、為什麼它廣大?它是隨順法性,不違背法性,法本也就是法性的本源,它不違背。

法藏菩薩於世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發四十八大願,修起此土。無緣是大悲,即出世善。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我們世間的善根,根是能生的意思,顧名思義,善根能生世間一切善法,這叫善根。

善根是什麼?佛告訴我們有三種,無貪、無瞋、無痴,這叫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是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無貪、無瞋、無痴反過來就是貪瞋痴,貪瞋痴也是根,什麼根?那不是善根,惡根,世間無量無邊的惡法,都從這三個生出來的,貪瞋痴,所以佛叫它做三毒,沒有比這個更毒的了。如果我們貪瞋痴要是重的話,自己就要覺悟,我們這個心性很毒,這不是好事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不善,都在那裡造惡業。

出世善根,是建立在世間善根的基礎上,所以菩薩善根,大乘經上常講的,菩薩善根有一條,精進。我們在經論上看得很多,聽得也很多,但是那個精進的意義,的確還是不知道。為什麼?知道了,你一定會精進,你今天不精進,就是對於菩薩善根一無所知,不但無所知,世間善根還沒有成就。為什麼?還有貪,學佛了,世間名聞利養不貪了,貪什麼?貪佛法。我這裡勸你念佛,他還要貪著,還想參禪,還想研教,還想學密,樣樣都想學,樣樣都想會,貪心!因為有貪心,所以他的修學是雜修、亂修,縱然在進步,叫亂進、雜進,他不是精進,所以他不能成就。精進就是像前面所講的,一心歸命,那就是精進。

天親菩薩不容易,千部論師,他真是通宗通教,遇到這個法門之後,他能夠一心歸命;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統統放下、統統捨棄,專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他才能到西方。

蓮池大師在晚年,也跟天親菩薩一樣,所有一切法都捨棄了,他老人家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放下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也放下了,晚年一卷《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這才真正成就出世善根。

世間法不貪了,佛法也不貪了,這才行。在此地我們要真正覺悟,要認真去反省檢點,我們還貪不貪圖佛法?縱然要發心度眾生,度眾生也是個貪心,為什麼?攀緣度眾生,他不是隨緣,攀緣,都錯了!

西方世界,每一個往生到那邊去的人,都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出世善根生。這是我們要常常想到,二十一首頌是觀察,觀是我們看清楚,察就是清楚明白,我們要把它看清楚、想清楚,看明白、想明白,不要再犯過失,這就對了。底下兩句:

【論】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安樂淨土,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西方世界,稱之為光明世界,稱之為清淨國土,稱它為淨土,稱之為大光明藏。末後這一句是比喻,如鏡、如日、如月、如輪,輪是表圓滿的意思,日月是光明的意思,清淨光明,無不圓滿。這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這說它的種種的形相。

說到形相,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得很詳細,因為十六觀裡面,都是教我們觀察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形相,《觀經》可以給我們做參考。

【論】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此二句,名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形相我們要知道,而種種事,我們更要明瞭。「佛見有國土以泥土為宮飾,以木石為華觀,或雕金鏤玉,意願不充,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這個解釋雖然很簡單,但是意思包括得很圓滿。

佛是阿彌陀佛,也是說,他在因地的時候,見到許許多多諸佛國土,他們居住生活環境,都不圓滿,以泥土為宮飾。這個地方說到的宮,我們要明白、要知道它的本義,現在一般人,看到宮殿就會想到像寺廟、像皇宮這種的建築,所謂宮殿式的建築。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經的時候,印度沒有中國這種宮殿式的建築,經典裡面翻的這個宮殿,顯然不是中國宮殿的樣子。因此我們了解宮殿的本義,宮是什麼?是私人居住的房子,就是我們住家的房子,私人居住的房子,這個叫宮;殿是什麼?殿是集會辦公、公共辦事的場所叫做殿,是這麼一個意思。

我們要求它的本義,然後你對於佛法,你才會真正明瞭、才會通達,才不至於發生誤會。我們常講,佛法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因此佛教化眾生,沒有定法可說,佛教的道場,也沒有一定的形式,所以,它確確實實像我們今天所講的本土化與現代化。私人居住的房子,以至大眾聚會的場所,都是恆順眾生。

在印度,就是印度當時這個形式,傳到中國就採取中國的形式,跟印度那個形式完全不相同。時代不斷在變,佛教要是保守,一成不變,換句話說,他可以教古代的眾生,不能教導現代的眾生,這守舊!他能教導中國的眾生,不能教外國的眾生,這就鑄成大錯特錯,這個不是佛度眾生的意思。

佛教化眾生活活潑潑的。所以從宮殿,佛經裡面講的宮殿,我們就了解佛法,確確實實它是非常適合於時代性的,確確實實它做到了現代化跟本土化。現代人居住的房子,跟從前人不一樣,現在人辦公室,跟以前我們中國人講的衙門也不一樣了。殿就是外國人講的 office,就是我們佛經裡講的殿,宮是私人的住宅,私人住家的。以泥土為宮飾,就是建築材料,以木石為華觀,雕梁畫棟,梁棟是木材,特別我們在美國看到,居士幾乎居住的房子,多半都是以木材建造的。

雕金鏤玉,意願不充,這是形容古時候的這些皇宮,貴族、大富長者他們居住的房子,我們常講雕梁玉砌。過去皇宮警衛森嚴,一般人進不去的,現在我們到北京去看故宮,已經開放了,我們看看是不是玉砌的?不是的,不過是比較好一點的石頭而已,那個玉是形容,不是真的,是好的大理石,不錯,石頭砌的,不是玉。

我們到日本去看日本的金國寺,這個在日本佛教裡很有名的建築,建築並不大,只有兩層,是不是金做的?不是的,是木板上貼的金,就跟我們中國那個匾額一樣,貼的金,它的確是真金,但是是金箔貼上去的,那個看起來確實是很美觀、很莊嚴,金碧輝煌,敲敲是木板,外面貼的金箔。所以意願不充,它不是真的黃金做的,還是木板,不過貼的金而已,這叫意願不充。換句話說,只講求一點表面,實質上做不到。

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營是經營,就是建造,經營的時候很辛苦。我們知道北京的皇宮,從開始建築,一直擴充到現在這種規模,差不多是四百多年的歷史。從元朝時候,明朝、清朝逐漸逐漸在擴充,才有今天這個規模,不是當初一建築就是這樣,不是的,不斷的修繕,不斷的擴充。所以確實是具受辛苦。這在許許多多事裡面,舉出這一樁,其他一切事,哪一樣不辛苦?哪一樣真正能夠稱心如意?的確是難!

法藏菩薩看到了,「故興大悲心」,他老人家發了大慈悲心了,「願我成佛,必使珍寶具足,嚴麗自然」。西方極樂世界,黃金建的房子,那是真的,那不是木頭上頭貼的金,不是的,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不要辛苦去經營,它是自自然然變現成的。

經上給我們講的七寶,七不是數字,七是表法的,表圓滿的意思。七怎麼來的?四方、上下,再當中,這就圓滿,七是這麼來的,是講四方、上下、當中,這就圓滿。所以七是代表圓滿,不是七種,無量種,應有盡有一樣不缺,這才叫圓滿。

不但我們這個世間有的它有,其他世界有的,我們這個世界沒有的,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有,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所有的珍寶,西方世界統統具足,珍寶具足。莊嚴美麗,自然的,不需要人工去雕琢,自然成就的,一切都是隨心變現出來的。

相忘於有餘,自得於佛道」,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物質環境,能夠隨心所欲,像經上所說的,我們想吃什麼東西,念頭才一動,你所想的東西,都已經擺在你面前了,念頭一動就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就沒有了,乾乾淨淨就沒有了,也不要去收拾碟子、收拾碗去洗,這個東西多麻煩!想穿什麼衣服,衣服已經在身上,不必去裁縫,不要去買衣料。衣食住行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於是貪心就沒有了。

你們諸位想想看,我們為什麼有貪心?貪的根源是物質稀少,我們求不到,他才貪;如果樣樣都這樣豐足,一切都隨念而現,那還有什麼貪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去,這個貪瞋痴,佛也不給你說法了,自然就沒有,到那個地方,自自然然就斷掉。所以相忘於有餘。

經上告訴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住的房子,那個房子的式樣、大小也是隨心所欲,你想你的房子大一點,它就變大;想小一點,它就變小;想在地面上,這個房子就座落在地面上;想在空中,這個房子就浮到空中去了,隨心所欲。因此,對於所有一切的物質,我們講的五欲六塵,決定不會起一念貪心,因為什麼?它太多了,太豐富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所以,自自然然就與佛道相應,自然成就。

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所以西方世界,確確實實是得心自在,因此依報的環境就自在,正是佛常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心清淨,佛土就清淨,心自在,一切生活受用就得自在。這個是『具足妙莊嚴』,莊嚴就是美好的意思。

【論】 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此二句,名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前面說的種種事,這兩句讚歎的色相,前面有讚歎形相、形狀,這個地方是講光彩,色是講光彩。「彼土金光,從絕垢業生故,清淨無不成就,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故」。

偈子裡面『無垢』,垢是污染,我們今天常講的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意志的污染,在佛法裡面,跟我們說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煩惱就是污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污染都沒有了,離開這一切污染,我們的真心本性就顯露了,真心本性裡面,自自然然有無量的智慧光明。

六祖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來具足」,這個本來具足,就是沒有一絲毫欠缺,樣樣都是圓滿的。『光燄熾』,熾是熾盛,形容光之大、光之明高。『明淨曜世間』,不但是光明,而且清淨,照曜無量無邊的世間。

諸位要知道,這是講的西方世界的依報,所有一切萬物,統統都放光明,西方世界,不但佛菩薩這些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物質統統放光,他們居住的宮殿,經上講的寶樹、羅網、寶池、德水,樣樣都放光,這個是諸位一定要清楚。但是我們在經上所看到的,沒有這麼明顯,在此地,菩薩為我們這一說明,我們就清楚,沒有一樣不放光,而且每一種光明,都是遍照世間,所以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這個光明是性德,不是修來的,是性德。彼土金光,從絕垢業生,也就是說永斷煩惱,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清淨心是真心,清淨無不成就。

底下兩句就說得非常具體,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無生忍,地位就高了,《仁王經》上告訴我們,證得無生忍是什麼樣的菩薩?無生忍分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薩,中品是八地菩薩,上品是九地菩薩,這個位次高。

無生忍,再往上去叫寂滅忍,寂滅忍也有三品,下品是十地菩薩,中品是等覺菩薩,上品是佛。所以佛證的,是圓滿的寂滅忍。這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正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毘跋致菩薩。什麼人?我們發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無生忍的菩薩,你看四十八願不是說,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阿毘跋致菩薩,阿毘跋致,就是無生忍菩薩。

這個諸位要知道,這麼高的果位,不是我們自己修來的,我們自己帶業往生,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哪有那麼高的果位?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使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沒證得,你的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跟七地以上菩薩完全相同。所以這是佛力加持的。

一直到我們自己在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證得了,我們到那裡慢慢煩惱真的斷掉了,真的證得了,真證得之後,阿彌陀佛還加不加持?給諸位說,阿彌陀佛還是加持你,不但阿彌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統統加持。這個諸位細細去念《彌陀經》、去念《無量壽經》就明白了。而後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殊勝!

所以無著、天親菩薩,一碰到就一心歸命,我們想想他們是什麼人物?比他們還殊勝的,《華嚴經》上,我們看到文殊、普賢,那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比無著、天親高太多了,還是要發願求生淨土。怎麼樣往生?就跟天親菩薩一樣,要一心歸命阿彌陀佛,這才能往生。

我們從這些地方去觀察,才真正明瞭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我們的信心才堅定,才清淨,才不會動搖,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所以經論,不能不細細深入去討論,因為愈清楚、愈明白,我們的心愈堅定,我們的願愈懇切;換句話說,我們念佛的功夫,才真正相應。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對於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以為還有別的法門比這個法門更殊勝的。

再看下面這一首偈:

【論】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 過是超過。前面說形相、說妙色、說種種事,是我們六根裡面,眼根的享受,這一首偈,是說我們身根觸的享受。「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我們身體接觸。「七寶柔軟,悅目便身」,西方世界所有一切萬物,我們眼看到、耳聽到、鼻所嗅的,西方極樂世界有寶香,香光莊嚴,六根所接觸的,都能得到最殊勝的快樂,所以叫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叫極樂。

寶性功德草』,是說明西方世界的樹,是七寶成就的,西方世界的地,也是七寶,西方世界的花草,也是七寶。它的寶柔軟,不像我們這邊的寶堅硬,我們這邊,譬如說講七寶,第一個講黃金,我們這個世間黃金堅硬,可以做首飾,不能做衣服穿;西方世界的黃金柔軟,可以做衣料,可以做衣服穿,跟我們這個世間黃金不一樣,我們這裡金,無論在成色、光采上,都不能跟它相比。七寶柔軟,悅目便身,便身就是可以做衣服,穿在身上。

迦旃鄰陀,天竺柔軟草名」,這是印度,像我們現在草坪一樣,這個草柔軟,在地上鋪像地毯一樣,你接觸它的話「能生樂受」。「故以為喻」,以這個為比喻,「觸彼軟寶,生法喜樂」,西方世界真的是六塵說法,色聲香味觸,沒有一樣不是悅目便身,沒有一樣不讓我們生起法喜,確實法喜充滿,斷煩惱,長菩提。

【論】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此四句,名莊嚴水功德成就」。我們在經上念的,西方世界七寶池,這是說的水,寶池很多,遍布在西方世界。寶池裡面有蓮花,十方世界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都是蓮花化生,所以西方世界,也叫蓮花世界。

蓮花世界,諸位要記住,它與《華嚴經》的關係,真的是非常密切,《華嚴經》上講的是華藏世界,實在講,華藏就是蓮花藏世界。蓮花世界就是華藏世界,而且是華藏世界的精華,假如不是精華,文殊、普賢何必要去往生?文殊、普賢,確實都住在華藏世界,為什麼還要去見阿彌陀佛?這就說明了,西方世界是華藏世界的精華。

流泉池沼,與宮殿相稱,種種寶華,布為水飾」,飾是裝飾,池子裡面有蓮花,寶池的周邊有行樹、有花草。這些都是自然成就的,不需要人去經營、去設計、去建造,不需要,都不需要,都是自然成就的。

微風徐扇」,徐是緩慢,風接觸到、感觸到也非常快樂,微風。「映發有序」,花開的時候是有次第、有秩序,一絲毫都不亂,花開的時候非常美妙,花謝的時候一塵不染,它落在地面上,就好像被地吸下去了,就自自然然沒有了。特別是空中的雨花,這個我們在經裡面都曾經看到的。

這些景觀,讓居住在那裡面的大眾「開神悅體」,開神,就是我們這個世間所講的開悟,可見得這些花,看到的時候人都會開悟,花也在說法了;悅體,體是身體,感覺得通身的舒暢快樂。「無一不可」,每一樣花,花的品種也是無量無邊,任何一種花,都能令一切眾生開神悅體。這是說到水功德成就。

水功德成就裡面,沒有讚歎水的八德,而讚歎水面上、水岸邊的這些裝飾。水是本體,這些裝飾,周邊的這些花草裝飾,是附帶的,附帶的這些裝飾已經是這樣美了,那水的好處就更不必說了。八功德,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讀過,在《無量壽經》裡面也讀過,而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得最詳細。

>> 續… 往生論講記 第四篇

相關參考《往生論》註解節要

* * *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
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淨業三福.修行的基礎
.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9會員
426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7/03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03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03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03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6/05
淨空法師講述的《淨業三福講記》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一段經文。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講解修淨土的方法、理論、因果,就是講三樁事情 — — 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佛對我們懇切的告誡,所以我們必須遵守,發菩提心,真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Thumbnail
2025/06/05
淨空法師講述的《淨業三福講記》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一段經文。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講解修淨土的方法、理論、因果,就是講三樁事情 — — 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佛對我們懇切的告誡,所以我們必須遵守,發菩提心,真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要件, 當修三福。觀音山 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生死乃輪迴定律,只要沒有超脫三界,那麼靈識必定在六道之中投胎流浪,而多生累劫來無數次的轉生,我們不知已經有過多少的父母、親人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超薦蓮位開放登記中。
Thumbnail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要件, 當修三福。觀音山 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生死乃輪迴定律,只要沒有超脫三界,那麼靈識必定在六道之中投胎流浪,而多生累劫來無數次的轉生,我們不知已經有過多少的父母、親人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超薦蓮位開放登記中。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