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資訊:
- 書名:複利效應
- 作者: 戴倫.哈迪
- 翻譯:李芳齡
- 出版社:星出版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一開始看書名,讓我單純以為是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實際翻閱之後,我才了解這是一本分享如何培養好習慣,並堅持長時間實踐後,使我們達成所訂目標的好書。
這本書要表達什麼?
成長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職場工作及退休生活等各階段,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家庭生活、心靈成長等層面各面向,我們總會被教育及灌輸,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完美家庭生活、昇華心靈等層面,或是要達成哪個目標,成為哪一類人士及領域翹楚。為了達成目標,就必須建立良好努力的路徑及習慣,並持之以恆,努力不懈。
然而,什麼是好的習慣,又需如何選擇?本書針對幸運引用古諺:[幸運就是當準備遇上機會],作者在這基礎之上再強化了論述,也提供新的公式給讀者們參考,同時提出[選擇]、[習慣]、[影響力]、[動能]及[加速]等面向的建議,讓讀者可以遵循,最終達成目標。
書中重點摘錄
選擇
我們在自己一生之中,不論是在課業、工作、家庭、健康、運動或者交友上等方面,為了達成一定水平上的美好,我們會選擇及訂立各種目標,而要達成目標,一切都是起於培養及實踐平時的細微且為好的習慣。
- 書中作者引述他的導師隆恩的一段話:
[做起簡單的事,也是簡單到不會去做的事。]這方法神奇之處,並不在他的複雜程度,而是不斷重複不斷的做這件事,只要時間夠久,就可發揮複利的神奇力量。所以不要輕忽簡單的小事,因為這些小事可能會對你的人生造成重大影響。
- 而每一個人的成就,即是由自己每時每刻選擇的結果所連串起來的,因此,藉由目標的訂定,擬出各項達成目標的習慣培養,透過日復一日、持續不斷的執行,經過一段長久的時間後,即可感受到複利效應的成果。並可能如[吸引力法則]所述的,好事發生,將接踵而來。這部分看起來有點運氣成分的感覺,古諺說:[幸運就是當準備遇上機會],而作者也針對幸運提供了一個公式:準備(個人成長)+態度(信念/心態)+機會(好事發生)+行動(採取行動,把握機會)]=幸運。
- 好習慣的養成及實踐可使人邁向成功之路,反之,假使對於壞習慣漠視不管,如果不進一步控制及調整,複利效應的效果下,同樣會將人推向失控的境界。
- 書中提到一個觀點,我認為相當真切,也就是,每當我們面對社會、工作、家庭或所遭遇的一切,如果當這些事件一切順遂時,自己會感到自己能力超凡,相反的,如遇到逆境時,則很容易放棄目前所訂的目標或執行的路徑,更甚者,怨天尤人、抱怨連連,猶如一且都是外在的因素所導致的。因此,作者在書中提到:
每個人生中的作為、不作為,以及對自身遭遇所作出的回應,全都由自己負責;不論誰當總統,不論經濟有多遭,不論任何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或是不做什麼,都是由自己100%掌控自己的自主心態。
習慣
在選擇你的好習慣或目標之前,你應該先定義你的核心價值觀,明確知道你的核心價值觀,此時做決策將會變得更容易,這也有助於使你的生活變德更簡單、更有效率。
我們在面對問題或者困難時,時常採取或參考舊往的經驗去執行,這通常也伴隨著[拖延]、[抗拒]等心態,因此,不論是在培養新習慣或選擇新目標,作者於書中提醒我們,就人性上,忘了意志力,改用動機。使你的選擇與你的渴望和夢想有關,這樣你的選擇才有意義。最明智、 最有激勵效果的選擇,是那些切合你的目的、你的核心自我,以及你的最高價值觀的選擇。如果你一直過著自動駕駛的生活模式,讓習慣操控著自己,請去了解為什麼,也請擺脫這種生活模式。
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也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想要這個東西,否則很容易放棄。只要經過足夠的重複與練習,任何行為-不論好行為或壞行為-經歷時日,都能夠變成[習慣成自然]
作者於書中提到,世界上成就最高者的成功,全都是因為他們清楚描繪、規劃出自己的願景,另也提出動機清楚、強烈且炙熱的人,總是勝過善於執行且沒有清楚且強烈動機的人。作者也歸納,他現在人生的富足,歸功受益於,學習如何有效訂定與達成目標。當你能夠妥善安排把創造力專注在一項定義明確的目標上,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
此外,作者於書中也提供讀者有關改變壞習慣的5項策略,以及培養好習慣的6個方法:
- 改變壞習慣的5項策略:
- 辨識觸發原因:檢視壞習慣清單,針對每個壞習慣辨識觸發原因。重點是,辨別每個壞習慣的四個W,誰(who)、什麼(what)、何處(where)、何時(when)。
- 動手改變:排除會觸發壞習慣的因素或環境。
- 找東西取代
- 逐步擺脫:對於存在已久或根深蒂固的壞習慣,採逐步改善的方式,會比較有效。
- 一次解決:這個方式與逐步擺脫的方式,需看每個人的特性選擇使用。這方法是透過個人實際比較或感受,自發性的一次大躍進方式進行改善。
- 培養好習慣的6個方法:
- 做好準備,迎向成功:預備好克服壞習慣或達成目標的措施。如:為避免因飢餓導致隨意亂吃垃圾食品,可於抽屜放置堅果類等有機食品。為防止分心、中斷專注,可律訂每日收寄電子郵件的時間。
- 思考加法,不是減法:以[替代]及[對生活加分]等類似轉念的想法進行思考與選擇。
- 公開當責:透過平台或者朋友圈等表達自己要達成的目標,藉由公眾的關注達到督促效果。
- 找個成功的夥伴:找一位成功夥伴向共同目標的,彼此督促鞏固新習慣及前進。
- 競爭&同伴情誼:透過友善的競爭,激發更多好勝心,以浸淫在好習慣之中。
- 慶祝:[只用功不玩耍,聰明學生也會變傻],每有一個進展之後,可以給予自己一點小獎勵,以持續激勵自己。
影響力
作者表示,當清楚定義目標後,接續就是交由大腦去尋找、聚焦新事物,賦予心智一雙全新的眼睛,[有意識的]觀察周遭的人、境況、談話、資源、思考和創意。有了全新的視角,你的心智就會開始找尋外在世界與你的內心最想望且相符的東西。此時,你對世界的體驗、思想、人跟機會吸引到生活方式,將會變得與以往不同。
- 作者於書中提出3種在你培養習慣及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將影響你前進的因素來源:
- 交往對象(互動的人)脫離關係有限交往擴大交往找個巔峰夥伴尋找導師組織個人顧問群
- 輸入(大腦吸收的東西)保持警戒媒體節食過濾垃圾資訊
- 環境(所處的周遭)主動創造一個正面、有益的環境,以支持你成功,這意味著清除生活中所有的雜亂,不僅是那些妨礙生產力及效率的實體雜亂,也包含了行不通的方法及使人意志消沉的心理混亂。
動能
- 作者提出一個觀點,為何有錢人往往變得更有錢,而成功的人往往變得更成功,幸運的人往往變得更幸運?答案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大魔[動能],並持續堅持及落實,以致好事發生,接踵而來,最終達成目標。
- 書中,作者提供了讀者有關招喚大魔的方法:
- 根據目標及核心價值觀,做出新選擇
- 透過有益的新行為,將這些選擇化成實踐
- 重複這些新行為一段夠長的時間,以建立新習慣
- 在日常紀律中,建立例程與節律
- 持之以恆
- 書中舉美國泳將麥克.費爾普斯的例子,麥克.費爾普斯因與教練持續鍛鍊12年,從不間斷,以使他的游泳技能及體能都達到了巔峰,並於奧運上奪得多面金牌。
加速
當紀律、例程、節律及恆心撞牆時,切記,此時正是自己與以往有別的時刻。勇敢衝破那道牆,找到更強壯、更成功的自己。
作者書中最後也提及,當前端各個步驟已經形成,在實踐的過程,會因為熟能生巧,形成了習慣,此時將會有加速的效果,然而,與跑馬拉松一樣,過程當中都會有一段撞牆期;作者鼓勵我們,為了讓成果倍增,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當作最頑強的敵人,當撞牆期時,要努力衝破它。另一個方法是,超越他人對自己的期待,做得比[足夠]更多。
總結
改變習慣是段不輕鬆的過程,唯有堅持及保持耐心的落實實踐,才有可能獲得甜美果實。當我們選擇符合自己核心價值觀的目標或好習慣後,應避免壞的影響力介入,並且同時注入好的影響力,以及能夠長期且持續的動能,如此日復一日的實踐,進而產生加速的效果,然而,自己做大的敵人,終究是自己,當遇到撞牆期時,應該努力突破它,不向其認輸,如此,我們才能獲得「複利效應」的正面成果,以及享受甜美成果。
雖然改變,終究必須仰賴自己的堅持,過程中也不見得有趣,也許,我們可以善用作者在書中建議的方式,像是:拉群同好、找位教練或導師、公開宣布等,讓我們得以借用外力的監督、引導,督促我們為所訂的目標,在實踐的路程中獲得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