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往生論講記」是淨空老法師於 1994年10月在美國達拉斯 及 1994年12月在台灣彰化講解 天親菩薩著作《往生論》的講稿。這篇講文,參考了曇鸞法師的註解來演講,是留給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想在這一生當中,念佛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為非常難得的參考資料。
- 《往生論》天親菩薩著 論文
- 「往生論講記」淨空法師講 共十八篇:第一篇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篇
《往生論》講記 第十一篇
~ 天親菩薩著論 | 淨空老法師講解
第六:
【論】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偈言。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解】這個『曜』是照耀。西方世界的『妙色』,這個「妙色」是指佛光,光叫無垢光,垢是污染,西方世界的佛光是清淨光明,沒有絲毫污染。
「其光曜事,則映徹表裡」。我們這個世間,日月燈光,只能照到這個色相的表面,沒有辦法透過。在從前,我們讀這樣的文很難懂,現代科學發達了,我們很容易接受了,知道的確有許多光線,可以能夠透過物體。譬如我們在醫院裡面,最常見到的X光,X光照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透明,它能夠透過。於是我們知道,這個空間,光的確也是無量無邊。我們的肉眼,現在這個作用不大,無量無邊的這些光線裡面,我們只能夠見到一定的波度,我們講光波,比這個光波長的,我們見不到,比這個光波短的,也見不到,只能見到非常窄小的這一點點光明,我們今天講的日月燈光。
如果有一天,我們這個眼光開了,各種光波,我們統統都能夠見到了,這個世界就變了,這個世界決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為什麼?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你統統都看到了。看到什麼?六道輪迴、十法界的現象,你就看清楚了,就擺在面前。這是說光有許多度數不相同,這光波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的眼根,跟我們不一樣,他是各種光波都能看得見,所以這個光照一切事物,都是透明的,映徹表裡。
「其光曜心」,這個是最重要了,前面那個,說實在話那個不是重要的,後面這一句最重要的。這個光照在心,「則終盡無明」,它能夠幫助你破無明。這個斷無明很難、很難,無明斷了就成佛。
「光為佛事,焉可思議」。你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以光明來加持這些眾生,令這些眾生斷煩惱、開智慧、破無明、成佛道。所以大家要是喜歡聽經,到西方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如果不喜歡聽經,聽經很麻煩、很囉嗦,不喜歡聽經,就接受佛光照耀你,一樣,很快,你的煩惱無明斷掉了,智慧、佛道成就了。沐浴在佛光之中,這是有這樣殊勝不可思議的成就。所以這個「妙色」是講的佛光。
第七:
【論】莊嚴觸功德成就。
【解】觸也是一種享受,觸受。
【論】偈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解】「觸樂應著」,著是著相,貪著,世間人這個觸樂的時候,你譬如眼貪色,耳貪聲,他接觸他就起貪心。
「而此增道」,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寶性功德草,接觸之後,它能夠增長你的道心。
「事同愛作,何可思議」,這個何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
「有菩薩字愛作」,這是菩薩裡面,有愛作菩薩,從表面上來看,他跟我們世間人這個貪愛沒有兩樣,在這個形相上來講是一樣的。所以「行容端正,生人染著」,人家見了他的時候,產生歡喜心、貪染之心。但是這是菩薩,染著世間法會墮三惡道,染著菩薩法,「或生天上,或發菩提心」,那就不一樣了。
菩薩會讓你開智慧,這就是菩薩法裡頭常說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它後面有這一句,如果沒有這一句,那就變成世間法了。世間的貪愛,這是生死的根本,輪迴的業因。他末後令入佛智,所以幫助你發菩提心。這是講世間,這個菩薩在世間,接引眾生用「愛作」這個手段,用這個比喻。
可是西方世界,這個觸受是「寶性功德草」,大概到西方世界的這些人,跟我們都差不多,我們這些眾生,都喜歡樹木花草,所以西方世界的寶樹很多,又高又大。我們很喜歡草坪,西方世界的草坪,特別又美,草非常的柔順,叫「寶性功德草」。在草坪上面,你接觸到的時候,你就非常快樂,這個快樂超過『迦旃鄰陀』,迦旃鄰陀是印度話,是印度一種細軟的草,也是很叫人生歡喜心的。佛在此地,用它做比喻,你那個快樂,決定超過這個迦旃鄰陀。這是舉一個例子,其實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接觸的,就是六根接觸的境界太多、太多了,這個接觸之樂,也是不可思議。
底下一段:
【論】莊嚴三種功德成就。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
【解】「此三者所以并言,以同類故」。我們常講四大,地、水、火、風。《楞嚴經》裡面跟我們講,地、水、火、風、空、見、識,講七大。在七大裡面,這個水、地、虛空它是同一個性質,所以把它合起來講。
【論】莊嚴水功德成就。偈言。寶華千萬種。
【解】這個『寶華』,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除了七寶池裡面的蓮花之外,所有的樹木都有花果,它的品種無量無邊,數量無量無邊。大家念《無量壽經》都念得很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人能夠說得出來,西方世界這樹木花草,有多少種類、有多少數量,沒有人能夠說得出來,確確實實無量無邊。
【論】彌覆池流泉。
【解】從這一句,這就是指的七寶池裡面的蓮花,以及寶池四周的這個花草樹木。
【論】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解】你看這兩句,形容得多麼的優美。微風吹動的時候,你看到的花、看到的樹葉,因為所有的這個樹木花草,都是無量珍寶所成的。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這個植物,有木本的、有草本的。西方世界沒有草木,都是珍寶,是寶樹、寶草,寶性功德草,都是珍寶成就的,樹木這個草木沒有,西方世界找不到。因為是寶,所以寶都放光。我們這個世間也有寶,那個寶很差、很劣。實在講,在西方世界那個不能稱為是寶,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譬如這個黃金,有真金、有假金。我們這個世間的黃金,跟極樂世界金一比較,我們這是假的,它是真的,它放光,我們這不放光,沒有光明,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統統放光。微風一吹動,那個光就交錯了,顯示得非常之美。
「經言,彼諸菩薩及聲聞,若入寶池」,西方世界的人,要到七寶池裡面去洗個澡,我們今天講游泳,到七寶池裡面去游泳。
「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這幾句是講這個水,隨心所欲的形相。你到七寶池裡頭,你覺得這個水太深了,它就淺了;你想這個水到膝蓋,水剛剛好到膝蓋;要想水到這個頸部的時候,它水就到頸部,隨心所欲。要想這個水,從上面灌下來,那水自然就上去了,就灌下,像我們這兒淋浴一樣,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的。這是講它的水的形相。
再看它的溫暖,「調和冷暖,自然隨意」,我想這水熱一點,它就會熱一點;想涼一點,它就涼一點,它能夠隨人的意思。「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西方世界的水質,跟我們這裡不一樣,開神,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開悟,你在這個水裡面游泳、沐浴會開悟。悅體,是身體感覺得非常舒服、非常的舒適。我們這個世間人游泳,大概悅體有幾分,開悟是沒指望,開悟不行,西方世界這個沐浴會開悟。蕩除心垢,它能把你心裡面的煩惱、習氣也能夠洗掉。清明澄潔,淨若無形,這兩句是形容水質,跟我們這個地方的水質不一樣。
「寶沙映徹,無深不照」,這是講池底。我們這個地方池底,泥沙;西方世界,我們在經上讀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七寶池的池底是金沙布地。所以它放光,池底也有光明往上面照,無深不照。
「微瀾迴流,轉相灌注」,這個水,它不是死水,它在那裡流動,流的速度不快,所以看起來非常之美,叫微波迴流。池,這個池的水,注到那個池,那個池水,注到這個池,它是循環的,在流轉。「安詳徐逝,不遲不疾」,它這個水的流動速度,你所觀察的是恰恰好,也不太快,也不太慢。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因為它有波,波它就有音聲,水流的就有音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這個音聲說法,西方世界六塵說法,風樹都會說法,流水也會說法。
「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這個佛法僧三寶,就代表圓滿的佛法。不但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乃至十方一切諸佛所說之法,在極樂世界沒有不具足的。想聽什麼法,無論是在樹下,或在水邊,都能夠聽到。這個是阿彌陀佛真實的慈悲。因為在習慣上,佛給我們講經說法,我們一定規規矩矩坐在那裡,這表示恭敬,不能隨便,不可以放逸。如果在樹下、水邊聽法,可以躺著聽,可以慢慢欣賞,可以放逸,不要那麼規矩。你看佛對一切眾生想得多周到,讓你隨心所欲聞法成就。
「或聞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聞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這個幾句,把佛法裡面顯教、密教,我們又說宗門、教下,也就是各宗各派,無所不包。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無論想修學哪一個法門,都很容易成就。
不像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現在這個世間,說老老實實的話,除了這個老實念佛一門之外,學其他的都很難成就。說實實在在的話,學教,你不能大開圓解;學禪,不但說不能開悟,恐怕得定都不可能,得禪定都得不到;學密,你念那個咒不相應。這是從前我做學生的時候,李老師告訴我,李炳南老居士,他在抗戰那個時候,他住在四川,跟這個西藏、青海的這些喇嘛活佛學密,他告訴我,他學了有兩百多種法,沒有一個靈,也就是沒有一個相應,他是給我們同學們大家說。他舉出個例子,他學這個隱身,這個咒一念,人家就看不見他了,他念,念出來之後,他問我們看見嗎?我們都看見他了,這不靈!所以不容易。
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可靠,其他的法門,的確很不容易修,很難成就。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都容易成就,這個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西方世界六塵說法,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換句話說,統統是阿彌陀佛在說法。
「如是等聲,稱其所聞」,這個稱其所聞,是你想聽什麼就聽到什麼。「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這個「隨順」底下一共有三句,這是聞法所得的真實利益,你得清淨、得離欲,這個離欲,就是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決定不會起現行,寂滅真實,這個是佛菩薩所證的。
「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這是聲聞、緣覺、諸大菩薩所修的,種種功德,你也能夠在聞法當中得到。
「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通是通達,慧是慧解,我們常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你看這三種裡面,水就有這樣殊勝的利益,這樣殊勝的功德。
再看底下這一段:
【論】莊嚴地功德成就。偈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解】這是講地面上的,我們今天講的地上物,那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宮殿、樓閣,是居住集會的場所,那也是眾寶所成。無論是房舍與房舍之間,樹木與樹木之間,經上講得詳細,寶樹上面都附著有羅網,網中都有寶鈴,有鈴鐺,風吹到的時候會響,不僅美觀,而且能夠現十方的境界。
譬如我們在極樂世界,想看看地球上我們認識的,這些老朋友這些狀況了,那個地方形相,就顯示起來,像我們看電視一樣,就看到了,就能夠在這裡頭顯現出來。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統統都能夠現相。我們現在看這個電視是平面的,西方世界現的相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跟真實的狀況,無二無別,這要知道。
所以實實在在說,我們對於家鄉很留戀,對於親人很留戀,不能長住,不能常常在一起,總有個生離死別,死了之後,每一個人,依自己的業力去輪迴了,再也不見面,再也遇不到。所以,你心裡面想的常相聚,那是幻想,那是夢想,不是事實。
唯獨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妄想,都變成事實了。為什麼?我們家親眷屬無論他在哪一道,我都看得到他,你能夠看得到他,你就會照顧到他,他在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幫忙,你自然會援手,這是真實的,不生到西方世界,你就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能力。
「隨心稱意,莊嚴具足,如淨明鏡」,這是比喻,好像很乾淨的明鏡,能夠照外面的境界,這個境界相,都可以現在這個鏡子裡面。西方世界這個宮殿、樓閣、樹木,就像明鏡一樣,十方世界的景象,都顯現在其中。
所以底下講,「十方國土淨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現」,統統現在那裡,都看得很清楚。所以佛經裡頭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是佛菩薩真正的慈悲。什麼時候你對這個法門,能夠相信、能夠接受,佛菩薩一定示現,來幫助你、來指引你,一個人都不會放棄。如果很多人的因緣成熟了,佛就會應化到世間來,跟大家有一段長時期的相處,教化大眾。一個人成熟,則是化身,來點醒你。
像從前周邦道的夫人,我想很多同修都知道,周老師從前就是在台中農學院的教授,以後農學院改成中興大學了,早年的時候叫農學院,他在那裡擔任教授。他的太太在南京的時候,那個時候抗戰勝利之後,住在南京,地藏菩薩化身到她家裡去化緣,她那個時候沒學佛,也沒有給他,地藏菩薩就走了。走了以後,她忽然感覺到,她說這個和尚來化緣,他怎麼進來的?因為在南京,她住的那個房子很大,院子很大,外面是圍牆,大門再經過二門、三門才到裡面,三道門,門都關起來,都沒有開,這個和尚怎麼進來的?走了之後,門也沒有開,這和尚不見了。所以感覺到非常詫異,始終解不開這個問題。以後到台灣來,學佛了,遇到李老師,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說,「你遇到這個和尚,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所以她才懺悔,菩薩跟她化五斤香油沒有給他。這是什麼?一個人的緣成熟了,所以佛菩薩用化身度一個人,化身忽然有,忽然就沒有了,用的化身。所以這些都是真正的事實。
【論】莊嚴虛空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解】這是講空中莊嚴。空中是羅網,羅網,在我們台灣我沒有見過,台灣雖然寺廟很多,我沒有見過羅網。但是日本有,諸位如果要是到日本,去觀光旅遊,你細心觀察,日本有那個大的寺廟,古時候所建築的,你看那個梁柱上,有羅網,羅網是用銅絲編的,它的作用,就是保護這個建築物。因為梁棟都是高度的藝術品,雕梁畫棟,怕鳥雀去做窩,所以外面用羅網,把它包住,保護到。
在中國過去,這個宮殿裡面有羅網,日本是從中國學過去的。但是日本有一個很大的特長,就是對於古蹟,他們保存的非常完善。不像我們中國,中國人對於古物,沒有愛惜的心,日本人對於古物非常重視,就是損壞,譬如柱子損壞了,再換一根柱子,一定要用同樣的木料,一定要用同樣的形狀,跟原來的一模一樣,這是日本人很了不起的地方。我到日本去,我對他這個作風很佩服。就是開一條道路,它的古道,他保留,在古道旁邊開公路、開馬路,古道還保存著,石頭路,那個騎馬、小馬車走的那個古道,他們都保存,我們這看到非常受感動。所以,羅網在日本比較普遍,比在中國大陸還普遍。
「經言,無量寶網,彌覆佛土」,西方極樂世界,凡是有樹的地方,樹的頂上都是用羅網蓋覆住,這個是莊嚴、是美觀。
「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耀,盡極嚴麗」。到這個地方,這是把這個羅網的形狀色相,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去思維、去想像它的美。
「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吹諸羅網及眾寶樹」。這個德風,不是暴風,不是颶風,也不是颱風,那些風都很可怕,我們都不喜歡,這個德風,就是我們中國人從前講的春風、和風,人人歡喜。徐起微動,這個風吹起來,非常的平和。風吹在羅網上,羅網當中有這個鈴鐺,吹的時候,就像我們現在講的風鈴一樣,尤其這個樹葉花果,都是無量珍寶所成的,所以它樹葉跟樹葉碰到,會像風鈴的音聲。
「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所以這風一吹,就像作這個交響樂一樣,而且是非常有拍節的,不是像我們這兒一般風吹的,固然是有聲音,聲音也相當美,沒有辦法啟發人的心性。西方世界那個風,也是阿彌陀佛變現出來的,風裡面所有一切音聲,也是阿彌陀佛在那裡,變化所作的,都是他一個人在那兒玩的,讓我們來欣賞,像一個保母帶小孩一樣,都是他造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顯露,也就是在那個地方實現了。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西方之寶,不但放光,而且放香,樣樣東西都放香,所以《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面講的香光莊嚴。因此,我們念佛的人,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也叫入香光室。所以道場那個名稱,要用一個香光,那一定是修淨土的。
「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人有聞到這個香,接觸到這個光明,聽到法音,塵勞是煩惱,垢習是一切污染、一切習氣,自然不起。所以西方世界,成就快速、成就穩當,得力於這外緣太好,外緣太殊勝了,這些外緣,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風觸其身,皆得快樂」,所以法喜充滿。
>> 續… 往生論講記 第十二篇
相關: 參考《往生論》註解節要
* * *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淨業三福.修行的基礎
.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