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右為難
唉~到底要依誰?
我有兩個贊助者,讚助者A說要把他的姓名公佈網站,因為他自己是集資的代表,公告大家才看得到集資的代表真的有贊助。另一個贊助者B不想公佈,因為那個贊助者怕被他老婆罵?!(原因是她老婆一毛不拔,若看到老公贊助,非得披了他一層皮)。
假設法規在這部份規定我要上傳到網站上徵信。那麼我該怎麼辦?我上傳了,不能傳的那個贊助者B肯定被老婆披皮;我不上傳這個贊助者A看不到自己的訊息,他們徵信會出問題。再加上「個資法」又有一些矛盾與衝突,我實在是做這個也不對,做那個也不對!
好了,上面已經搞得很亂了,所以我這邊要做幾件事情就是「法、理、情」的梳理:

人的問題,可以搞到晚上睡不著!
- 法:在法律上就已經喬不好了啊!
- 依規定必須公開贊助者完整的姓名資料。
- 依個資法,公開的人名中間要加○,例如:王○明、張○千。
- 以上第一條是優先法,第二條次之。所以不能加「○」 。
- 情:這兩個贊助者都有其需求,我必須要兩邊都照顧到,不然之後沒贊助了!以合法來說,須加名字;但以情來說,公佈了,另一個贊助者會被披皮。
- 理:所以我在兩難之中,不能非黑即白,需要找到第三條路,即:網站上本來是一公開就一排贊助者,我可以改成前10筆故意將想公開的放在第一頁。而不想公開的分兩種:
- 他自己想查還是能查到:這種我們就隱藏起來,用「搜尋」的讓他查,下面又註明,偶有同名同姓者,請來電洽詢。
- 他完全不想公開:讓他簽署「不同意公開姓名之聲明」,最後再把他的那筆姓名加「○」,變王○明。
以上,就是一個透過情理法的方式進行判斷的方式。
永遠有第三條路
一定要走出第三條路,否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方式,自己身邊的貴人都會斷光光。
以最常見的方式:
以情為先、以理為主、以法為本。
我不能一開始就告訴他說,啊~法規就是這樣說,所以一定要公開。這樣對方一定想「XXX!你是想怎樣!」或「XXXXXX!你是想怎樣!」。所以情一定要有,所以我又查了什麼變通的方式,把人情、把個別化做到,對方「起毛子」爽了,就一切都好了。
但他不能說「我死不要在網路上公佈」,這樣違背「法律」的原則,所以我要看,在合理的狀態下(簽下不同意書、姓名加○...等)
總之一個原則,當你做的決策有種「兩難」的感覺時,代表你要找到第三條路,否則必死。

小心前方惡犬,請走第三條路!
如何找到第三條路?
想破頭想不出來第三條路乍辦?就找你的老闆啊!你以為老闆在那邊坐辦公室是幹嘛的?找老闆至少有三大好處:
- 「看重」他老人家:他平常沒有表現的機會,你到現在還不給他表現?
- 「慎重」他老人家:兩難的事搞砸了是誰要負連帶責任?
- 「倚重」他老人家:有時倚老賣老還是有用的,他吃的鹽真的就比你吃過的米還多!有時他的經驗就是你最大的智庫,不要忘了倚靠他的智慧。
有人說,啊我的老闆緣很差,有沒有別的方式?這個要先怪自己,跟老闆處不好,自己的責任很大!明知要跟他長期合作,卻不去瞭解如何與老闆互動,或是反思自己的愚蠢,這真的是朽木了。

最好是!問題寫完,答案就出來?!我不能,但ChatGPT可以!
但有沒有方法?還真有,他的原理就是「問題即答案」,把問題「問清楚」,答案就出來了!問題都搞不清楚,還能答得正確我想也是個奇績!
怎麼問?把你要問的問題寫下來或打下來。然後你會開始修修改改你問的問題,然後有時因為你要問問題,還得去做功課查資料,往往你查個問題寫好後,你再問老闆,你應該要會有解決方案了,而不是等老闆的回答,等回答是種奴隷的行為。

問題即答案,你的卡點,也許就是你的使命
請在心中擁有解決方案
問問題,尤其是幹部,千萬不要問了問題,自己沒有想法,那是不合格的幹部。而你往往在做完功課後問老闆,合格的老闆也會問,你自己的想法呢?你的解決方案呢?當連這個都回答不出來時,那已經可以被炒掉幹部的職位了。幹部要面臨更多的是下屬,當自己連決策的能力都沒有,下屬也不會信服我這個幹部。曹操和袁紹的關渡之戰,袁紹就是出了名的猶豫不決,一下聽這個建議,一下又信那個建言,變來變去自己沒有中心思想,失敗是注定的。
幹部的本職就是去發現問題、提出解方,老闆只是決策問題。這樣的位子才對,不然老闆每天要面對一堆幹部,他們每個都問老闆一個問題,老闆是不是要神經衰弱?
錦囊妙計
- 我們來推理一下,ChatGPT能在你問題描述越清楚的狀況下,給你越精準的答案,那為什麼不能反推回來,人類應該也是這樣啊!因為ChatGPT本身也是模擬大腦的運作湧現模式。所以我們有時候沒有答案,有沒有可能是我們題目沒問清楚?
- 有時人與人溝通出問題,會不會是沒有把對方的話聽清楚?有些事情的本質是相通的!
- 請善用AI,你就把問題定義清楚,它就會回答你很清楚(付費的回答比較不會含滷蛋)。























